司馬炎稱帝的時候,東吳還在,他當然想完成國家統一。他派大將軍羊祜負責荊州的軍務,坐鎮襄陽。這一回他真是選對了人。羊祜到荊州之後,一方面積極備戰,一方面卻不跟東吳搞對抗,而是實行一系列的懷柔政策,爭取東吳的民心、軍心。羊祜考慮到東吳有強大的水軍,於是建議司馬炎在四川趕造戰船,訓練水軍,並推薦王濬負責四川軍務。事實證明,讓王濬負責水軍,也選對了人。

此人不愧是傑出的戰略家,晉朝滅吳的第一功臣

但羊祜卻遇到了最強大的對手,此人就是吳國名將陸抗。當時陸抗也駐守晉吳前線,兩人曾經打了一仗,史稱西陵之戰,結果東吳以少勝多,憑三萬軍隊打敗了羊祜的八萬之衆,羊祜還因此被貶了官。這一戰讓羊祜認識到,東吳雖比晉國弱小,還有相當的實力,於是他改變政策,對吳國軍民實行了一系列德政。他接納東吳前來投降的將領,和平時期軍人打獵,他不許部下越過邊境,如果捉到從東吳那邊過來的受傷野獸,他都要讓人送回。戰爭時期,他不搞偷襲,而是跟吳方約定作戰的時間和地點。兩位吳國的將領來犯,被晉兵殺死,羊祜還對他們厚禮殯葬,其親屬前來接回遺體,羊祜以禮相送。吳將鄧香來犯,被晉兵活捉,羊祜竟然把他放回,鄧香被感化,後來乾脆投降了晉國。晉國的軍隊進入吳國境內,需要收割莊稼補充糧草,他都作價償還。這一系列的德政,感動了吳國軍民,吳國人都稱他爲“羊公”。

陸抗不愧是位名將,他看到羊祜的做法,就告誡部下,晉國對我們實行德政,我們決不可以暴力相對,這樣就會失去信義,這樣雙方邊境居然因此進入和平狀態。雙方還經常互派使者,進行溝通,更加避免了誤判和衝突。在雙方的交往中,陸抗了解到羊祜的爲人,對他大加讚賞,稱他是諸葛再世。一次陸抗生了病,居然向羊祜求藥,羊祜立馬派人送去。陸抗的部下勸陸抗不要服用,但陸抗一點也不懷疑,服藥之後,很快痊癒。

陸抗在世,羊祜一直不敢對東吳用兵,後來陸抗死了,羊祜給朝廷上書,請求發兵東吳,他認爲吳主孫皓昏庸,名將陸抗新亡,正是出兵伐吳統一天下的好時機,但是朝中大臣卻紛紛反對,羊祜的奏疏竟然沒有得到批准。後來羊祜去世,推薦杜預代替自己。他生前居然沒有看到滅吳的那一天。

此人不愧是傑出的戰略家,晉朝滅吳的第一功臣

後來王濬向司馬炎上書,指出孫皓昏暴,不得民心,應該趁着這個暴君活着的時機伐吳,再說,四川的戰艦早就準備停當,因爲都是木船,再不伐吳,戰船就會朽壞,而王濬也已七十高齡,所剩時日不多了。司馬炎接受了王濬的建議,一面命王濬的水軍從四川順流而下,一面組織六路大軍,向東吳進軍。

此人不愧是傑出的戰略家,晉朝滅吳的第一功臣

東吳在江面上設置了很多鐵鏈和鐵錐,孫皓自以爲足以抵擋晉國的艦船,誰知王濬用木筏破壞了東吳的障礙物,很快水軍就打到東吳的都城建業,孫皓投降,東吳謝幕。在慶功會上,司馬炎含淚說:“此乃羊太傅之功!”

作者:土老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