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資環保巨頭加速中國佈局 本土企業跑進賽道

    本報記者 靳穎姝 北京報道

    在華戰略升級

    進入6月以來,新一輪環保檢查又成爲煤炭、鋼鐵等多個行業共同關注的熱點。而對環保產業而言,日益趨嚴的環保政策及監管力度,則意味着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機遇。跨國巨頭也紛紛跟隨政策熱點,佈局加碼更爲廣泛的環保業務,威立雅便是一例。

    “中國已經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的發展’已經成爲中國各階層的共識。”法國環保巨頭威立雅集團董事長兼CEO安東尼·弗雷羅(Antoine Frérot)在“6·5世界環境日”前夕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保護資源環境的前提下保證效益和效率,正是威立雅想要做到的。

    成立於1853年的威立雅(VEOLIA,證券代碼PA:VIE)不僅是全球三大環保水務巨頭之一,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環保企業之一。其自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後,爲各大中城市、政府機構和工業企業提供水務、廢棄物和能源管理領域的方案和服務。目前,其在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近40個城市運營和管理着超過80個項目。

    安東尼·弗雷羅在採訪中介紹,威立雅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員工超過16.9萬人。2017年該集團在全球實現銷售收入251.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89.78億元)。分業務來看,水務業務貢獻的營收佔比約44%,廢棄物業務36%,能源管理20%;分地區來看,歐洲市場貢獻了超過150億歐元的營收,佔比超過68%,亞洲及大洋洲地區營收總額29.46億歐元,佔比約11%。

    威立雅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卡邁斯介紹,威立雅在中國的市政、垃圾處理及水務等服務方面歷史悠久,舉例來說,上海地區有浦東水廠及老港垃圾填埋場,昆明的水廠、香港的污泥處理項目,此外還有哈爾濱的供熱網絡等。

    “在中國市政污水處理及自來水等傳統領域,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項目和經驗。未來,威立雅在中國的戰略將全面升級,重點發展三個方面的業務領域。”卡邁斯解釋稱,這三方面包括:工業企業固廢等全方位環保服務、能源優化管理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業務。

    卡邁斯舉例介紹,5月中旬,威立雅還與山西水塔醋業股份有限公司(水塔醋業) 簽署協議,爲其建設運營生物質熱電聯產的設施,並提供其生產所需的蒸汽,從而替代原有的燃煤鍋爐,實現綠色能源的供應。在該項目中,威立雅爲水塔醋業量身定製了一套“循環經濟”方案。對製作過程中副產品——醋糟,進行回收並作爲生物質燃料,使原有的廢棄產品重新變爲可用的資源。“資源回收再利用業務的市場前景很廣闊,包括電子和電氣產品、機電產品、電動汽車電池及塑料等回收再利用。”卡邁斯稱。

    環保業產值或超7萬億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夥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6月13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威立雅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路徑,是一個不斷擴張的過程,背後也折射出中國環保產業從落後薄弱到不斷發展壯大的時代背景。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污水處理及水務系統還是比較滯後的,威立雅率先將特許經營BOT模式帶入中國,藉着改革開放的契機,在資本和技術的助推之下,中國環保企業逐漸從仰望到參與,再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引領行業發展,形成了中國的後發優勢。這時,威立雅等外資巨頭,就自然開始拓展更多業務領域,尋求更大的發展。”薛濤稱。

    在近日舉行的2018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綜合處處長呂侃透露,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建設了350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2200個垃圾處理場。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爲我國七大戰略性產業之一。據估算,2017年環保產業的產值高達5.8萬億元。而據中國投資諮詢網的預測,2018年中國環保產業總產值將超過7.3萬億元,未來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爲21.25%。

    “在華二十年,威立雅見證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全民意識的快速覺醒。”卡邁斯稱,威立雅2016年、2017年在亞洲地區的營收爲13.33億歐元和15.67億歐元,分別同比增長17.6%和21.2%。

    薛濤還指出,對威立雅而言,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一方面給其帶來了萬億級的巨大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越來越多中國本土環保企業的發展也給威立雅帶來更多市場競爭,這對其而言,也算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據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等近期發佈的《2017年中國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統計,截至2017年末,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含A股、H股及新加坡股市)已超過百家(103家),總市值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2013-2017年環保行業公司利潤複合增長率爲20%。

    從年報來看,2017年環保行業高速發展,百家公司營收總額超過3600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有10家公司穩坐“百億元營收俱樂部”,合計貢獻營收1519億元。

    “對威立雅而言,中國趨嚴的環保政策和監管,是對其有利的外部因素,而中國本土環保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的進步及成本優勢,則是相對消極的外部因素。”

    薛濤強調:“跟20年前或10年前相比,現在環保產業的發展已不再單純依賴資本拉動了,更多要依靠技術和運營拉動。這樣分析,威立雅作爲一家老牌環保巨頭在市場競爭中還是有一定的技術及運營優勢的。但這個空間未來也會成爲國內環保公司去追趕和搶奪的地方,巨頭的後面一直有追兵,就看誰跑得快了。”

    卡邁斯在發佈會現場還強調,未來威立雅在中國環保業務的發展將更加重視與中國企業合作共贏。合作的模式也非常多元化,“我們可以百分之百的控股,也可以合資,具體看客戶的要求。如果沒有用戶或工業合作伙伴的話,我們的很多項目是無法達成的。”卡邁斯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