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放有序的村民庭院。(宋成均 攝)

宜賓新聞網9月17日訊(宋成均 宋勁松 記者 曾江)“環境美了,精氣神足,心也敞亮了。”近日,記者在省級貧困村長寧縣雙河鎮銅鑼村採訪時,村民袁文香激動地說,扶貧攻堅鄉村整治除了村民的生活環境改善變美了外,最大的觸動還是村民文明素質的提高、環境觀念的轉變。

銅鑼村2組村民袁文香介紹說,環境整治前,農戶養的雞鴨滿院子跑,糞便到處都是,白色垃圾順手丟,生活用具、廚房衛生、糧食柴禾壓根就沒有規範存放這個概念。如今全村每家每戶家庭周圍的環境都變得整齊利落,堆放規範有序。這正是中央的每一項政策如細雨般影響着他們的生活點滴。

走進銅鑼村,乾淨的公路、青翠的竹林、新修的住房、縹緲的雲霧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卷在我們面前緩緩展開,站在山頂,整個村子皆掩映在雙河鎮的綠蔭深處。

“起初,很多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我們村幹部就親自出馬,各自帶領專業清潔隊,挨家逐戶上門爲他們打掃衛生。”銅鑼村村主任周全紅介紹說,2018年1月,村上開始進行環境衛生整治,村民卻不願改變習慣了一輩子的生活方式。要推進此項工作,說服村民思想就很重要。年輕人讀過書,見過世面,思想容易做通,於是,村幹部就採取迂迴戰術,從年輕人入手,然後通過年輕人再去做他們家人工作,事實證明這個方法產生的效果立竿見影。

“現在村上水泥路已經修到了每戶的家門口,出行很方便。”銅鑼村7組村民周登羣指着家門口的水泥路說,這以前是一條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別是趕場天,如果遇到下雨的話,還沒有走到鎮上,整條褲子就已經變成泥巴褲了。

自2014年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短短4年時間,銅鑼村易地搬遷4戶、危房改造10戶、新建房屋20戶;打通了產業路12.5公里,加寬改造通村公路5.8公里,新建硬化公路12公里,新建入戶路12.75公里,全村入戶路硬化率達到100%。飲水、電網、廣播電視、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從舊到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硬件有了,環境美了,如果僅僅是停留在檢查期間,那就違背了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的初衷,如何一如既往保持這份美,是銅鑼村幹部重點思考的問題。

經過前期的不斷摸索,立足實際,銅鑼村在環境建設方面形成了一些長效機制:家庭方面,以“農民夜校”爲載體,定期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其環保意識,逐漸引導村民向以整潔爲榮,以髒亂爲恥的觀念轉變。沿途道路方面,落實分級管理制度,生產隊長牽頭,組織隊內低保戶在每月14日、24日參加義務鋤草、清掃勞動,在享受公民權利的同時,也應該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義務,改變“等、靠、懶”思想。獎懲方面,銅鑼村在縣委黨校等幫扶單位的幫扶下,每季度實行一次衛生大評比,分爲最佳清潔戶、清潔戶,基本清潔戶三個等次,根據不同的等次發放相應的獎品,包括洗潔精、洗衣粉、肥皂、香皂,每樣兩份。而不同等次間的獎品差距不大,村民既嚐到了付出勞動後的喜悅,又照顧了表現稍差一些人的心理,留足了“進步”的空間。

如今的銅鑼村,專合社養殖的40頭肉牛預計可銷售40餘萬元,“民宿項目”將在年前正式營業,美麗庭院的第一批次將在11月份全面完成建設,3A景區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我們將圍繞特色產業發展,突出旅遊帶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村莊。”銅鑼村第一書記張朝表示,根據全村生態山水資源,將整個村域劃分爲生態休閒旅遊區、村容村貌提升區、戶外健身野營區、生態養殖示範區,通過四區協同發展,把貧困村銅鑼村打造成生態經濟發展、村容村貌整潔、生態環境優美、資源節約利用、公共服務健全、生態文化繁榮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銅鑼村只是長寧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邁步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該縣有關領導表示,長寧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美麗鄉村、美麗庭院建設的廣泛宣傳。通過制定鄉規民約,發動村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積極打造美麗庭院建設示範點,用一家一戶的美麗庭院推動美麗鄉村整體的建設,讓村民一起參與、一起建設,一起管理,一起享受建設成果,提升村民的幸福度和獲得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