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衆網·海報新聞濟南6月27日訊(記者 儀首歌)針對山東研發出先進的海洋創新藥物在研發初期無人問津,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受阻,跑到外地去轉化,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情況,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唐波表示,山東將採取基金與企業共同參與的政策,此次BG136很有希望實現就地轉化。管華詩院士介紹,由於國內企業前期投入的機制沒有建立完善,這款藥被賣到了美國,後來又由上海綠谷製藥集團將其經銷權、實施權買回中國,現已經成爲上海製藥行業的明星產品,雖然管華詩院士感謝上海綠谷製藥集團和上海藥研所的參與投資開發,成就了全球第14個海洋創新藥,但這一研發成果沒在山東開花結果,讓他心裏有些遺憾。

大衆網·海報新聞濟南6月27日訊(記者 儀首歌)針對山東研發出先進的海洋創新藥物在研發初期無人問津,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受阻,跑到外地去轉化,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情況,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唐波表示,山東將採取基金與企業共同參與的政策,此次BG136很有希望實現就地轉化。

海洋科技牆內開花牆外香如何破?省科技廳長回應

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提到,建設海洋強省,科技是核心,其中的重點任務就包括推動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暢通科技成果的轉化渠道。但記者調查發現,山東在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卻並不順暢。

據瞭解,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科研團隊參與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今年即將上市,這種來源於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新藥,在認知功能改善的主要療效指標上達到預期,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和臨牀意義。但在當初新藥研發經歷過一段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管華詩院士介紹,由於國內企業前期投入的機制沒有建立完善,這款藥被賣到了美國,後來又由上海綠谷製藥集團將其經銷權、實施權買回中國,現已經成爲上海製藥行業的明星產品,雖然管華詩院士感謝上海綠谷製藥集團和上海藥研所的參與投資開發,成就了全球第14個海洋創新藥,但這一研發成果沒在山東開花結果,讓他心裏有些遺憾。

與GV-971一樣,由管華詩院士親自主導的海洋抗腫瘤藥物BG136目前也處在尷尬的境地,這一靶向治療結腸癌藥物的最新研究將成爲下一個進入臨牀試驗並最終上市的海洋藥物。由於需要巨大的研究經費,高校、院所不具備這樣的投資能力,而項目處於早期,企業認爲投資還存在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到了申請臨牀批件階段,所需研究經費激增,而在山東藥物研發在這個階段政策性資金較少,申請渠道少,即便申請到金額也不大,一直處於資金短缺的狀態。

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新說,目前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計劃打造中國的藍色藥庫,一批藥物研究同時推進,未來兩、三年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計劃佈局20個左右的項目,資金缺口達兩個億。

而現在BG-136也受到了外地研究機構的青睞,他們計劃投入更多力量招攬BG-136,上海也用高於現在十倍的報酬向管華詩院士伸出橄欖枝。

看到先進的科技項目,沒能在山東轉化,花落他家,唐波感到很內疚,面對外地的高薪挖人,也十分着急。但是,他說,此次BG136很有希望實現就地轉化。目前,山東省科學技術廳通過項目引導,專項設置,跟金融部門合作,採取了基金跟企業共同參與的政策,並且青島首隻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就是針對海洋業務的,並已於昨天正式公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