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潛伏在我們心裏,它們的日常表現爲:自私、貪婪、冷漠、懦弱、無知、嫉妒等等。

  就拿我來說,小時候曾特別嫉妒我弟弟。

  他比我長得好看。叔叔阿姨見了都會抱他、誇他。

  他比我小,家裏大人都更喜歡他。我只能跟在奶奶身邊,他卻能霸佔着我媽。

  他比我得到的關注多。不管是我搗蛋,還是藏起來躲半天,始終沒有人注意我,而他一哭,就是件不得了的事情。

  所以我總是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欺負他;總是在父母眼前各種搗蛋,各種出格。

  但是這麼做並沒有讓我的內心得到滿足,我變得越來越變本加厲。因爲嫉妒是魔鬼的一種表徵,以各種惡意爲食。

  好在我漸漸長大,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愛,也有了讀書的習慣,還有了很多經歷,才發現愛一直存在,只是我沒有發現。

  其實,類似的事情不在少數。

  比如,《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發現自己拼命努力,卻趕不上令狐沖隨隨便便就能得到的成果,所以他不甘心,才變成後來的林平之。

  比如《惡意》中的賀恭一郎,因爲嫉妒自己的好友比自己優秀,過得順遂,所以殺人滅口。

  潛伏的魔鬼就像癌細胞,一旦有機會生根發芽,就會快速地生長繁殖。

  

  這本《愛情和其它魔鬼》,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對人性中幾種魔鬼的洞見。

  1

  魔鬼的多面

  

  ①冷漠與自私

  

  冷漠、自私當屬女孩(謝爾娃)的媽媽貝爾納達。

  女兒出生後,她只餵過一次奶,之後就扔給僕人不管。女孩從小睡在僕人院子裏,跟僕人學習其他地區的語言、行爲,直接導致後來人們以爲她怪異的習性,是被魔鬼附體的體現。

  女兒被瘋狗咬了,有非常大的可能得狂犬病,上一個被這條狗咬了的人剛剛慘死,可作爲母親的貝爾納達一點不擔心。

  貝爾納達甚至已經準備好等女兒死了,演一出嚎啕大哭的好戲。直到最後這個家再也不能呆的時候,貝爾納達義無反顧地走了,只帶走了多年來埋在牀底下的兩罐黃金,對丈夫和女兒一絲留戀也無。

  ②懦弱

  

  懦弱,是侯爵的魔鬼。他的初戀是個精神有些異常的姑娘,住在隔壁的精神病院。

  他們的相愛得到侯爵父親的反對,侯爵懦弱地退縮了,屈從於父親。然後遵從父親遺囑,娶了一位西班牙顯貴的女兒。

  不久,妻子被雷劈死,侯爵被嚇壞了,更加膽小懦弱,任由奴僕在他家爲所欲爲。

  後來侯爵與貝爾納達的結合,也是貝爾納達強迫的,婚後,他們就各過各的生活。即使知道貝爾納達養了一個情夫,侯爵也不予理會,甚至做任何事都會徵得貝爾納達的同意。

  女兒被瘋狗咬後,主教說她是被魔鬼附身,需要送到修道院驅魔,侯爵即使不捨仍然乖乖照辦。

  ③頑固與愚昧

  

  主教聽說女孩發瘋的醜聞之後,就立馬斷定女孩被魔鬼附體。還讓德勞拉神父去給小女孩驅魔。

  當神父告訴他,女孩並沒有被魔鬼上身,他說,魔鬼隱藏得太深。最後,主教親自爲女孩驅魔。

  驅魔時,主教因爲太過激動暈過去了,他卻認爲是女孩身上的魔鬼太過厲害。主教決定重新舉辦驅魔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折磨女孩,直到辦第六場驅魔會前,發現女孩已經死去。

  修道院的院長嬤嬤和主教政見不和,所以聽說主教讓一個瘋女孩來自己的修道院後就特別不高興,這種不高興的情緒又不能對主教發作,只能發泄到女孩(謝爾娃)身上。

  不問緣由就把謝爾娃關到修道院的牢房裏,並且把一些異常事情的發生,說成是謝爾娃身上的魔鬼作祟。

  當然,這不是全部。人類內心的魔鬼種類多如牛毛。

  2

  魔化

  

  事物發展都有原因,魔鬼的壯大也是如此。這就是所謂因果。

  ①無愛

  

  貝爾納達的冷漠不是天生的。在自己的婚姻裏,貝爾納達是父親謀求侯爵財產的棋子。

  侯爵的懦弱與無愛的婚姻,對她來說也只是桎梏。這個世界從沒有愛過她,所以她也不會愛別人。

  直到情人猶達斯的出現,貝爾納達的生活裏纔有了一絲幸福,可是這個人竟然是個處處留情的花花公子。

  知道真相後,貝爾納達依然不捨得離開他,還讓他繼續用自己的金錢揮霍,直到他意外死亡。

  之後,貝爾納達就沉溺與蜂蜜與可可餅中,變成了一個自私麻木的胖子。

  ②巨嬰

  

  侯爵曾經不顧一切,熱切地和瘋姑娘相愛。那也是這個瘋姑娘最幸福的時光。

  侯爵的父母很強勢,侯爵從小就很少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所以他會屈服於父母。後來父母不在了,侯爵又事事聽命于貝爾納達。

  直到最後貝爾納達離開後,侯爵覺得自己一個人生活不下去了,又重新找到貝爾納達。

  這是一個典型的巨嬰。

  ③同化

  

  主教曾經也是一個熱血少年,在宗教和權利的雙重腐蝕下,已然變成了一個虛僞的代表。

  主教被社會同化,如果德勞拉神父沒有遇到謝爾娃,並享受到愛情的話,他也許會變成下一個神父,走上神父爲他鋪好的老路。

  所以,我們小時候害怕長大,怕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樣。可成長,又怎麼能避免得了呢?

  每個人都有慾望,都有求而不得。這種慾望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上進,但是一旦超越了理性,它就會變成魔鬼的爪牙,毀掉我們的人生。

  3

  自正其身

  

  那麼,對於人性中的種種魔鬼,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

  加西亞·馬爾克斯給出了我們答案——愛和責任

  正是因爲愛,德勞拉神父對宗教和人生的懷疑纔開始甦醒,他才避免成爲主教那樣的人——對權利的慾望和對人情冷暖的麻木。

  正是因爲愛,女孩纔在各種各樣殘酷的驅魔師手下,有了堅持活下去並熱愛生活的慾望。纔會在死後,一頭金髮像冒泡泡一樣重新長出來。

  其實這裏的愛不只是愛情,而是世間所有生物的相互關愛。

  醫生阿布雷農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馬兒死了,他都會難過半天。侯爵說:“他愛那匹馬,就像愛一個人一樣。”

  正是醫生對世界的愛,讓侯爵重拾作爲父親的責任,給了女兒一小段時間的愛。但還是比較短暫,因爲像醫生這樣的人太少了。

  想要對抗內心的魔鬼,需要強大的內心。自正其身,不迷失,不盲從,不忘初心

  4

  結語

  

  只要人性有黑暗面,就會有魔鬼的出現。

  而善惡是人性的兩面,就像太極圖,相生相剋,不斷相互轉化,不斷出現,不斷消失。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努力保持善良,對惡習我們要儘快發覺並改正;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推動整個社會的善良上,即愛別人,只有我愛人人,纔有人人愛我,纔有能抑制魔鬼的社會。

  《小王子》裏有種猴子麪包樹。它長得很像普通灌木,所以需要認真地分辨。一旦發現,就要立即剷除,不然它會快速長大,幾棵樹就能把整個星球毀掉。

  這就是魔鬼的力量。

  我們也要杜絕另一種魔鬼,即,把我們不理解的,歸咎於魔鬼。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是魔鬼本身。

  不過,魔鬼雖然猖獗,可別忘了,愛也無處不在。請相信,愛可以戰勝一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