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大剧院2018台湖音乐周”开幕 北京台湖演艺小镇在乐曲声中亮相

9月15日,北京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台湖露天剧场迎来了首批观众,由北京交响乐团带来的“炫彩台湖”交响音乐会在这里上演,正式拉开了“国家大剧院2018台湖音乐周”的序幕。

“国家大剧院2018台湖音乐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通州区政府和国家大剧院主办,是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面向公众首次推出的公益性演出品牌,也是台湖演艺小镇的第一次亮相。

展示首都文艺风采

本次台湖音乐周以“文化北京,演艺台湖”为主题,为北京市民奉上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9月15日至24日台湖音乐周期间,8场高质量的演出及活动集中呈现,不仅有中外经典名曲交相辉映的交响音乐会、室内音乐会及令人捧腹的经典喜剧,而且有题材丰富的歌剧电影展映。

9月15日下午4点,台湖露天剧场座无虚席,指挥家林友声在开演前细致地为观众进行导赏,讲述演出曲目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点。随后,“国家大剧院2018台湖音乐周”在一首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歌剧《卡门》序曲中拉开帷幕。在视野开阔、清风徐徐的露天剧场,林友声执棒北京交响乐团,以充满激情的演绎为观众开启了美好的艺术之旅。

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出之后,9月18日至22日,台湖露天剧场将放映《长征》《卡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3部制作精良的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9月24日中秋佳节夜晚,中国电影乐团将为观众献上“向世界电影配乐大师致敬”中秋交响音乐会。

在台湖露天剧场另一侧的台湖剧场,9月15日至16日,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带来了令人捧腹的莎士比亚经典话剧《仲夏夜之梦》。9月23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艺术家将带来木管五重奏及铜管五重奏,倾情呈现10余首风格多样的经典曲目。

艺术普及推广新阵地

据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介绍,东临湖亦路,南至京通街,西至台湖西路,北至京湖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的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筹建于2012年,今年9月竣工,总建筑面积59781平方米,包括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国家大剧院台湖露天剧场、演员住宿楼、艺术交流楼、舞美设计用房及散装库房、制作车间、集装箱库和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是集舞美设计制作研发、国际舞美艺术交流、布景服装道具仓储、剧目排练合成、演出艺术活动和艺术普及教育于一体的平台。

此次台湖音乐周除了在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演出外,还首次启用了台湖露天剧场。露天剧场的观众席可容纳500余人,它巧妙利用了其正对面的艺术交流楼的屋顶绿化,延伸出一个露天看台。开放亲切的观演环境不仅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也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体验。

特意从市区坐车赶来的观众张先生说:“我从来没有在露天剧场听过音乐会,现场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很有氛围。”

据介绍,除了以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提供高品质的高雅艺术,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用艺术反哺大众的初心,充分利用新阵地大力开展艺术普及推广及艺术惠民活动。为了保证现场秩序和安全,此次台湖音乐周采取“免费不免票”的原则向公众开放。据悉,在音乐周开幕前,主办方已经提前通过各类渠道,把观摩票发放至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建设者及当地居民手中,并通过微信抢票,让更多观众参与其中。

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标

“以前想带孩子去看场演出真的不容易,现在不用出远门,就能够看一场期盼已久的演出,实在是太好了。”家住台湖的观众徐女士高兴地说,“我们一小时前就来这等着了,我家就住这附近,以后看演出的机会就多了。而且听说我们这里要打造台湖演艺小镇,非常期待未来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

徐女士口中的台湖演艺小镇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中心区规划建设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为发挥首都文化资源优势、形成错落有致的文化空间格局而打造的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特色小镇。其中,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作为演艺小镇起步的支点,将发挥开放、交流、排演和舞美“智”造的龙头作用,吸引北京市和国内外的一些优质文化演出资源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要素聚焦通州、聚焦台湖,有效提升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承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据介绍,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落成不仅将有效疏解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排演压力,为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舞美艺术交流提供强有力保障,还将在通州台湖演艺小镇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设施服务能力的提升,不断满足首都人民尤其是城市副中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未来,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排演中心,舞美设计制作中心,舞美布景、服装、道具展示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台湖演艺小镇演艺中心。而台湖演艺小镇也将加快文化优质资源与项目的合理布局,力争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文化地标、运河文化带上的演艺明珠、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交融的展示平台、全国文化中心的特色节点、全国和全市特色小镇的标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