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新媒体讯(淅教宣)犹记少年志,行行复行行。三十七年痴心无悔,苍老的是容颜,未忘的是初心。传道授业,立德树人,你的付出,滋养了两代人的童年。回首来时路,桃李寄深情。

时敬东,1961年10月出生,现年57岁,中共党员。1981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现任河南淅川县荆紫关镇教育党总支书记、中心学校校长。37年如一日,痴情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自2003年8月调任镇中心学校校长以来,荆紫关镇连年被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他热爱农村教育,对工作充满激情,乐此不疲。几十年来,对教育工作一片痴情,再苦再累,矢志坚守,放弃了三次进县城到机关和学校工作的大好机会。他任中心学校校长经常对大家说:当校长就是组织给了自己一个干事的平台,而不是贪图享受,一定要敢于担当,忠于职守。他把“学习、实践、坚持”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经常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管理理论和业务知识,努力把教育理念转化为工作行动,坚持镇中心学校周一例会制和党内“三会一课”制。每次周工作例会他都要详尽安排本周工作,保证中心学校对学校指导、服务职能有条不紊的落到实处。“三会一课”,他都是提前备课、撰写讲稿、亲自授课,既保证了学习的实效性,又为身边的党员干部树立了务实重干的榜样。他善于管理,用制度管人理事。他亲自主持制订了全镇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安全、评模晋级等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中心学校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大家明白,请代表参与,使各项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下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搞个人特殊,用自我的人格魅力去折服影响他人。他从不利用权力乱开支、乱花钱,他经常说: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学校发展上,用在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上。为保障各项工作的扎实落实,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到学校督查工作,在督查中给校长讲:考核评估不能搞人情评价、平衡评价,否则就会劳民伤财,就会挫伤师生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做好教育均衡发展的迎验工作,他对全镇迎验学校逐校设计规划,从大门设计到绿化、策划,从校园文化到物品摆放都认真指导。特别是镇二小的整体迁建,他忘了自己年近花甲,硬是一天到晚泡在工地上,既督工又干活,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几个月下来,他脸庞黑了,身体瘦了,双手磨出了许多血泡,同志们看到这一身憔悴的模样,都禁不住淆然泪下。这是何苦呢?不!正是他这种坚忍不拔的老黄牛精神,才使二小的各项建设如期竣工,保证了全镇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的圆满完成。正是他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使他在全镇教师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他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不断推出工作新方法,他把“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他经常撰写材料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并指导各校坚持开展周、月、期“三类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爱岗敬业标兵、遵纪守法标兵、关爱学生标兵),坚持每期评选“最美教师”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在学生德育工作中,他提出了“低重心运行,高层次突破”的基本方略。从抓孝心入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抓礼仪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他亲自谋划,在全镇开展了“三孝”主题教育活动(珍爱生命是最大的孝,勤奋学习是最好的孝,自理帮老是最美的孝),评选班、校、镇“孝亲敬老”三级标兵,弘扬了孝亲敬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他指导各校积极开展“海量阅读”活动,依据计划,适时组织“海量阅读”各种竞赛活动,在今年县组织的诗词大会比赛中,荆紫关镇获得了片赛第一名、决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县德育中心组织的“太极拳”、“古诗词背诵”、“绘画”等成果验收活动中,镇中心学校都获得了优秀组织奖。他认真指导各校上好德育课,深入班级听课,查阅资料,制订了《德育课教学模式及流程》,该模式也在全县推广使用。他经常指导各校建设好德育阵地,把学校德育阵地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晴雨表。各个学校一个个精美的橱窗,一条条精辟的标语,一幅幅得体的图文,一块块真实的评价栏都是他辛劳和智慧的结晶。为了使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突破,他结合学校特点,亲自为全镇各中小学校一对一的策划德育品牌,经他别具匠心的逐一策划,使各校的德育元素鲜明,主体突出,亮点凸显。比如:三小的“三勤”教育(勤奋、勤学、勤俭),六小的“合作”教育等等。现在走进全镇各类中小学校,处处充满着生机,校校催人奋发向上。在周六社团和暑期夏令营活动中,他提出组建了“丹江河水变小调研社团”、“精准扶贫我献策社团”和“中西方科技发展对比”等主题鲜明的社团活动。这些社团富有内涵和教育性,深受学生、教师及家长欢迎。

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坚持中心工作不动摇,心不烦。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自带头包校,坚持每周深入课堂听课三节以上,参加教研活动一次以上。他重视教师培训,激励教师走专业化道路。在培训中,他总结了赛课式培训、专业引领式培训、案例式培训、追踪式培训,每次培训他都参加,积极与教师互动,解决在教学中的困惑,教师都称他为“教育专家”。他善于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近几年来,他在全镇坚持了“师带徒”、异班异校授课、赛课、抽签听课、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全镇已经制度化、常态化。他积极深化“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坚持理念,坚守模式,持之以恒,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制订了课改工作《备听评三位一体推进机制》。他经常参与教师备课,再进行听课,然后评课,备、听、评相互衔接,循环往复,实效性很强,深受教师欢迎。他不断创新毕业班工作方法,提出的文科“学--讲--练”、理科“练--讲--练”复习模式和文科“给营养,练运用”,理科“交钥匙,练技能”的复习策略,得到了毕业班教师的一致认可和认真践行,效果十分明显。近几年来,他为教师和学生撰写指导性材料20余篇,在《南阳日报》、《教育时报》上发表论文3篇。2015年暑假,受县教体局委托到唐河县中小学校校长培训会上,作了《务实重干,创新方法,努力促进镇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受到与会校长们的一致好评。

他在工作中富有爱心,善良谦虚,他能容人之短,待人有情,充分利用不同人的特长,让他们发光发热,做到人尽其才。经常利用寒暑假家访教职工和学校管理工作者,逢年过节组织各种联谊或慰问活动,教职工病了都去探望,教职工遇到困难帮助排忧解难。从学生读书到学生安全,从调解家庭矛盾纠纷到疏导心理疙瘩,都时时关心。这一切无不温暖了教职工的心,保证了全镇教师队伍的稳定。他能虚心接受教职工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他经常说,如果没有不同声音,工作就没有动力,就不可能有新招,也不可能进步。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他逐户了解信息,保证一个不漏,资助到位。他还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宣传教育资助政策,了解资助落实情况,鼓励贫困户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走知识致富道路。保证了全镇无一人因贫失学。他经常组织爱心捐助活动,对教师、学生中出现突发意外情况造成经济困难,都迅速组织捐款帮助。在今年全县开展为贫困大学生捐款活动中,他亲自带头捐款,全镇教职工共捐款近1.7万元,树立了教育爱心形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时敬东校长在教育工作中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7年的风雨沧桑,坚守担当,将届退休年龄的他依然不忘初心,干劲不减,激情昂然,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我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责任编辑:赵欣、本期统筹:吉祥

《发现校园美》专题报道同步发送多家新媒体平台,诚邀栏目协办及直播合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