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來源:界面 作者:韓沁珂  

  有一種聲音認爲AI的應用將會導致更多人失業,但世界經濟論壇與諮詢公司埃森哲共同發佈的分析報告顯示,在部分工作崗位被替代的同時,AI技術浪潮也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2018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埃森哲戰略大中華區總裁餘進在接受界面記者專訪時表示,AI對就業最重要的影響不是改變工作崗位的數量,而是工作內容。正如,軟件開發人員在過去需要花時間識別新的垃圾郵件並手動編寫檢測規則,而現在,機器智能可以完成垃圾郵件關鍵字的識別並更新檢測規則,從而將軟件開發人員從“無用”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AI在早期主要是起到自動化的作用,代替人的手和腳,隨着技術的發展,AI已經開始在認知和判斷方面提供輔助。” 她補充到,“對於人類來說,AI既是’工具’更是’合作者’。”

  在AI帶來的新就業崗位中,按照角色本質,相對於AI,人的新工作可以分爲“培訓師”、“講解員”、“維護者”三種。其中,“培訓師”可以幫助電腦學習如何識別人臉;“講解員”負責闡述算法的成果,從而提高決策的透明度並明確問責;“維護者”將確保智能系統“初心不變”,避免其違反道德標準或加深偏見。

  以網約車平臺爲例,餘進向記者進一步解釋了上述角色的作用。例如AI人臉識別功能可有效幫助解決人車不匹配的問題,“培訓師”的工作就是如何訓練AI更好地識別人臉;“講解員”則是通過經過大數據分析後的輔助試圖(如行車路線嚴重偏離乘客常走的路線)快速解讀,幫助進行有效判斷,提前預警。在運營過程中,爲了防止違法事件的發生,“維護者”則要在發現司機挑選乘客後,對派單行爲進行干預,並快速更新、修改派單規則。

  爲了能讓員工更好的適應新的就業崗位和工作內容,企業培訓至關重要。埃森哲在採訪了1200餘位在工作中使用AI技術的首席執行官和高級管理人員後發現,近四分之三的受訪高管計劃在未來三年利用AI技術大幅或極大幅提升工作的自動化水平。97%的人都表示他們計劃利用AI技術提升員工能力。爲了從AI的原型設計階段成功過渡到產業化階段,他們設想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密切協作來創造新的價值來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超過半數的企業管理者都認爲技能短缺是一項關鍵挑戰,卻只有3%的管理者表示,其所在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顯著增加員工培訓項目的投入。

  餘進表示,阻礙企業管理者在培訓方面加大投入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很多人仍對AI存有理解誤區,認爲AI會取代人的就業崗位,進而造成社會不穩定,因此對該技術的應用有所保留;另一方面,大家並不清楚AI將帶來怎樣的商業價值,擔心只是爲了技術而技術。

  事實上,AI能給企業帶來的變化,遠不止技術升級這麼簡單。對此,餘進給出了一系列數據。如果所有企業都能夠像領軍企業一樣積極投資AI和人機協作,則有望在2018年至2022年間將企業收入提高38%,其中消費品行業和醫療衛生行業的增長均值將高達50%,傳統制造業也將看到30%左右的增長。這意味着,屆時,全球企業新增總利潤將達到4.8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企業員工規模也有望增長10%。

  “數字化不只需要“數字技術化”,更需要“數字商業化”,AI亦如是。”她說。“其實在製造業領域,AI可以發揮很多商業價值,例如提高設備利用率,通過預判來降低設備故障率,通過資源動態調配提升運營效率。”

  AI變革大致可以分爲樹立信念、構築願景、承諾投入和大規模應用四個階段。就不同行業的發展進程來說,目前,汽車行業在AI技術的應用上正走在前列,有約5%的企業已經進入大規模應用的階段。其次是耐用消費品。工業製造業,特別是重工業企業,現階段對AI應用還比較少,但一旦進入應用階段會有着較大的潛力。

  對於企業而言,在AI變革的過程中,有三點需要特別關注:首先,在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重新定義工作內容,重新界定企業在真正實現商業價值的過程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將這些事情理順之後,企業可以重新調整組織架構,更有效的分配人、機工作內容,優化流程。其次,AI的應用對員工提出了要求,特別是在其培訓意願和能力提升方面。最後,轉型也要求企業的管理團隊在觀念上進行快速轉變,並擁有敏捷的調整速度和強有力的執行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