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精。画人物多采古装,借人物以抒情怀;画翎毛花卉或工笔或写意,清润秀丽,落落大方;山水涉笔成趣,点画新奇,富有诗意。晚年常用泼墨、泼彩描绘风景,独具风格。为现当代画坛上最具影响的国画大师之一,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一、张大千——山水画

醉翁亭记

秋江野鹜图

湖光山色

雪江归櫂图

观瀑图

云岩图

山巅闲话

二、张大千——仕女图

张大千不仅山水画笔酣墨畅、恣肆淋漓,花鸟画鲜活灵动、形神毕肖,仕女画也细致之极。著名画家于非暗曾说:“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原因是“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微妙,也是他在女性身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获。”大千先生也曾在一首题画诗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

张大千 荷花屏风美女 1966年

张大千 仕女 四屏

张大千 双美图 1944年

张大千 鱼篮大土像 1944年

张大千   三美图 1930年

张大千   弄玉吹箫图 1934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1938年

张大千   仿钱选仕女图 1939年

张大千   纨扇仕女 1939年

张大千   柳荫仕女 1941年

张大千   唐妆仕女图 1944年

张大千   题笺图 1944年

张大千   仕女 1944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芭蕉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蟠桃献寿 1945年

张大千   芭蕉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纨扇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天女散花 1935年

张大千   蕃女掣庞图 1946年

张大千   红拂女 惊才绝艳 1947年

张大千   凤冠执扇仕女图 1947年

张大千   仕女 1947年

张大千   初唐供养人像 1948年

张大千   供养天女 1948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张大千   印度仕女 1950年

张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

张大千   拈花仕女图 1954年

张大千   孽海花 1956年

张大千   仕女图 1975年

三、张大千——花鸟画

四、张大千——人物国画

五、张大千——泼墨山水画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山水 四屏

丹山春晓

招隐图

长江万里图

罗浮山夕照

爱痕湖

六、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1941年5月,张大千携三夫人杨宛君(后二夫人黄凝素加入)、儿子张心智、侄儿张彼得、学生肖建初和刘力上及几个裱工,后又聘请藏画家索南丹巴的四个弟子等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画,面壁两年七个月,临摹了自十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两夏、元等历朝历代的壁画作品达276幅,敦煌石窟艺术从此走向世界,也为其以后的绘画创作,尤其是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唐画乐舞天人

宋初 伎乐菩萨像

宋画 伎乐菩萨像2

盛唐地藏王菩萨像

晚唐 璎珞大士像

张大千 莫高窟唐人菩萨像

张大千 南无观世音菩萨

张大千 佛像图

张大千 仙女散花

临敦煌莫高窟唐人观世音造像

张大千

散花女 1938年

唐画飞天一身

晚唐第一五二窟 十一面观音像

密积金刚

晚唐 天童像

来源:坦腹斋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创稿件及互联网筛选,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注明来源。若因客观条件所限未知原始出处或作者的请原创人与我们编辑联系及时标注或删除。青州画廊联盟(qingzhouhualang),欢迎添加关注!

推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