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世界盃就要拉開帷幕了,遺憾的是,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卻沒有資格派遣自己的球隊參賽。

有人說,中國人身體素質本來就不適合踢足球;也有人說,足球是一門藝術,歐美足球是幾百年歷史沉澱下來的結果,中國缺乏足球文化,因此國足很難有所作爲。

讓國足汗顏的歷史:1936年奧運會,中國足球隊技驚歐洲

其實,在我看來,國足的最缺失的,不是身體素質,不是足球文化,而是缺失一種最基本的東西——心氣。下面我就來說一說歷史上一支沒有過硬身體素質,沒有良好戰術素養的國足,如何在奧運會上打出自己的心氣,震驚歐洲的歷史故事——

那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當時的中國正被日本侵略,國民政府根本沒有心思、也沒有財力組織人馬參加奧運會。但熱愛的體育的國人得知日本會參賽後,紛紛向國民政府請纓參賽。其中,就有當時有“中國球王”之稱的李惠堂領銜的中國足球隊。

其實,當時陷與戰亂的中國,足球基礎可以說爲0,全國也沒有幾塊球場,踢球對他們來說完全是個人

讓國足汗顏的歷史:1936年奧運會,中國足球隊技驚歐洲

李惠堂等人在訓練

愛好。這些球員也基本集中在當時的香港、廣州和上海。當時那支中國隊,除了領頭的李惠堂之外,還有外號“大力王”的孫錦順,他曾經一腳勁射,把門將手腕射成骨折;中衛陳鎮和,則是一把防守好手,被稱爲銅牆鐵壁,而外號“譚銅頭”的譚江柏,擅長頭球攻門。對這些人的名字,我們肯定不熟悉,但我告訴你,這個譚江柏就是譚詠麟的老爸,你就會覺得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了。

對於自動請纓參加奧運會的國足,國民政府表示支持,卻僅僅給了法幣17萬元,光去柏林的路費都缺5萬元,需要球員們自行解決。

衆愛國球員商量,決定一路參加比賽,以門票收入來填補費用的缺口。當然,他們找了一個非常有面子的藉口——熱身。

讓國足汗顏的歷史:1936年奧運會,中國足球隊技驚歐洲

譚江柏

於是,從1936年4月16日到7月8日,這支國足上海出發,轉戰越南、新加坡、印尼、緬甸、泰國、印度,總共踢了27場比賽,幾乎是兩天一賽,衆人都疲憊不堪。

熬了2個多月,一行人好不容易到了德國。因爲資金不足,他們只能住最便宜的旅館,一羣小夥子擠在一個房間裏,牀鋪不夠,就打地鋪。喫的呢,也只能去買打折的麪包填飽餓扁的肚子。

比賽開始了,國足和日本都非常不走運。日本的第一場對手則是意大利隊。日本面對意大利隊,被狂灌了8:0。而中國國足的第一場對手是更強悍的英國隊。大家都非常擔心同樣的慘案上演。令人驚訝的是,一開場,面對英國隊的全線猛攻,中國隊毫不示弱,與其大打攻勢足球。雙方你來我往,場面非常猛烈。一番激戰後,上半場以0:0結束。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本來實力與英國隊相差甚遠,再加上長期的勞累和飲食不規律,讓中國球員體力大減。下半場開始後,中國隊漸漸陷入被動,被英國隊攻入2球,遭淘汰出局。

讓國足汗顏的歷史:1936年奧運會,中國足球隊技驚歐洲

李惠堂

這場比賽雖然中國隊輸了球,但中國隊在球場上表現出來的心氣,讓整個歐洲都震驚了。法國紅星隊因此看中了李惠堂,開出高薪邀請加盟球隊去法國踢球,但李惠堂婉言謝絕。

如果當今的國足,有李惠堂、譚江柏等人這般的心氣,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打出更高質量的比賽,取得更多的勝利,一定可以代表國家出征世界盃。大家覺得是不是這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