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8日,Bilibili 舉辦了首屆國創發佈會,帶來二十四部即將開播的國產動漫新作,其中不乏《靈籠》、《鎮魂街第二季》等頗受業內和粉絲關注的人氣作品。

不過,在這些大廠新作自始至終吸引着絕大部分流量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如今距離發佈會兩月有餘,這二十餘部作品中殺出的一匹"黑馬",已經在國創動畫粉絲羣體中引發了一輪不遜色於上述大廠作品的輿論風暴——這就是由中影年年、愛奇藝和Bilibili聯合制作的古風動畫新作《少年歌行》。

【國創大會羣雄逐鹿,新秀作品前途難料】

回顧當時那場以"愛動畫的人"爲主題的國創發佈會,不論是閱文集團三部人氣小說《異常生物見聞錄》、《萌妻食神》、《仙王的日常生活》的動畫化,還是改編自許辰創作的人氣漫畫《鎮魂歌》第二季,抑或是人氣大廠新作《天寶伏妖錄》和《靈籠:INCARNATION》,都可以看到,每逢這些作品登臺之時,直播彈幕都會開始"密集轟炸"。

相比之下,改編自二次元輕小說平臺不可能的世界作者周木楠同名小說的《少年歌行》,雖有一定量的小說讀者作爲支持,但相比起《鎮魂街》等超人氣作品,影響力仍有明顯差距。

另外,作爲幕後製作方的中影年年,此前雖有《血色蒼穹》這樣的人氣作品足夠證明其製作水平,但其在圈內一貫低調的作風,使得其團隊知名度也遠不及作品本身,因此也很難爲自家新作《少年歌行》帶來保底的流量和熱度。

如今回顧當時的主流媒體報道,發佈時間靠後到基本上臨近國創發佈會結束的《少年歌行》,不僅鮮有大篇幅的報道,在國漫愛好者中也並未引起足夠量級的關注。這似乎也就意味着,儘管當時已經定檔,並且是當時全部24部發布作品中最早上線的《少年歌行》,要成爲"拋磚引玉"中的那塊"磚"。

當然,那時的業界和收看國創大會的大部分直播觀衆怎麼也不會想到,先拋出來的這塊"磚"竟然是個漢白玉——漢白玉非玉,卻有玉色。

【叫好又叫座:以爲是個青銅,誰料竟是王者】

在強敵環伺的大市場環境下,《少年歌行》選擇在去年年底上線,在很多人看來殊爲"不智"——臨近歲末,娛樂和社交活動形式過多,勢必很大程度上會分散潛在觀衆羣體的注意力,加之剛開播的關鍵期正好處於2018年的12月和2019年1月,正是學生忙於考試複習的階段,同樣也會影響收視率。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一些圈內人士認爲必定是個"青銅"水平的《少年歌行》,愣是生生交出了一份"王者"級別的成績——

在B站,《少年歌行》的總播放量業已突破885.6萬,追番人數達到48萬以上。更重要的是,在開播至今已將近兩月,總評分依然穩定保持在9.7分之高——若不是評分人數接近4000人,恐怕許多業內人士又要懷疑這個評分的真實性了。

雙平臺同步播出的《少年歌行》,在愛奇藝所取得的成績也同樣驚人:開播至今,除大年三十當天外,其內容熱度始終保持在3000以上。而播放指數更是逐日攀升,從開播首日的三位數,到如今高達5萬。

而在外部輿論上,無論觀衆還是專業人士也對《少年歌行》和製作方中影年年普遍表示了認可。

在觀衆審美和評價都以苛刻著稱的豆瓣,參與《少年歌行》評分的一千餘人,給出了8.2分的高分評價,已是國產3D動畫中的佼佼者。

而在貼吧和微博上,有關《少年歌行》的正面評價也在與日俱增,百度的搜索指數日均值12398,資訊關注指數日均值保持在51964。

【務實態度迎頭追趕,國產動畫未來可期】

《少年歌行》在播出之後所能取得成績的背後,其實是國內不少動畫創作團隊都具備的一種可貴品質——也即是拋開外界一切譭譽,看淡一時的得失名利,而是真正打磨自身的創作能力和作爲當代動畫團隊必備的工業化水平。

在如今國漫市場中,經典IP改編動畫,成爲行業的主流,《少年歌行》也不例外。但是可以看到,與一衆改編作品相比,《少年歌行》並不迷信頂級IP的天然流量,選擇了一個能夠滿足國產動漫受衆,又適合故事改變的題材來"下手"。

在宣發上,《少年歌行》也被粉絲戲稱爲"行業內的一股清流"——此前宣傳PV發佈時,曾有觀衆質疑製作方是否對預告片進行了過度的包裝,但在開播之後,觀衆發現成片質量與PV完全一致,甚至由於團隊忙於製作而無暇對PV進行長時間打磨,因此正片質量某種程度上還要勝過PV不少。至此,先前的質疑之聲立刻煙消雲散。

具體到動畫細節來看,《少年歌行》從人物的皮膚褶皺和血管紋路,再到服飾和毛皮的紋理細節,無一處不在彰顯背後團隊的藝術功底以及對於引擎使用的熟練,而平均片長超過20分鐘的作品體量和一年一部作品的發行頻率,也說明了中影年年掌握了一套業內領先水平的3D動畫製作流程。然而,在《少年歌行》的官方宣傳中,我們卻沒有看到和"行業頂尖"、"一流大作"有關的字眼,也沒有在官方通稿中看到過中影年年對其自身工業化水平的宣傳。

在整個中國文創市場快速發展的當下,《少年歌行》和中影年年這種低調的"工匠"作風,其實也是整個中國動畫產業的一個縮影。

伴隨着中國文創產業的飛速進步,無論電影,電視還是動畫,商業作品的底層技術與工業流水線實力都在激增——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一部達到好萊塢入門水準的《流浪地球》也讓國人看到了中國電影工業的無限可能。而同在春節,《白蛇:緣起》和《少年歌行》這兩部國產動畫,也分別展示中國動畫電影和動畫番劇的工業化水平。中國動畫的未來,同樣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