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出了三位英杰,即诸葛氏三兄弟——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他们分别事奉吴、蜀、魏三个国家,并各自做出了成绩。《世说新语》中记载,当时的人将诸葛氏三兄弟比喻为龙、虎、狗: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

当然,这里的“狗”并非贬义。比如清朝余嘉锡的《笺疏》认为“狗”指功狗,指的是有功的战将。刘邦就曾将手下诸功臣比作“功狗”: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也有人认为,狗指的是熊虎之类猛兽的幼崽:

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麙。(《尔雅·释兽》)

不管怎么解释“狗”字,当时的人都是认为:诸葛氏三兄弟中,诸葛亮最牛,诸葛瑾次之,诸葛诞最弱,不过他们三人皆为一时之俊杰。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现在网络上有人说,诸葛氏三兄弟分别事奉三个国家,是在政治上多方投资,分散风险,鸡蛋不装在一个篮子里。然而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我们看看三兄弟的出仕经历,就知道啦。

一、诸葛瑾

诸葛氏的先祖诸葛丰是徐州琅琊郡人士,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一对亲兄弟,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天的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当时的北方战乱不断,残破不堪:

而中国萧条,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 ,道殣相望,士叹于外,妇怨乎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三国志·吴书·朱治传》注引《江表传》)

不幸的是,诸葛瑾、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逝世,可谓雪上加霜,一家难以维持生计。当时诸葛瑾已年过弱冠,于是侍奉着继母去江东避祸。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因为当时的江东破坏程度较轻,民生较为安定,所以很多人都逃到了江东,比如鲁肃:

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曰:“中国失纲,寇贼横暴 ,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吴书》

还有张昭: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可见诸葛瑾避祸江东是正常操作,他到了江东后,生活一度清苦。五年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瑾得到孙权姐夫弘咨的赏识,推荐给孙权:

值孙策卒,孙权姊壻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賔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

诸葛瑾出仕孙权之时,曹操和袁绍正在进行官渡之战,孙权也只是诸多诸侯之一。恐怕诸葛瑾完全想不到,孙权日后会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二、诸葛亮

诸葛瑾避祸江东之时,诸葛亮年纪尚幼,因此带着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过活。诸葛玄先是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丢官后去投奔故人——荆州牧刘表,诸葛亮自然也随着叔父到了荆州。

没过两年,诸葛玄身亡,诸葛亮不得不带着弟弟在南阳邓县隆中(今天湖北襄阳西)躬耕。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垄亩。(《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隐居的诸葛亮自视甚高,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却并不认可他,只有崔钧、徐庶与他交好。诸葛亮当时并没有出仕的打算,他自己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后来徐庶出仕刘备,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当时的刘备,可以说是天下最弱的诸侯之一,仅是刘表手下一个客将,占据新野一县,拥有几千兵马。诸葛亮纵然眼光独到,也不敢保证刘备必然能成为割据一方、三分天下的诸侯,成为汉昭烈帝。

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战死绵竹,诸葛亮一脉险些绝后,他出仕刘备,怎么可能是政治投资呢?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三、诸葛诞

诸葛诞并非诸葛瑾、诸葛亮的亲兄弟,他和诸葛瑾、诸葛亮仅仅是同族关系,中间不知道隔了多少代,而且估计比诸葛瑾、诸葛亮两人小了十几岁,他俩甚至不一定认识自己这位族弟。

诸葛诞一直留在家乡琅琊阳都,他长大之时,已是天下三分的局面。琅琊是曹魏的领地,诸葛诞自然出仕曹魏,被举荐为官,走的是正常的士族晋升路线,即各士族之间相互帮衬。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诸葛氏三兄弟分别事奉三国,并不是政治投资,而是一种巧合,更是时代的悲剧。

首先,诸葛诞与诸葛瑾、诸葛亮仅是同族关系,并无情谊。而且诸葛诞出仕魏国是正常操作,与诸葛瑾仕吴、诸葛亮仕蜀并无关系,不能因为他们同姓诸葛,就说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筐里”。

其次,诸葛瑾、诸葛亮分事吴、蜀,其实是骨肉分离的悲剧。这一对亲兄弟在战乱中各自谋生,天各一方,怎么会是多方投资呢?他俩没有在战乱中丧生,这是命运的垂青。而诸葛兄弟分别成为吴、蜀两国的重臣,只能说是他俩天资过人了。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最后,诸葛亮选择了刘备,是他慧眼识英雄,而不是政治投资。如果诸葛亮想投资,当时比刘备强的诸侯太多了。而诸葛亮偏偏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并辅佐他成为季汉皇帝、天下三位霸主之一,主要还是因为诸葛亮被刘备所折服,君臣相契,如鱼得水。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深情地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家无余财,死后不过留下十五顷田而已。

诸葛三兄弟分别事奉魏蜀吴三国,是多方投资吗?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