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台人也许都还记得,小时候,满街都有卖焖子的摊子。每个摊子前,摆几张简陋的桌子,配着几个破旧的板凳儿。在这儿坐下后,点上一份焖子吃,那才叫解馋。

“焖子”是山东烟台的地方小吃。其做法是,用粗粒的红薯淀粉加水拌匀,用小火加热,搅拌成胶状,经冷藏凝固成为凉粉,将凉粉切成小块,煎到凉粉外皮成金黄色,淋上芝麻酱汁和蒜泥酱汁,即是美味诱人的小吃。口感软糯柔韧,配上香气浓郁的酱汁之后,令人回味再三,广受民众喜爱。

烟台焖子

当你在小桌前坐下,摊主便会掀开锅盖,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一块块带着焦黄锅巴的粉块发出诱人的香味。摊主取出一只盘子,用锅铲铲上一团冒着热气、溢着香味的粉块,然后麻利地在上面浇上三五样调料,一盘焖子就算加工完成。随手递上一只细铁丝弯制而成的小叉子,你便可以津津有味地吃焖子了。

煎焖子

用铁丝小叉子叉上一块焖子填进嘴里,一股热乎乎、香喷喷、鲜溜溜、辣丝丝的味道立刻溢满你的口腔,那滋味决非三言两语可以形容。本来,那些看似凉粉的粉块,浇上芥末,便是凉粉——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小吃。而在烟台焖子的地摊上,因为有了油煎和焖的这道工序而变得与众不同:里面糯糯的,外面裹着一层焦黄的锅巴,软嫩而有咬劲,口感非同一般。

最为关键的恐怕要数那几样调料。蒜泥,一定要是蒜臼里捣出的,其他方法加工的蒜泥绝出不来这种味道;麻汁,一定要是小磨磨出来的,香润而细腻;最为关键的是那份黑褐色的鱼油或虾油,这可是烟台的特产,也是烟台焖子的秘籍所在。这种渔家在腌鱼、腌虾时衍生的浓缩液体,散发出来的那种浓浓的海鲜味道,绝非一般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所能调制出来。再细细地品尝,粉块软而筋道,麻汁香而不腻,蒜泥辣而不麻,虾油鲜而不腥。真想不到,一盘小小的、不起眼的焖子,竟然如此多滋多味。

街边的焖子摊儿

诚如俗话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吃过焖子”。相传它的由来,还与晒粉条的门氏兄弟有关。

一百多年前,门氏两兄弟来到了烟台,以晒粉条维生。有一次刚做好了粉胚,却撞上连日的阴雨,晒不成粉条,眼见一大堆的粉胚即将酸坏,正想着如何避免暴殄天物之际,正巧厨房在煎荷包蛋,急中生智,门氏兄弟就把粉胚用油煎香,再招左邻右舍来享用,淋上蒜泥酱汁吃,口感软糯柔韧,大家都说赞。

粉胚

于是热心的邻人帮他俩兄弟叫卖油煎粉胚,人们吃后也都说赞,当问此食物的名称时,谁也答不上。有位智者认为,此物是“门”氏兄弟所创,又是用油煎焖而成的,就顺口叫它“焖子”。因此“焖子”在烟台各地就流传开来,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小吃,广受人们的喜爱。

如此说来,烟台焖子的发明,与专事烹饪的厨师无关,与锦衣玉食者无缘,而与烟台人的节俭息息相关。

烟台焖子

烟台焖子来自民间,因风味独特而深受烟台百姓欢迎。但因原料简易,方法简单,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精明的商家们便看上了烟台焖子的商机,将其收编改造,烟台焖子便登堂入室,成了宴宾请客的佳肴名菜。于是便有了三鲜焖子、海鲜焖子等等变种。其中的三鲜焖子,是将虾仁、海肠(烟台海鲜特产)、天鹅蛋(一种高档贝类)这三样海鲜加进焖子中,模样当然比原来的好看,因为有了名贵海鲜的加盟,价格自然不菲。

三鲜焖子

经过改造的烟台焖子在宾馆、饭店大行其道,但是街头巷尾的烟台焖子仍是烟台百姓的最爱。许多成年之后去了外地的烟台人,每当想起家乡,便会想起街头巷尾那风味独特的烟台焖子,想起拿着铁丝小叉吃焖子的情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