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與上杉的戰爭,是戰國時期戰略戰術運用的極至,也是舊時代戰爭的最後終結。信玄最早將南蠻傳來的鐵炮(步槍)運用到實戰中去,併發明瞭攻城戰中的鐵炮密集射擊戰術;謙信也非常注重火器的使用,在春日山城建立了自己的鐵炮作坊。要說雙雄不接受新生事物,完全是胡說八道,但他們的戰術思想沒有革命性的突破,卻是事實。

在遊戲中(如《信長の野望》系列),往往無法表現真正的新時代戰爭,即織田信長對戰術和武器進行大膽革命後的戰爭——這是赤備最後在長篠覆沒的主要原因(不是全部原因)。

1553年,武田軍侵攻至川中島,村上派使者向越後求救,提出以北信濃高井、水內等四郡,以及他所保有的小塊越後領地作爲酬謝。謙信(爲了敘述方便,以後將直接以信玄和謙信來稱呼二人,而不考慮改名的年代)遂派大將柿崎和泉守景家統率本部,前往增援。

景家來到信濃,使甲州人初次嚐到了越後騎兵可怕的戰鬥力。然而,一勇之夫的景家,終於還是中了埋伏,幾乎全軍覆沒,與村上等豪族一起,悽悽惶惶逃回越後。

謙信並未懲罰柿崎景家,而是抓緊對武田氏兵法謀略展開廣泛、深刻的研究。兩年後,即1555年,謙信親自統領大軍,發動了對川中島地區的攻略。

信玄調兵來迎,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下,接受春日虎綱“避戰”建議,堅守不動。兩軍對峙,竟長達二百餘日,最終由於今川義元的從中調解,各自罷兵而去。這是第二次川中島合戰。

1557年,爆發了第三次川中島合戰,又是稍一接觸、長期對峙、各自撤兵,已經成爲模式,乏善可陳。但是這種戰法,大合信玄的脾胃,卻把謙信憋個半死,他在戰後稍加修整,便西去擊破了越中聯軍,斬斷信玄一條臂膀。

永祿三年(1560年),即著名的桶狹間之戰的同一年,謙信終於得到了機會,開始關東攻略(具體過程,將在《關東篇》中詳細描述)。次年閏三月,他在鎌倉鶴岡八幡宮正式繼承關東管領之位,更姓上杉。當年夏末,謙信回到了春日山,隨即修書請莊內的大寶寺義增和會津的蘆名盛氏協助出兵,秋八月十九日來到了川中島。

武田氏在川中島地區修築了一座可容納上萬兵馬的大城——海津城,以春日虎綱爲守將,眼看完工在即。如果海津能夠在川中島站穩,對上杉將是巨大的威脅,因此謙信火速進軍,希望一舉將其攻克。

然而來到川中島,他卻發現尚無大軍進駐海津,於是不去圍城,重施故伎,東上死地妻女山紮寨,引誘武田軍前來圍山,好進行主力決戰。

第二日,即八月二十日,信玄統帶甲信諏三國大軍整整兩萬兵馬,進駐了海津城。諸將紛紛請令,包圍妻女山,困死越後軍。但是,信玄一眼就看透了謙信之所想,謙信又不是馬謖,故意陷入死地,能沒有後着嗎?他帶兵繞過妻女山,翻上了更東邊的茶臼山,與海津呈夾擊妻女山之勢,給越後軍以巨大的壓力,逼迫謙信下山。

然而,這回輪到謙信以靜制動了,整天飲酒練兵,“我自巋然不動”,就是不下山。信玄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裝作失去了耐心,原路返回海津城,卻於途中設下埋伏,引誘上杉軍前來阻擊。謙信雖然渴望主力決戰,但是沒有勝算的決戰是沒興趣的,信玄的“移營之計”依舊沒能騙過他,就象劉備騙不過陸遜一樣。

恰在此時,軍師山本勘介獻上了“啄木鳥戰法”,這是一條妙計,但也是他畢生最失敗的計策,終究,謙信的智慧,只有梟雄信玄才能夠給予最正確的評價。山本建議,將兩萬大軍分爲二路,一路一萬三千,以馬場、春日、飯富、真田四將統帶,從背後趁大霧夜襲妻女山,認爲謙信見不到信玄本陣,必然避戰下山,而信玄便可將本陣八千人埋伏在必經之路的八幡原上,前後夾擊上杉軍。

當日黃昏,謙信在妻女山上遙望海津城,只見炊煙裊裊,卻全無往日歡樂景象,立刻料到武田軍夜間將有所行動。他先發制人,搶先率全部兵力一萬六千人潛下妻女山,夜渡千曲川,於黎明時來到了八幡原。

上杉以兩倍兵力趁霧來攻,信玄急忙排布魚鱗之陣(一說爲諸葛亮八陣圖),堅固防守,等待奇襲別動隊前來。而謙信則佈置車懸之陣(車輪戰術),向信玄本陣展開不停息的輪番進攻。這一仗慘烈異常,武田方因爲少主太郎義信中了謙信誘敵之計,不守反攻,破壞了陣勢的完整性,幾乎一敗不可收拾。這是武田氏最大的兩次危機之一(第二次爲長篠之戰),名將死傷無數,如軍師山本勘介、副將一門衆武田典廄信繁、老臣諸角豐後守虎定、初鹿野源五郎等,全都戰死沙場。

激戰至午前,武田軍接近全面崩潰的邊緣,馬場等人終於趕到了戰場,上杉軍腹背受敵,只好停止進攻,向善光寺坪方向撤退。謙信就是在此時,演出了著名的單騎闖陣的活劇。

謙信分派好撤兵事宜,單人匹馬闖入武田本陣,所向披靡,直到信玄面前。當時,信玄正端坐陣後,手持軍配(軍扇)指揮戰事,眼見謙信摧馬揮刀而來,急忙用軍配格擋。第一刀,被軍配格住;第二刀,正中肩頭,幸好不是重傷;第三刀,武田的護衛蜂擁趕來,扶走了信玄,擋住謙信。三刀砍罷,謙信仰天大笑,駁馬離開了戰場。

對於這場大戰的勝負,後世學者衆說紛紜。有的認爲武田軍損失大於上杉軍,上杉勝;有的認爲,上杉最早被迫撤退,脫離戰場,武田勝;還有的和稀泥,說午前上杉勝,午後武田勝。筆者以爲,雙方都是勝負參半,並不存在失敗者,也不存在勝利者,不過上杉方在氣勢上稍佔優勢而已。

1564年,又發生了第五次合戰,依舊是不勝不負的局面。

三年後,信玄統率甲相聯軍進攻上野,包圍箕輪城。箕輪守將是舊管領上杉憲政重臣長野業正之子業盛,業盛勇猛可比乃父,智謀卻差得太遠,最終箕輪失陷,長野一族滅亡,謙信失去了半個上野國。

對應信玄的策略,三年後,謙信擊滅椎名康胤,又三年完全吞併越中。

武田信玄老奸巨滑,根本沒有把三國聯盟貫徹始終的念頭。正如日本電視劇集《武田信玄》中,女官八重所言:“盟約嘛,只有在撕毀前有效。看準時機撕毀盟約的人,才能在亂世生存下去。”當初上杉關東攻略,信玄只是在碓冰嶺附近佯動,威脅上杉的側翼,並不真正前往增援盟友北條氏。今川義元死在桶狹間,信玄幸災樂禍,已經存下等待時機撕毀盟約之心了。

信玄有名的兒子共六個:長子太郎義信統領赤備,是理所當然的繼承者;次子龍芳自幼雙目失明,出家爲僧;三子信之十歲夭折;四子四郎勝賴是諏訪夫人(就是那個諏訪賴重之女)所生,繼承了諏訪的家業;五子勝信繼承了信州仁科家;還有一個氏秀,是北條氏康的七子,送來做養子兼人質的(這個傢伙,以後還將在上杉家中見到他)。義信娶了今川義元之女爲妻,天天叫喊着要幫助駿河,進取三河和尾張,爲丈人報仇,搞得信玄頭疼腦熱的。

然而更頭疼的事情還在後頭哪。義信和信玄的關係,逐漸惡化到象信玄和信虎一樣,他與師傅飯富虎昌祕密調動赤備,想趁信玄前往溫泉療養的時候把老爹幹掉。飯富虎昌心懷猶豫,暗中把消息透露給弟弟三郎兵衛(以後的山縣昌景),三郎兵衛密報信玄,於是義信和虎昌俱被拿獲,先後自殺。

繼承人的光環由此竟然落到了諏訪四郎勝賴的頭上,他於是歸宗,恢復武田原姓。1568年,在川中島的戰事告一段落後,信玄終於撕毀了盟約,反與德川家康結盟,殺入駿河國。

此時的駿河領主,是懦弱無能的今川氏真,他忙不迭向相模求救。相模新領主北條氏政大怒發兵,立誓要嚴懲背棄盟約的奸徒。虧得老謀深算的北條氏康只是退位,還沒有死,他想出一條毒計,聯合今川,停止了對甲信的海鹽供應,並在邊界佈置重兵緝拿私商。

甲信都是平原和山區,不靠海,海鹽供應一斷絕,信玄差點兒沒當場愁死。幸好正在危急關頭,越後竟然送來了海鹽。謙信寫信給信玄說:“我與公戰,以刀劍不以食鹽。”

今川軍土崩瓦解,信玄很快就吞併了整個駿河國和半個遠江國。稍加休整,他又以將軍足利義昭的密詔爲藉口,撕毀了與德川的盟約,開始向東挺進。

時爲1572年,雙方在三方原大戰(具體經過,將在後文詳述),德川和織田的聯軍大敗虧輸,家康嚇得把屎都拉在褲襠裏面。但是接着,武田竟突然議和撤兵了。

對於信玄的最期,有一種傳說,說他在圍攻某座城池的時候,每晚都到固定地點,聽城中一位樂師吹笛。這一習慣被德川軍掌握後,就事先佈置好鐵炮(步槍),當夜一發過後,第二天武田軍就派來軍使議和。不過,象信玄這種詭計多端的傢伙,很難相信會每夜呆在同一個地方,等着別人來襲擊。

信玄的確切死期,也是歷史上的一個空白。當時共有八頂一模一樣的轎子,經不同的路線回到諏訪。其中有一頂轎子在到達信濃駒場溫泉的時候,停了半日,現在一般認爲,那就是信玄過世之日——享年五十三歲。

信玄死後,祕不發喪,對外宣稱重病退隱,讓四郎勝賴監國。直到三年以後,才正式宣佈他的死訊,以勝賴之子竹王丸(成年後大名信勝)爲新領主(也許是勝賴長年呆在諏訪,怕他不能收服甲州老臣之心吧)。竹王丸年幼,勝賴依舊監國主政。

聽到信玄的死訊,上杉謙信大哭三日,從此不再出兵信濃。1577年前後,他應足利義昭所請,向西推進,吞併能登,進攻越前,討伐“囚禁將軍的大惡徒”織田信長。其時信長正在畿內與本願寺、松永、毛利等勢力苦戰,聞聽毗沙門天王的正義之劍指向自己,大爲頭痛,只好在越前採取游擊戰術,阻扼上杉軍前進,等待冬天到來。

謙信雖然善戰,但戰略思想相對陳舊,每年北陸雪降,難以行軍的時候,定然撤兵,不象其後的柴田勝家,有剷雪前進的魄力。第二年春暖雪消,謙信再度發兵,結果腦溢血死於越中——享年四十九歲。

謙信沒有親兒,有幾名養子,最喜歡的是曾經當過武田家養子的北條氏秀,謙信把自己的原名都給了他,賜名上杉景虎。第二個喜歡的,是同族長尾房景之孫、長尾政景和謙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勝。謙信死後,二子爭權——史稱“御館之亂”——景勝終究是謙信血源上的外甥,甚得越後諸將擁戴,又有直江、長尾二家和盟友武田勝賴爲後盾,終於殺死景虎,奪得了家督之位。

其後景勝臣服於豐臣秀吉,被轉封到會津;關原會戰中助勢西軍,德川幕府建立,又被趕到偏遠的米澤,家系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至於謙信的兵法,後世稱之爲越後流,分爲澤崎景實的“要門”和宇佐美良賢的“神德”兩個支派。

武田家沒有上杉家那樣幸運,武田勝賴背棄了信玄要他固守甲斐的遺言,出兵與德川對攻,在小勝之後,又大敗於堅城長篠之下,名臣宿將死傷殆盡(此爲日本歷史上劃時代的戰役,將在《革命家信長》一節中詳盡描述)。數年後,織田、德川聯軍攻入甲斐,武田重臣穴山梅雪、小山田信茂等先後背叛,勝賴父子自殺於天目山中,武田氏滅亡。武田舊臣,大半在信長死後歸服了德川氏。

信玄的兵法,後來被“兵家之鳳”小幡景憲所繼承,史稱“甲州流”。

武田信虎共有八個兒子和八個女兒(多產兔子)。八個兒子分別爲晴信、信繁、信廉、信是、宗智、信實、信籠、信友,當然以前三位最爲有名,是武田家的棟樑之才。

武田信繁官至左馬助,因爲這一官職,中國唐朝叫作典廄,所以習慣上稱之爲武田典廄。其子信豐也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後世遂稱信繁爲“古典廄”,信豐爲“今典廄”。

信繁能征善戰,並且精通漢學,對《論語》、《孝經》、《漢書》、《書經》和《呂氏春秋》等書都很有研究。他死於川中島第四次合戰,電影《天與地》站在上杉的立場,演繹爲被柿崎景家單挑所殺。

武田信廉在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比起兩個哥哥都差得太遠了,他唯一的長處在於繪畫。另外,他的相貌和信玄很相似。信玄死後,北條氏政派板部岡江雪齋借探病爲名,前來察探虛實。信廉遂僞裝信玄,在一間採光不是很好的屋子裏會見了江雪齋。江雪齋信以爲真,回去稟報:“信玄病重,但是未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