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笥山房長物志

文/鄭逸羣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餘顏拙居曰十笥山房。笥者,箱也。舊指竹製,今泛指各類箱子,特指書箱。古人形容一個人讀書多,說“腹笥甚夥”,即取此意。所謂十笥,不過是藏了十數箇舊書箱,又有幾本破書罷了。長物,身外餘物。蓋指無關生存實用的多餘之物,語出《世說新語》。明人文震亨撰有《長物志》,其所取者,已非多餘之物之意,實指文房雅玩古器物也。於收藏鑑賞諸法,娓娓道來:挹古今清華美妙之氣於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羅天地瑣雜碎細之物於几席之上,聽我指揮;挾日用寒不可衣、飢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輕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可謂極盡雅緻之能事。後人多有效仿者,然未見能出其右者。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餘有物癖,凡古籍、書畫、金石、文玩古董,多有所蓄。文震亨《長物志》凡十二卷,曰室廬、曰花木、曰水石、曰禽魚、曰書畫、曰几榻、曰器具、曰位置、曰衣飾、曰舟車、曰蔬果、曰香茗,細審之,此十二類型未有我所不好者也。尤其經營位置一項,不過掛畫布置而已,熟悉我的師友,尤其是到過十笥山房的師友,也多以爲我能經營空間位置,屢相誇讚。以至於自己也沾沾然,真以爲能佈置出來個什麼景緻了。實則井蛙觀天,以隙視文,不足爲外人道也。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十笥山房存書無數,連屋架幾,堆疊如山,大約可以萬冊計。此積四十年買書惡習所致也。今略做整理,剔除畫冊、圖錄等不該稱之爲書的廣告招貼集。再廢棄一部分時文新作、翻譯腔、文藝腔類書籍,只留些民國前的線裝書,分別配放在數十個舊書笥、書架裏,環伺四壁,且不說翻看,就這樣一擺,就有點古色古香的味道。線裝書沒有書脊,是平放的。分卷、分函,每冊都有題簽,以便署檢。部分書笥有刻字,舊刻字尤其講究,蓋古人皆存敬事之心也。閒暇啜一壺茶,踱步山房,取一本閒書,略翻數頁,無愧三餐。最重要的是這種坐擁書城的感覺,直個小王侯者耳。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十笥山房儲琴六牀。仲尼、伏羲、連珠、蕉葉諸式皆備。配以漢式琴桌,又有漢磚改制琴桌一張,系參以《長物志》之法,雖非鄭州所造古郭公磚,亦是滎陽所出漢磚,取其中空發響也。尤有太和琴式一牀,古樸端莊,常懸諸山房壁間。琴爲古樂,雖不長操弄,亦須懸壁一牀。偶一操弄,聞絃歌而雅意自知。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餘有硯癖。尤喜宋硯。近年所蓄已近百枚。去歲有作《蓄硯小言》一文,不妨摘錄一二:“……尤能醉餘心者,宋硯。你說,如此簡潔樸素的起幾根線,斫幾個面,挖一個塘,連個花紋都沒有,怎麼就恁迷人呢?也奇了怪了,隨便無論什麼材質的硯料,不管是端、歙、澄泥,還是洮河、方城、魯柘,只要一到宋代,是在這個文官制度異常優越、文人摩肩接踵的朝代斫制的,立馬文氣拂拂,鬱郁乎文哉,文質彬彬,文氣附身……這種氣度就像長在了硯身上,揮之不去。其形方正,其器軒昂,樸素大方,不做不裝。讓你左看右看,直看得你如癲如狂如醉如癡。我是深受其害的。這不,半夜了不睡覺還抱着玩兒呢。最不幸的事兒,也是最怕遇到的事兒:那就是你惦記上哪個硯了。不是人家死活不賣,就是價格居高不下。吊着你的胃口,弄得你茶不思飯不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可就壞了。好在現在的宋硯,價格還不高。甚至沒有清代那種滿身密集綜合症的硯價高。那種滿身刻龍雕鳳如同紋身,還有佈滿什麼眼兒如生疥瘡之類的所謂硯,貴得出奇。據說,土豪都喜歡。前一段西泠拍了一個七百多萬的清代端硯,翻開硯底,一溜兒小眼小柱子,密密麻麻的,看着瘮得慌,渾身起可不敢多看,做噩夢……”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近年餘之收藏方向,轉向金石拓本。所藏以隋志爲多。榮寶齋出版社 2018 年新出隋志十種,皆爲我所編著並登今年中圖好書榜,又爲我之收藏奠定信心。今人之審美混亂,崇洋媚外,幾無底線。金石拓本,蓋皆取諸三代、秦漢六朝以前之文字、圖案,乃華夏審美之正脈,金石重興,正可遏制當前以夷變華之惡潮,把審美重新拉回到華夏審美上來,亦華夏文化偉大復興之要務。餘又嗜考據。常攤一紙舊拓於書案,審視再四,考訂周詳,舐筆濡墨,爲之題跋。山房所懸者,多爲金石拓本。凡舊拓、新拓,全形拓、穎拓,烏金、蟬翼,擦拓、瓜皮拓……都有涉獵,並有所藏。所用案、幾、牀、榻、桌椅、器具,皆爲舊時物,其氣合也,其質一也,如此方可謂相得益彰。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餘有聞香之癖。案頭所必備者,常有梅、蘭、桂、木瓜、香櫞之屬。蓋四季未嘗有一日間斷者也。山房養蘭數十盆,若金荷、綠梅、貴婦人、市長紅……之類,由春到秋,都有次第開花者。蘭爲香祖,金荷又爲山房蘭中之香王,一苞既開,滿屋蘭馨。餘往往取正開花者,置於案頭。正所謂以開花與否論親疏。今冬偏暖,梅花早綻。吾廬所插折枝蠟梅,往往都是微信朋友圈裏的東風第一枝,天南地北均有師友豔羨、點贊。今秋所得木瓜,採擷自吾豫書家夏京洲先生所居省委南院木瓜樹上,夏先生號南院漫士。其院中木瓜樹齡數十年,所結果碩大而香久,經冬而不壞。現案頭所放之供果,木瓜之外,尚有香櫞。香櫞之香,馥郁醇厚,最宜爲供果。香櫞又名五指香櫞,好事者呼之爲佛手,殊爲俗膩,爲山房所惡。蓋山房之所陳列,皆以華夏文化爲宗,佛爲胡教,腥羶夷俗,非華夏文化正脈者,自所不取。前所言聞香,爲蔬果之香。至於沉香、龍涎等薰香類,餘雖置有香薰爐具,卻少有點燃。今之制香,多取諸化學香料,既於人無益,又頗費錢財,故少有染指。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餘喜竹,山房內外皆有所植。又蓄十數小盆小竹,配以石,種以苔,置之案頭。施肥、澆水、搬弄捯飭,樂此不疲。看其綠意盎然,如有清風徐來。文房所用者,亦以竹製爲主。毛筆,臂擱、摺扇、茶則……確是無竹使人俗!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餘嘗從事民國學人書畫收藏、經營達廿年之久。所經手者以民國學人書法爲主。若康有爲、梁啓超、張伯英、章太炎、鄭孝胥、馬一浮、謝無量、梁漱溟、于右任、熊十力、錢鍾書……,皆曾遞藏。篋中今仍藏有民國聯聖大方先生書法卅餘件,在藏界亦小爲人知。暇中多參與展覽、拍賣等活動,故於掛畫、空間佈置等,略有心得。山房之佈置,往往因陋就簡,多取諸舊時積累,和則擺之,不和則作罷。適意隨性而不妄爲。


這纔是文人書房應該有的樣子——十笥山房長物志



聯聖大方有一印,常佩於身,曰:“好色貪杯”。想來頗有趣味。其所貪者,豈獨酒哉?茶不爲杯中物乎?其所好者,豈獨美色?水墨丹青,江海山林,皆爲美色,亦皆人之所共好也。所謂“好色貪杯”,不過是人對於美好生活之嚮往罷了。十笥山房之長物,正餘之“好色貪杯”也。是以爲記。

(本文作者爲《雲社學刊》主編)

詳見《藝術品》2019年第4期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兩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