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北京市文物局昨天公佈了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名錄”包括3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535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

近年來,北京市堅持做好革命文物整體保護利用,推動形成點、線、帶、片貫通的革命文物集中連片整體保護利用格局,以北京大學紅樓、盧溝橋宛平城、雙清別墅和天安門爲核心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抗日戰爭、“進京趕考”建立新中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格局初步形成。

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依據中央宣傳部、國家文物局《關於持續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佈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22年6月以來,北京市文物局將覈定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作爲工作重點。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涵蓋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包括3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535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相關的史蹟、實物和紀念設施構成了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的主體。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呈現出“三個突出”特點:首先是突出建設成就。與第一批革命文物相比,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涵蓋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和新時代的重要文物。如將反映新中國交通、國防、工業發展成就的北京站車站大樓、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煉焦化學廠等建築遺存,以及見證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的重要物品覈定公佈爲革命文物。

其次是突出首都特點。頤和園—景福閣、益壽堂等蘊含着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進京趕考”建立新中國的初心和使命;社稷壇—中山堂、碧雲寺(孫中山先生紀念堂)等革命舊址承載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輝歷史;首鋼工業遺存、798廠見證着新中國首都的建設成就。

此外,突出類型全面。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包含重要機構駐地、烈士墓、紀念碑、故居、舊居、紀念堂等,可移動文物包含出版物、紀念章、武器、個人用品、手稿、信件等,全面反映了北京革命文物資源源遠流長、豐富厚重、點多面廣等特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