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到底是在学什么?大多数家长都误解了历史的学法


文、编辑丨金雀儿

来源丨 布谷学习

布谷老师:

儿童历史教育学者陈卫平教授指出:“真正精明的家长,给孩子用力的方向,应该是给他看似传统、陈旧,却具备永恒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你心目中的新东西。”

那什么是价值永恒的东西?

答案是:“风骨”“思想境界”。

人们常说:少年读史,颐养浩然正气。越早接触历史的孩子,越有与众不同的风骨。

史书如鉴,它可以让我们理解人,理解世界,以及理解自己,从而更有格局也更有慧识。

可对很多孩子来说,学历史就是一串数字和一堆人名:

“xxx年,谁登基,建立xx朝,标志着……”;

“xxx年,谁打败了谁……”

“……”

历史,最值得孩子学习的到底是什么?

一、那些“精英”的思考能力从何而来?

历史到底是在学什么?大多数家长都误解了历史的学法

年少读史养风骨。

有个段子这样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历史的人,一种是不读历史的人。

爱看历史的人,头脑里有上下五千年的人类社会大数据,所以所向披靡,天下无敌。

伟人毛主席床头放的一本《资治通鉴》几乎都翻烂了。

像颇具“爱因斯坦潜质”的科学家爱德华·威腾,一人横扫数学、物理9项大奖,他说从小就喜欢看历史,“历史给了它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历史到底是在学什么?大多数家长都误解了历史的学法

爱德华·威腾

作为中国作家圈里的明星,冯唐也是个异数。

年龄不大,产量不小。

他野心勃勃又恣意真实,生活于他,是个大娱乐场,他宣泄率性、自如处世。

他的诗歌和文字温柔了大众的心。

冯唐自己却说:“给了我最好帮助的还是中国史书和先贤。”

历史到底是在学什么?大多数家长都误解了历史的学法

冯唐

为什么爱历史的人都这么牛?

不一叶障目,不坐井观天,思维开阔,冷静理智……

众多“精英”人士,都是从读史中获得见闻、视野,心胸以及作为。可历史作为教育来说,却是被误解最多的学科之一。

为什么我们要学历史?为什么读史能明智?

对这些根本问题的看法,决定着父母将以什么标准为孩子选择历史学习方法,也影响着父母和孩子讨论历史问题时的视角。

二、历史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历史到底是在学什么?大多数家长都误解了历史的学法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希利尔也说:“历史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可是关于学历史,有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那就是现代教育给孩子灌输的历史学习方式,大多数没有情志,没有血肉。历史变得如此生硬,谁会对它产生兴趣呢?

这样历史不就变成一堆废物了?

这也是大多数家长面临的最棘手的一个问题:学历史太艰涩无趣了。

在历史启蒙方面,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孩子爱上学历史呢?

陈卫平教授说:“例如历史读物,为孩子选择历史读物,应以有趣的、开放的、多元的、容许讨论的、非知识积累式的、能启发读者反照自我处境的为妥。”

一位宝妈说:“一说学历史,我能想到的就是让孩子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

我的孩子还不到4岁,应该用什么方式或选择何种内容,来让孩子有兴趣去听,去了解历史呢?”

陈卫平教授指出:

  • 一方面,关键是孩子读什么,家长也要一齐深入才行,比方说《千字文》并不是仅仅认识了上千个字,其中成语、典故、历史、哲思、警语非常丰富,家长要能深入浅出的以古寓今、用今判古,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衔接起文化脉络才好。
  • 二是方法很重要,比如,一些历史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相联系起来,这样孩子学起来津津有味,读了还想读。

另外,当一位家长开始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以后,他很快就能成为孩子专业的切磋者。家长的思辨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家长谨记自身的见地,必然影响孩子的见地。

三、历史应成为孩子真正的生命学问

历史到底是在学什么?大多数家长都误解了历史的学法

历史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一种教化,它对孩子的整体思辨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历史的孩子比同龄孩子更能理解趋势,更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待人接物上显得更加冷静、理性和成熟。

这样的孩子很有主见,不盲从,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生活都目标明晰,方向明确,成人后更有智慧和格局。

作为台湾儿童历史教育学者级的人物陈卫平教授,哲学系出身的他对于儿童历史教育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哲思。

陈老师说,小时候他的父亲工作非常忙,但只要回家吃饭,都会饭后给他讲一段历史故事。那些貌似零散的历史故事却渐渐塑造了他的价值观,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更深刻的东西,那是他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读史明智,明史知己”。陈老师30年来一直强调,历史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品性的熏陶。

布谷老师说:

历史最可贵就在于,当孩子读懂了历史,就掌握了人生的钥匙。

历史,孩子最该学的不该是死记硬背“年代表”“著名人物”,而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经过悠久沉淀的时代智慧。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孩子学历史不仅是在了解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历史,而沉淀积累,培育才情,丰富思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