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最近明銳在我面前的出鏡率還是挺高的,當然這完全是巧合,因爲明銳的銷量並沒有大幅提高,斯柯達在大衆家族中只能擔當一個養子的角色,所以消費者在選車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掉斯柯達這個品牌,然而斯柯達的車型與大衆的車型都出自一個平臺,動力總成和底盤調校都出自大衆之手,只是換了一張斯柯達的臉,市場終端優惠還比較喜人,所以斯柯達作爲德系車,可以講講性價比。

斯柯達明銳的官方指導價爲11.99-17.49萬(包含兩款旅行版車型),如今市場經銷商報價已低至八萬元左右,頂配車型也只有十三萬左右,明銳這款車與大衆的朗逸、速騰、寶來等車型可以同臺競爭的,但是隻因斯柯達品牌影響力太弱纔有了今天慘淡的局面,那麼這款十萬元左右的主流緊湊型轎車性價比到底如何呢?

“套娃臉”技術發源於大衆,斯柯達的隨之效仿,明銳採用的也是斯柯達最新的家族式前臉,如果你厭倦了大衆的橫向鍍鉻式前臉,斯柯達的直瀑式進氣格柵會讓你眼前一亮,假如說朗逸是一位中年油膩大叔,那明銳則是一位中青年精緻男,有一種清新的感覺;燈光方面有點過於低調,LED遠近光燈沒有做到全系標配,自動頭燈當然也只有在高配車型上纔會配備。

從車身側面看去,這就是一臺標準的三廂轎車,也沒有冗餘的線條設計,後三角窗採用微微上揚的設計使得後備箱不會顯得特別短小,這款車最大的亮點就在尾部,尾部的設計也比較中規中矩,都是比較常規的位置佈局,但是當你打開後備箱的一刻就驚呆了,這竟然是一臺掀背車,掀背車往往擁有着溜背的造型,與運動型車掛鉤的配置,換到這臺明銳身上則帶來了更大的後備箱空間。

由於掀背尾門的開口較大,所以當你搬運較大物體時就不用請麪包車了,我曾經用一臺軒逸拉一張電腦轉椅就被硬塞進了第二排;明銳的第二排座椅支持四六比例放倒,是不是能裝進一頭大象了?不過座椅放倒後不能達到純平狀態略顯遺憾。

內飾方面明銳與大衆車型並無太大差異,都是對稱式的T型佈局,只是在每一處細節做了改變以區分於大衆,9英寸的多媒體大屏除了最入門的一款車型其餘均已配備,同時支持導航、藍牙、車載電話等基礎功能,全車窗支持一鍵升降,ESP車身穩定系統在最入門的兩款車型上缺失,其餘均有配備。

座椅方面有織物座椅和皮質與織物混搭等材料,黑色格紋織物座椅的視覺效果更好,乘坐舒適性也不錯,只是後排中央凸起較高,雖有中央頭枕,但也不建議長期乘坐;大衆最反人類的旋鈕式座椅調節也出現在了明銳身上,這點真是難以接受。

動力方面明銳有三種動力選擇,分別是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10匹馬力/5800rpm,最大扭矩155牛.米/3800rpm,匹配5擋手動和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1.2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16匹馬力/5000rpm,最大扭矩200牛.米/2000-3500rpm,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1.4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50匹馬力/5000rpm,最大扭矩250牛.米/1750-3000rpm,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懸架採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充分滿足了不同動力需求的客戶。

總結:這一代的斯柯達明銳上市已有幾年,從配置方面來看已經不具備特別強的競爭力,全車最大的亮點就是掀背式的後尾箱和不是大衆的大衆車了,考慮到市場的終端優惠力度,作爲家用來說,明銳其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