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統治崩潰後,天下無主,羣雄並起,萬里中原戰火連天。在遙遠的西北邊陲,也出現了一個大軍閥。此人就是隋唐十八反王之一的薛舉,號稱“西秦霸王”。霸王項羽是何等的英雄人物,千百年來也沒幾個人敢自稱霸王。薛舉卻大大方方以霸王自居,不是他不知天高地厚,而是他確實智勇雙全,剽悍善戰。秦王李世民號稱用兵奇才,平生第一個大敗仗,就是在武德元年的淺水塬大戰中敗給了薛舉。

  俗話說一物降一物,西秦霸王薛舉連李世民都不放在眼裏,唯獨卻怕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此人就是隋末西涼軍閥李軌。武德元年唐朝佔據長安之後,西北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個是關中李淵、李世民父子,一個是隴西薛舉,另一個就是西涼李軌。號稱萬人敵的薛舉,一度與唐朝打得難解難分,旗鼓相當,唯獨面對李軌時,卻佔不到絲毫便宜。

  薛舉妄圖稱霸整個西北,曾經大舉出兵進攻西涼李軌,結果遭到慘敗。李軌大獲全勝,新唐書記載,“薛舉遣兵來侵,軌敗之昌松,斬首二千級,悉虜其衆”,還一鼓作氣搶佔了薛舉的張掖、敦煌、西平等州縣,嚇得薛舉從此再不敢找他的麻煩。

  在對抗薛舉時,李軌和李唐一度結成聯盟,但隨着局勢變化,薛舉最終被李唐徹底消滅,西北只剩下李唐和李軌兩家,一山不容二虎,兩家的矛盾驟然升級。唐高祖李淵最初想招降李軌,把李軌封爲涼王兼涼州總管,李軌卻野心勃勃也想當皇帝,拒絕了李淵的招降,建立“大涼國”,自立爲“大涼國皇帝”,出兵侵擾唐朝邊境,挑戰大唐,惹得李淵大怒,兩家徹底撕破臉,準備開戰。

  但當時還是武德元年,唐朝剛剛建立,軍事人才極度缺乏,秦叔寶、尉遲恭、程知節、徐世勣等虎將,此時都還在瓦崗寨打工,李靖也還是李世民手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吏。而大涼國皇帝李軌的勢力也不可小覷,新唐書記載,李軌當時“勝兵十萬,而地方千里,險固自守”,並不比薛舉好對付。唐朝剛剛經歷消滅薛舉的大戰,瘡痍未復,難道再和李軌大戰一場?

  但若不消滅李軌,則會給唐朝後方留下一大隱患,嚴重威脅唐朝的關中基地。李淵和李世民一時躊躇難定。這時,一個武將自告奮勇,主動要求前去征討李軌。此人名叫安興貴,是李唐來到關中後新招撫的武將,平時不顯山不露水,此番卻主動請纓出征,而且他的條件讓人驚愕:不帶一兵一卒,他一個人去就可以搞定。

  李淵對他半信半疑,問他說:“李軌據河西之地,連好吐谷渾,興兵討擊,尚以爲難,豈單騎所能制也?”李軌據有整個河西,還外連吐谷渾部落,大舉出兵討伐都難度極高,豈是你一個人就能解決的?安興貴從容一笑,說出一番道理:原來安興貴家族世代聚居涼州,是當地名門望族,在涼州影響力極高。何況他哥哥安修仁就在李軌手下擔任大將,安家“職典樞密者數十人”,所以他此去“易於反掌,無不濟矣”。李淵仍然半信半疑,但畢竟安興貴的條件十分誘人,不用唐朝一兵一卒,於是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同意了。

  就這樣,唐朝歷史上規模最小的一次出征就此拉開帷幕。一方是唐朝武將安興貴一個人外加一匹馬,另一方是大涼國皇帝李軌的“勝兵十萬”。安興貴卻胸有成竹,孤身一人騎着一匹馬從長安來到涼州,聲稱自己是慕名前來投奔,因爲他的親哥哥安修仁是李軌最倚重的大將,所以李軌毫無疑慮地接受了他,把他任命爲“左右衛大將軍”。

  安興貴取得李軌的信任後,在與李軌接觸時,有意無意試探李軌對唐朝的態度。李軌根本不打算投降唐朝,還狂妄地聲稱:“雖唐強大,如我何?”安興貴於是開始實施另一套方案。他利用自己的關係,把哥哥安修仁和其他掌權的安家子弟都爭取過來,曉以利害,勸說他們歸順唐朝纔是正道,結成一個反對李軌的核心聯盟。然後這些人分頭行動,策反李軌軍中的中下級將領,把李軌的大部分武裝都已掌握在手中。李軌對這一切卻渾然不覺。

  李軌手下最忠實的股肱之臣梁碩,有膽有識胸懷韜略,爲人耿直,他對安家兄弟的圖謀有所覺察,直言進諫李軌,要他防範安家兄弟。安興貴和安修仁立即加以報復,串聯一幫人日夜“相與譖碩”,反而誣告梁碩謀反。結果李軌不分青紅皁白賜死了梁碩。也該着李軌倒黴,當年涼州連年旱災,百姓衣食難繼,李軌卻緊閉糧倉,不肯賑濟災民,最終衆叛親離,人心思變。

  安興貴一看時機成熟,一聲令下發起兵變,圍攻涼州。李軌大怒,立即調兵遣將出城迎戰,結果只有親隨衛隊一千多人跟他出戰,一戰即潰,敗回城中。安興貴攻破涼州,大涼國皇帝李軌國破家亡當了俘虜,被押回長安。唐朝平定大涼國之戰就此結束。烜赫一時的大涼國,就這樣被安興貴滅掉。

  唐高祖李淵因此對安興貴大加賞賜,“詔授興貴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封涼國公,食實封六百戶,賜帛萬段”,成爲唐朝大將中第一批封國公的武將。安興貴由此一戰成名,威震西北,從此他爲唐朝鎮守涼州,成爲唐朝開國功臣。

  安興貴也創造了唐朝開國戰爭中兩項紀錄,第一項是出兵人數最少紀錄,唐朝只出動安興貴一人一馬,不帶唐朝一兵一卒,就滅掉一國,活捉敵方皇帝。第二項是零傷亡紀錄,安興貴一人出征,滅掉一國後,全須全尾回到唐朝,是名副其實的零傷亡。秦叔寶、尉遲恭等大名鼎鼎的勇將,奮戰一輩子也沒能打破這兩項紀錄。可惜安興貴創造如此有傳奇色彩的戰場奇蹟,知名度卻極低,可謂是十人九不知,良可嘆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