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春節假期一直是故宮博物院傳統的淡季。但今年故宮呈現出以往少有的熱鬧,從除夕到初八,除了初七不開放外,故宮每天限流八萬人,且天天“爆滿”。

故宮這座即將600歲的老建築,正在以兼具歷史厚重感和時尚的形象,以及越來越開放的姿態,引領新一波的博物館經濟。

1月6日啓動的“紫禁城裏過大年”是故宮首次推出的新年活動,首次復原消失了近200年的宮燈天燈和萬壽燈,一下子展出充滿年味的885件珍貴文物,讓已經快600歲的故宮,成爲春節中最大的“網紅”。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請了80個國家的大使,他們看了天燈看了萬壽燈,看了我們的展覽以後,我們也請他看了老字號,當時想讓他們就看看,沒想到他們是一場採購,這是希臘的大使,買了那麼多的東西。文化部的副部長給我們當志願者,賣燒雞。

不僅僅是故宮“過大年”活動,院長單霽翔前天曬出賬單,2017年故宮文創年營業額達到15億元,超過了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營收水平。去年底,故宮旗下網店先後推出故宮彩妝產品,其中的幾款口紅一上線就宣告售罄。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挖掘自己的文物、文化的資源,把這些資源它的特色,它今天的意義講出來,講出他背後的故事,同時使買家感覺到它是高質量的。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它來自於文化機構,來自於人們的博物館情結。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參觀各類博物館的遊客比例達到40.5%。就故宮而言,單院長還發現,觀光客不再只是拍幾張遊客照了。專程來看展、買文創產品的人們比例顯著提升。博物館正在成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參觀者的目的性多樣化了,過去來就是來旅遊的,但今天有的人是看展覽來,有的是爲了拍雪景來的,有的是來喝故宮角樓咖啡來的,買故宮文創圖書來的,需求多樣化,這樣應變必須跟得上。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不同時段、不同時期的發展趨勢,把這些疊加起來,滿足不同的人羣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