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整個歷史,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用了七年時間,通過針對袁氏兄弟內訌不斷的問題,才趁機最終消滅了袁紹集團。而在袁紹回到鄴城之後,袁軍的主力並未全滅,袁氏仍然具備與曹操對抗的實力。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我們平時所說的歷史,通常會把官渡之戰作爲一個分界點,官渡之前袁紹有一統天下之勢,官渡之後則是曹操成爲北方霸主。一場官渡之戰像歷史所描述的那般重要,一戰就可將坐擁四州的袁氏擊垮?這一點,小編是要好好的說一下。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官渡之戰我們就不必再說了,但在袁紹退回冀州之後,官渡之戰正式結束。此時曹操奪回了黃河以南的兗州地區,但也無力繼續向北推進。而在袁紹回到鄴城之後,袁軍的主力並未全滅,袁氏仍然具備與曹操對抗的實力。只是,優勢已不像戰前那樣巨大了。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當官渡戰敗後,冀州地區發生反袁的動亂。袁紹第一時間就率軍平定了各地的動亂,可以說袁紹也不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悲觀憂鬱。他依然在做着他該做的事情。但爲什麼官渡之後區區數年,袁氏就消亡了呢?

袁紹死時,整個袁紹集團的主要力量還存在。兒子袁尚是冀州刺史,長子袁譚是青州刺史,外甥高幹是幷州刺史,次子袁熙是幽州刺史,這些地盤在東漢末年時期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尤其是冀州,更是大州。若他們團結一致,曹操也很難對付。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問題就在於袁紹繼承人的選擇之上。當時衆人慾以袁譚爲長子而立爲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審配等因爲懼怕袁譚即位後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立幼子袁尚繼位。

這直接導致了袁譚與袁尚兩人的不和!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原來一個袁紹坐擁四州,實力深不見底,曹操還是很忌憚的。現在袁家兒子自己鬧翻天,曹操還不趁火打劫?

於是,我們看到了袁譚有難,袁尚不全力相救。

於是,我們看到了袁譚與袁尚在黎陽城下的交戰。

於是,我們看到了袁譚的降曹,袁尚丟了鄴城。

最後,我們看到了袁尚,袁熙兩兄弟北逃烏桓,外甥高幹也被攻滅。

就此,北方四州皆爲曹操之地,袁氏的實力被完全肅清!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縱觀整個歷史,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用了七年時間,通過針對袁氏兄弟內訌不斷的問題,才趁機最終消滅了袁紹集團。

可以這麼說,袁氏的敗亡最大的原因還是袁紹繼承人的確立。這方面一旦發生問題,原來實力強大的袁氏集團立馬會因爲兒子之間的不和產生內訌和分裂,從一個巨型的諸侯變爲數個小型諸侯,那還不給曹操留下的啃食的機會?

導致三國時期袁紹集團滅亡的不是官渡之戰,而是禍起蕭牆

雖說如此,曹操之後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也有過迷茫,不過幸好他在離世前決定了一切,避免了曹氏重蹈袁氏的覆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