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蜀獻王朱椿到武侯祠朝拜,以“君臣宜爲一體”爲由,將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爲一體,由於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響超過劉備,民間習慣稱爲“武侯祠”,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武侯祠的樣貌。除了環境巨棒之外,武侯祠裏面有很多關於三國文化的展覽,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你如果對三國曆史很熟悉的話,就沒什麼看的必要,講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東西。

從西安坐動車過去成都也就三個小時,國內我現在一般都是坐動車,飛機坐的很少,除非是距離特別遠才坐飛機。坐飛機一是去機場太耗費時間,二是飛機上沒有什麼風景可以看。坐動車不僅僅舒適度要遠超飛機,而且沒事看看窗外的風景也是一種享受。這次去成都不坐動車是無法理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什麼情況。蜀道是什麼?蜀道說的就是川陝之間的陸路,古時從長安到蜀郡,光是走棧道就能走到你懷疑人生,在山裏走個一年半載的,跟玩兒似的。

蜀道難,看着就挺難的

不管你選那條路,不管是古時還是今天,從西安出發,要先翻秦嶺到漢中,然後再從漢中翻越米倉山到四川盆地。這段路,從1000多年前要花一年半載,到新中國的十幾個小時,而現在只需要三小時。

下了動車,本着節奏不能斷的指導思想,直奔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紀念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人物的廟宇。始於蜀漢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劉備惠陵修建時,也同時修建了漢昭烈廟。約在公元500年前後南北朝時期,武侯祠從成都“少城”遷建惠陵、漢昭烈廟旁,這格局持續到明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蜀獻王朱椿到武侯祠朝拜,以“君臣宜爲一體”爲由,將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爲一體,由於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響超過劉備,民間習慣稱爲“武侯祠”,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武侯祠的樣貌。

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門票50塊,夏天晚上8點才關門(7點鐘停止售票),裏面環境特別好,特別適合飯後散步,我本來就沒喫啥東西,裏面完全沒賣喫的,逛的我那叫一個餓。除了環境巨棒之外,武侯祠裏面有很多關於三國文化的展覽,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你如果對三國曆史很熟悉的話,就沒什麼看的必要,講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東西。

武侯祠要不了一個小時也就能逛的差不多,出來之後旁邊就是錦裏。在來成都之前,我一度以爲“錦裏”是一個城市,因爲我在倫敦中國城最喜歡的一家中餐廳就叫“錦裏”,他們家的麻辣香鍋那叫一絕,在無數個孤寂的夜,撫慰了我飢腸轆轆的靈魂。不能再說了,口水要流出來了,所以第一次知道錦裏是條街後,我的內心一度非常向往,裏面估計應該全是好喫的,這也是爲啥我下了火車直奔武侯祠錦裏的原因。但是,生活嘛總是要有個但是,錦裏這個人真的是爆炸,我從來沒見過一條這麼窄的街能容下這麼多人,我一度以爲西安的回民街人已經夠多了,誰知道錦裏這條街才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且,人多也就算了,街特別的窄,導致一個什麼情況,街兩邊雖然都是好喫的,但是你如果停下來買喫的,很容易造成大擁堵,結果我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兩邊的美食。

錦裏這條街最早是在2004年開放的,是由武侯祠博物館修建的,相傳這條街在秦漢時就是非常繁華的商業街,所以被稱爲西蜀第一街。我們排除人多這最大的干擾元素,街道兩旁的建築還是非常有自己風格的。

錦裏古戲臺

除了建築有點兒風格,其他的就有點兒乏善可陳,喫的價格高而且味道一般,賣的東西也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一些價格高但是沒什麼卵用的旅遊紀念品。很多城市都有一條這樣專門給遊客準備的一條商業街,西安是回民街,北京叫南鑼鼓巷,重慶是磁器口。走走看看即可,過多的停留沒有必要。

錦裏的夜

如果你看着眼前的街景,自動屏蔽嘈雜的人聲,眼前木質結構的建築,暗紅色的燈籠,撐着紙傘,身着漢服的小姐姐,再加上一點兒想象,還是能把你帶回那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紛爭年歲。

錦裏的夜

錦裏的夜對於我來說是嫵媚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是美味,愜意,以及新奇的。之前在主街上沒喫東西,沒關係,往後走還有個什麼九連美食街,中國人旅遊真的是離不開一個“喫”字。喫飽喝足本來打算走了,但是找了半天沒找到出口,嚴重懷疑管理方是故意的,繼續走走逛逛,享受一下這個慵懶的午夜時光。雖然賣的東西沒什麼新意,還有什麼澳洲羊毛這種和四川八杆子打不着的東西,但是也有一些只能在四川看到的東西,比如川劇變臉。

變,變,變

泡上一杯蓋碗茶,看着來來往往的遊客,生活也不過如此。三國文化,蜀文化還是有很多能引起大家共鳴的東西,繼續努力好吧,別冷飯炒來炒去,沒啥意思。今天圓滿結束,該喫喫,該玩玩,明天就沒有那麼多嘻嘻哈哈,專心去博物館,多學,多看,沒辦法我就是這麼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