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月15日,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中,刊登了一張來自月球的照片,拍下這張地月同框照的攝影師叫“龍江二號”,它是伴隨着嫦娥四號中繼星任務發射的一顆小衛星。

照片的創作者是一羣中國學生

其實,在登上《科學》雜誌之前,這張照片已經在國際主流媒體上廣泛傳播,外媒甚至評價它是迄今爲止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

而我們今天要關注的,是雜誌右側的那兩排英文。如果不放大看甚至很難辨別,這是一羣學生的名字。

韋明川,1991年出生,是嫦娥四號任務中,伴隨中繼星一起奔向月球的“龍江二號”小衛星載荷分系統的負責人。不僅如此,他曾經作爲總設計師,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顆由學生自主設計、研製與管控的納衛星“紫丁香二號”。由此,成爲我國“最年輕的總師”。

泰米爾,1996年出生。“龍江二號”上相機的設計者。正是他設計研製的相機,拍攝了這張最美地月合影。設計開始的那一年,泰米爾20歲。

哈爾濱工業大學“龍江二號”衛星相機設計師 泰米爾

有一陣子爲了趕測試,每天都後半夜還在研究所裏工作,這是遇到的最大困難。應該是除夕夜前後的那幾天的一個半夜,我最後終稿完成的。

黃家和,1999年出生。承擔“龍江二號”地面測控站的軟件設計任務。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他就會自己去買各種元器件,從簡單的拆卸組裝,到後來的設計創造,這個別人眼中的少年天才,卻說自己只是因爲對航天的好奇和熱愛。今年,黃家和20歲。

哈爾濱工業大學“龍江二號”衛星數據處理與軟件設計負責人 黃家和

從神舟5號,有直播的發射,我就算凌晨都是一次不落地蹦起來看。是一個典型的航天迷。

他們的二十歲:爲夢想而生

外行震驚的是照片的美,但是負責人韋明川說了,他們覺得更有意義的是他們成功地接收到了“龍江二號”的信號。這也是這條新聞更讓我們心潮澎湃的地方,這羣心懷宇宙的年輕人,中國航天最年輕的隊伍,他們才二十歲,就已經用一張照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們的未來,又將如何不可限量!

在他們的宿舍裏,關於航天的印跡比比皆是。對於這一羣孩子來說,這裏就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我們爲夢想而生”,這個嫦娥四號任務中最年輕的團隊,用一句霸氣的宣言告訴世界,屬於他們的未來,纔剛剛開始。

追夢“嫦娥”的路上 千千萬萬人共奮鬥

在這條追夢“嫦娥”的路上,除了最年輕的他們,還有着千千萬萬默默奉獻着的追夢人。

他們中的一些人,陪伴了嫦娥時間最久,甚至在發射時距離塔架只有200米,卻無法親自目送嫦娥四號騰飛;還有些人,在大多數人都在爲落月成功而歡呼的時候,卻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們來不及慶祝,因爲更大的考驗纔剛剛開始。

嫦娥四號是一段旅程,它承載着一個個平凡人的浩瀚夢想,它記錄着一個個爲夢想拼搏的故事。也許,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在遙遠的月球上,他們一起刻下的 “中國”,會永遠閃閃發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