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恰溫州建城百年後,也就是423年的春天,謝靈運在白鹿城中的池上樓寫下了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之後的千百年來,依然有不少著名大詩人沿甌江或者從陸路到訪白鹿城,尤其是江中孤嶼江心嶼,歷來號稱“中國詩之島”,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詩篇無數。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相傳,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郭璞在構建溫州城時,有白鹿銜粉紅色的杏花經過,此城故名白鹿城。

杏花開,當然是春天,杏花春雨江南。春雨滴落甌江水,春雨流過南塘河,舟楫泛中流的水鄉溫州的春天,是充滿柔情和詩意的。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早秋,大詩人謝靈運來了,被貶謫於當時的偏遠邊境溫州任永嘉守。

恰溫州建城百年後,也就是423年的春天,謝靈運在白鹿城中的池上樓寫下了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正是在溫州,謝靈運開創了中國山水詩之流派。

近日,我省率先在全國提出詩路文化帶建設,重點打造了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和大運河詩路等四條詩路。其中的甌江山水詩路,開山鼻祖當然就是謝靈運。

謝靈運之後的千百年來,依然有不少著名大詩人沿甌江或者從陸路到訪白鹿城,尤其是江中孤嶼江心嶼,歷來號稱“中國詩之島”,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詩篇無數。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夏日九山

今天,

我們一起來逛逛白鹿城~

甌江山水詩路怎麼玩?先去池上樓走一走

作爲江南園林式建築的如園,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位於溫州市中心中山公園旁。裏面依舊有池上樓,當然,不是一千多年前謝靈運寫《登池上樓》的那個池上樓,但是如今挨着這個池上樓邊的池塘,依舊是謝靈運當年開鑿出來的春草池塘。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池上樓樹叢深處的珠頸斑鳩

作爲溫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如園,如今也是謝靈運紀念館,鬧中取靜,佔地面積不大,但是綠樹成蔭,亭臺閣榭一應俱全。遊人不多的時候,如園的牆頭、青瓦上,就是小松鼠、珠頸斑鳩、白頭翁之流的自在小天地。你到如園的各個展館,可以很清晰地瞭解謝靈運的生平以及他在溫州走過的足跡,當然,還有他爲溫州寫的許多詩。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雨中,如園裏的懷謝樓

挨着池上樓的春草池塘位於中山公園裏,周邊無柄小葉榕肆意漫長。遙想當年,郭璞始建溫州城,在城裏鑿了二十八宿井,其中之一名冽井,謝靈運爲永嘉守時,認爲冽井水好,故而引泉鑿春草池塘並築池上樓賞景。如今,冽井依舊在,冽井邊上的積穀山中謝客巖(謝公巖)也依舊在。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池上樓屋檐上的小松鼠

清朝大詩人袁枚過此地時,寫了《過謝客巖有懷康樂公》:“一夢傳千古,詩人重友于。池塘應在此,春草綠如初。水色芙蕖嫩,苔痕屐齒疏。相傳崖上篆,猶是謝公書。”

池上樓的周邊,中山公園也是值得去的,這裏有大樹參天,也有溫州老城區最接地氣的民衆休閒畫面,拉二胡的,拿着掃帚在地上練書法的,打太極的……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倒映於中山公園春草池塘的池上樓

“中國詩之島”江心嶼東西雙塔中間全是詩

詩仙李白名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謝朓,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曾有言:“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在古代,大概有過“舟楫泛中流”的經歷才能被稱爲詩人,所以,獨處甌江中心的孤嶼江心嶼,自然是詩人泛中流遊賞的好去處。在溫州,泛舟江湖留下名句的,當然也始於謝靈運。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晴日江心嶼

謝靈運《登江中孤嶼》有名句如是:“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故而江心嶼上,如今有澄鮮閣。

澄鮮閣位於江心嶼西塔山南麓,閣樓的牆上,列着很多後代名家寫謝靈運與江心嶼相關的詩文。澄鮮閣畔,是謝公亭。謝公亭,顧名思義,是謝靈運爲永嘉守時常常遊江心嶼駐足望江之處。

自謝公始,追尋着謝公的足跡登江心嶼的大詩人很多。如孟浩然《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國輔》中有言:“臥聞海潮至,起視江月斜。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江心寺旁有浩然樓,起初是爲了紀念到訪的文天祥的,取名於文天祥《正氣歌》。因爲孟浩然,如今,我們普遍認爲,浩然樓既是紀念文天祥的,也是紀念孟浩然的。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夕陽西下,江心嶼西塔下澄鮮閣及謝公亭一帶

位於澄鮮閣和浩然樓中間的江心寺,寺門有王十朋的千古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王十朋,樂清人,南宋高宗時狀元。江心嶼曾是中狀元前的王十朋讀書處,他在江心嶼,也是留下了許多詩篇。

這中間,爲江心嶼賦詩的,還有大詩人李白和杜甫。當然,還有上文提到的文天祥。現如今,江心寺旁還有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的文天祥祠。其他的詩人,太多,不再贅述。

遊人到訪江心嶼,除了賞甌江山水及孤嶼景緻,跟着山水詩的足跡再賞孤嶼,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書聖王羲之的足跡挨着朱自清的美文

從車程上算,九山到江心嶼,約在10分鐘;從江心嶼出來到朱自清舊居陳列館,只要5分鐘;朱自清舊居前往池上樓,也在10分鐘左右;池上樓折回墨池公園,也在10分鐘之內。如果是單車騎行,時間不相上下。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溫州墨池裏的游魚

墨池公園在解放街旁的墨池巷裏。顧名思義,墨池,當然就是書聖王羲之洗筆硯處。溫州城關於王羲之的傳說非常多,全城最有名的五馬街取名也跟王羲之有關。大意是說,王羲之曾任永嘉守,庭列五馬,繡鞍金勒,出即控之。所以,後來溫州就有“五馬坊”,也就是現在的五馬街,也有了現在的墨池。

因爲是“據說”王羲之曾爲永嘉守,不排除推崇書法藝術的古人傍名人之嫌,但是,後世的大詩人們到訪溫州,許多都把王羲之在溫州的經歷寫到了詩詞中。

比如南宋著名詞人姜夔,著有《水調歌頭·富覽亭永嘉作》:“日落愛山紫,沙漲省潮回。平生夢猶不到,一葉眇西來。欲訊桑田成海,人世了無知者,魚鳥兩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晉只空臺。倚闌干,二三子,總仙才。爾歌遠遊章句,雲氣入吾杯。不問王郎五馬,頗憶謝生雙屐,處處長青苔。東望赤城近,吾興亦悠哉。”溫州郭公山曾有富覽亭,“富覽亭”三字相傳爲王羲之手書。

姜夔也是在甌江“舟楫泛中流”,去追王羲之和謝靈運的腳步,因而有“不問王朗五馬,頗憶謝生雙屐”之句。

我們且跟着甌江山水詩路,跟着這些詩詞,去尋訪墨池。墨池公園,也是江南園林式公園,亭臺樓榭都有,還有圍牆,如此近乎封閉式的公園,遊逛起來相對安靜,也能遇見小松鼠。一隅的墨池井水是墨綠色的,池中的錦鯉不時浮上水面,遊蹤也像在寫毛筆字一般,時開時合。

朱自清舊居紀念館,同樣位於解放街一側,在其中的四營堂巷裏,挨着南戲博物館。1923年至1924年,朱自清在溫州教書,租住在四營堂巷。朱自清將寫溫州的四篇散文,編爲一組,取名《溫州的蹤跡》。其中有語文課本名篇《綠》,還有一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寫的是當時他的溫州朋友、書畫大師馬孟容的一幅國畫意境。

溫州作爲南戲故里,遊人若是能趕巧的話,南戲博物館內的戲臺上,入夜偶有好戲上演。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南戲博物館裏的越劇演出

傾城之戀的張愛玲在九山碎了歲月靜好的夢

溫州九山路,挨着九山河,擁有全城最美的林蔭道。即便在炎夏,這裏也是有涼意的,路邊有承載溫州人幾十年集體記憶的九山冰淇淋在賣,河裏有貪涼的人們在游泳。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騎行九山路

九山河畔的松台山,山不在高,高不過100米,但是有名僧,也有名詩。唐高僧永嘉宿覺大師逝世後便葬於松台山。

至於詩詞,清朝詞壇領袖之一朱彝尊寫有《永嘉雜詩·松台山》:“蒼蒼山上松,颯颯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來不知處。”

溫州曾被稱爲“東方威尼斯”,老溫州城水網密佈,舟楫往來。如今,遊人到九山,尚可找到水城的影子。從九山路繞着九山河到勝昔橋,依舊有不少老溫州的記憶。九山糯米飯、燈盞糕……都是老溫州的美食。

遙想當年,九山河畔的勝昔橋路,滾滾紅塵裏隱約還流傳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傳說。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勝昔橋路,徐家大院舊址

“我從諸暨麗水來,路上想着這是你走過的,及在船上望得見溫州城了,想你就在那裏,這溫州城就像含有寶珠在放光。”1946年初,張愛玲從上海一路趕到溫州,追尋丈夫胡蘭成的腳步,寫了上面那段話,可見她的期盼。

當時,逃難到溫州的胡蘭成,借住在勝昔橋徐家大院,另有新歡相伴。於是,這段曾許下“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美好心願的一紙婚約,最終在九山河畔的短暫三角戀糾結中破碎。

斯人已去,徐家大院的門臺倒尚在,路旁的九山河一角,夏日荷花正迎着日光綻放。路上人來人往,穿梭於隔壁的油條老店、糯米飯糰、燈盞糕老店。還有路邊那根鬚深扎於河水中的無柄小葉榕,依舊數十年肆意生長,從未停歇。

九山河畔勝昔橋,除了張愛玲這段紅塵往事的足跡,還有一處不錯的去處,是溫州教育史館,也臨着九山河,安靜地坐落於籀園小學牆外一角。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九山勝昔橋路,溫州教育史館的門臺

百多年前,溫州人爲了紀念教育家“籀公”孫詒讓先生,在勝昔橋興建了籀園,溫州教育史館屬於舊籀園領地,庭院裏尚有並列的三塊古碑:順治年間進士王錫琯所書“學院王公紀德碑記”、乾隆二十年(1755)中山書院碑、溫屬圖書館碑。其中佈局,分古代教育展廳(文德堂)、近代教育展廳(籀公祠)、現代教育展館(籀園圖書館)、文獻閱覽室(服膺軒)和庭院等五部分,展品1081件(套),展示溫州一千七百多年來教育人文歷史變遷。

遊人到了九山,除了可以感受這些老溫州的經典詩詞和文化韻味,最重要的是,品味九山一帶尚保留着的老溫州最純正的人間煙火味。

心動不如行動,

趁着週末,趁着暑假,

一起走起,

做這條街上最有詩意的仔~

線路:池上樓——積穀山(謝客巖、春草池)——五馬街、禪街——江心嶼

看景學詩

1、江心嶼·謝公亭

何文淵的《謝公亭記》:

溫州城外江中舊爲兩寺,東曰淨信,西曰普寂,有孤嶼亭,相距裏餘,背陰面陽而並列焉,謝公政事暇時,常乘輿馬出至江滸,駕舟遊於亭寺,徜徉移時而不知返,謝公既去,僧不能忘,乃即興慶寺之南偏岩石之上而作亭,以公常憩於此故也。

2、江心嶼·澄鮮閣

謝靈運的《登江中孤嶼》: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爲傳。想像崑山姿,緬邈區中緣。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當然,

在江心嶼不能不默讀下

李杜兩位唐詩“大神”

爲致敬謝靈運而寫的詩。

李白《與周剛青溪玉鏡潭宴別》:

康樂上官去,永嘉遊石門。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我來憩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峯照積雪,萬壑盡啼猿。興與謝公合,文因周子論。掃崖去落葉,席月開清樽。溪當大樓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鏡潭,澄明洗心魂。此中得佳境,可以絕囂喧。清夜方歸來,酣歌出平原。別後經此地,爲予謝蘭蓀。

杜甫《送裴二虯作尉永嘉》:

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故人官就此,絕境興誰同。隱吏逢梅福,遊山憶謝公。扁舟吾已就,把釣待秋風。

3、池上樓、春草池(謝公池)

謝靈運《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羣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還沒吟夠,

再來幾首後人的致敬詩

唐·張又新《謝池》:

郡郭東南積穀山,謝公曾是此躋攀。今來唯有靈池月,猶自嬋娟一水間。

唐·張又新《春草池》:

謝公夢草一差微,謫宦當年道不機。且謂飛霞遊賞地,池塘園柳亦依依。

北宋·楊蟠《春草池》:

寂寂綠巖畔,相期無數人。不知康樂後,池草幾回春。

南宋·徐璣《初夏遊謝公巖》:

又取紗衣換,天晴起細風。清陰花落後,長日鳥啼中。水國乘舟樂,巖扉有徑通。州民多到此,獨自憶髯公。

清·朱彝尊《謝客巖》:

朝看白雲飛,暮看白雲宿。聞有山阿人,曾歌白雲曲。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作者/攝影:翁卿侖

版式:周斌傑

大家都在看

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法治論壇在溫舉行 助力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

陳偉俊調研城建工作時強調: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 全力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想體驗詩意山水風情,一定要收好溫州這些精品旅遊線路

溫州市圖書館將於7月1日正式開館!約上小夥伴看書去

每月最高可報銷2214.4元!溫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來了!

溫州生活垃圾分類有了新標準!8月1日起實施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覺得內容不錯,

點個“

暢遊白鹿城,邂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