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庐江与桐城一衣带水,是近邻。昔称桐庐,有清一代,桐城派文学波及桐、枞、庐、舒等地,其影响至今犹存。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牌坊

过去,庐江去桐城,大致有几条路径:一是从柯坦虎洞过甘泉寺,绕经山间小道至大关;一是从小乐桥过藻青山,山下不远即孔城。此二径,昔年走过,惜时光匆匆,每次与桐城擦肩而过。人间四月芳菲尽,戊戌小满刚过,我们走进了桐城。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六尺巷

桐城六尺巷名闻遐迩,很方便就能找到。巷口不宽,前后也就一箭之地。巷前高耸大牌坊,斗大的楷书四字“懿德流芳”,映入眼帘。巷左首为吴宅,右首为相府。正中立有巨石,上书宰相张英集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导游告诉我,这里是联系内城与外城的便捷之道。我们缓缓地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地面,走进六尺巷,仿佛走进了过去的时光,走进了父子宰相的府第。巷子的尽头耸立的是一处小牌坊,上书“礼让”二字。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文庙

转过六尺巷,便来到华东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了。相传,为保护文庙,当地人颇费踌躇,结果还是读书人有办法,将毛主席语录贴满了文庙的四面。破“四旧”的红卫兵无功而返,让我们见到了平生未见的文化遗存。

走进文庙,看起来很像北京大的四合院。中轴线依次是门楼、棂星门、泮桥和大成殿,两侧为回廊。昔日庐江也有文庙,不同的是因为没有出过状元,平常正门是不开的,泮桥正面是“曾门四学士”之一张裕钊书额的万仞宫墙。只有出状元,才能打开万仞宫墙,状元上泮桥,拜大成殿。桐城出了嘉庆状元龙汝言,所以文风不断,文庙得以善存。而龙汝言因一字获罪,终生不得志,令人惋惜。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大成殿

在文庙,瞻礼过文宣王孔子,及四圣十二哲。这里,我意外见到不是同时代的宋朝朱熹,也配享十二哲,程朱理学看来影响深远。大成殿两侧是桐城市博物馆所在地,陈列着有清一代桐城派世系介绍。从鼻祖戴名世至方苞、刘大櫆和姚鼐,再至私塾弟子曾国藩与曾门四学士,再至晚清严复等,桐城派文章影响至少三百年,由此看来,天下文都桐城,名不虚传。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孔子雕塑

明清时代,桐城学子去南京试院赶考,大都经庐江黄陂湖,直下西河、兆河,入巢湖,过裕溪口至南京。至今常州博物馆还保存桐城派四祖姚鼐《过黄陂湖》诗一首:

“过庐江黄陂湖,忆二十七年前与方左诸君赴金陵,经过此地,今零落欲尽,持艇独来,慨叹不已,乃作一诗:

我年二十轻人事,

相遇交游尽俊雄。

一夜放舟秋水上,

数人轰酒月明中。

依依断岸青山在,

泛泛平湖落照红。

默倚窗舩寻旧事,

鬓毛无限柳梢风。”

桐城派往矣,不知轰酒为何事,可以肯定是人生快意之事。我曾见过戴名世写过庐江汤池《温泉赋》,寥寥数字,惜墨如金,始祖笔法,令人叫绝。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姚鼐《过黄陂湖》

博物馆的尽头则是严凤英纪念馆,陈列着严凤英生前珍贵影像和遗物。这里我看到和县人林散之写的条幅:犹是缠绵意恨牵,黄梅队里忆婵娟。奈何一赴瑶台后,委婉新声托杜鹃。读后令人唏嘘泪下。严凤英生前曾来过庐江,黄屯张长江艺术馆就曾保存有一张黄屯小学少先队员与省黄梅剧团和团长严凤英联欢合影,时间是1957年12月31日,睹物思人,不禁感慨时光变迁。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林散之墨宝

斯人已逝,黄梅犹存。半日时光虽短暂,但桐城留给我的人文回味却无穷。晚间散步,徜徉在庐城的大街小巷,耳畔不断飘来街舞和黄梅小调的唱腔,我仿佛又回到孩提时代,依稀看到《天仙配》中那七位仙女飘飘荡荡下凡来,这大概就是桐城半日留给我永久的回忆。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严凤英少年照片

往期精彩回顾

作者/丁春云

编辑/汪小桃

游桐城半日,览文都三百年风流

觉得不错,赏个ZAN吧!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