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是一种很难说的东西,有人生前非常出名,有的人死了之后才被人记住,有些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名声,去世的时候依然没名声,但是却因为死后自己的墓葬被盗,出土了特级文物而出名。

今天说的这位就是。

如果你觉得自己饱读诗书、熟悉历史,你试着回忆一下娄睿这个人。

没印象是吧?

没印象就对了!

他是北齐人,在世的时候权力无边,是当时的东安王。不过,北齐这种冷门朝代,电视剧不碰,高考不考,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不仅如此,即使是和他同时代生活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是谁。

不过,此人在一个特殊行业里却很有名,什么行业?嘿,盗墓业。

娄睿墓墓志

盗墓行业的人,最喜欢研究史上各大贪官污吏、贪婪专横之人的黑历史,因为同样是挖土,挖贪官的墓总是要比忠臣墓获利更多。这个娄睿就是千百年来写进了盗墓贼“重点观察对象簿”中的一个。

现在简单讲讲为什么盗墓贼会盯上边缘的北齐。

想当年,草原鲜卑族建立了魏国,首都平城,现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就是强盛时期开凿的。所以,你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不缺钱。

北魏末期分裂为西魏、东魏。西魏将军宇文泰儿子和东魏将军高欢儿子建立北周、北齐。

北齐上层几乎是鲜卑贵族,娄睿家族也是鲜卑族权贵,姑妈娄昭君的六个儿子四个都是皇帝,简直四大天皇。所以,娄瑞——也不缺钱。

根据娄睿墓中壁画:墓道东壁第三层壁画迎宾图模拟的动画。如果站在这幅画面前,尽量走的慢一些,那样就可以听到他们谈话和马的嘶叫了。

在一个不知道什么时间的夜晚,就有一伙胆大的贼将娄睿的墓挖开了,他们将里面的棺椁劈烂,丢弃尸骨,只将金银珠玉带走,可谓目标明确,下手精准。

在另一个不知到什么时间的夜晚,又有一伙胆大的贼再次闯入娄瑞的墓,带走了另一些随葬品……

又一个不知道什么时间的夜晚,来了第三伙、第四伙、第五伙……盗墓贼,他们如同搬运工,一点点将墓中随葬品运走。

考古挖掘前的娄睿墓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约一千四百年……

1980年,山西省市文物部门开启“晋国早期都城研究”项目,对“晋王墓”进行挖掘,但没多久后便发现,“晋王墓”只是一座空墓。想着来之不易的经费上缴可惜,不如另辟蹊径,把它花在更有实际意义的考古项目上。于是,“晋王墓”考古前期调查时了解到的牛家口村东500米的王郭村地界上曾被平掉的一座“王墓”大坟堆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娄睿墓墓道发掘

根据文献记载,那是北齐咸阳王斛律金的墓。随着挖掘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才知道墓主是北齐郡王娄睿。

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娄王墓志之铭

可惜不幸的是,这座古墓从古至今已经被盗过多次,古墓中的宝贝文物很多都被洗劫一空。这本让人非常绝望,但是随着专家清扫工作的继续进行,发现很多盗墓者有眼无珠,只知道拿取最值钱的金银珠宝,竟然落下了价值连城的宝贝,这让考古学家很激动。

墓室内出土釉陶罐放置情况

考古现场图

一个是陶俑。在盗墓贼眼里,陶俑从来都是既笨重又不值钱的“土货”,不但不拿,连走路碰到都会嫌硌脚!

役夫俑、陶立驼、陶卧驼

陶镇墓武士俑

但经过考古人员搜寻、清理,发现娄睿墓中的陶俑,堪称精品中的精品,比如下面只红陶牛,现在已经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红陶牛

一个是古墓中的壁画。娄睿墓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数量之多,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犹如长河万里的中国绘画史,断流接通,空缺添补。

娄睿墓壁画原作在山西省博物院-民族熔炉厅。它的主要雕刻内容是墓主人生前的故事,还有他想象的自己死后升天的场景。

大部分封存保护,没有展出。

从人物脸部看出结构的准确与线条的遒劲自信,在转折处晕染出头部的圆润感,有骨有肉。

并且人物脸部特征不一,动作神情各不相同,没有千人一面。

尤其是马,每匹马姿态表情生动,健硕,结构精准。

马的头部,缰绳、缨络和鬃毛互相穿插,东西并不少,但是线条用得极少、极简。

看到画牛的起稿线了,画出这样生动准确的形体一定是经过长期大量写生才能做到的。

再看一下简练的线条造型,健康有弹性不臃肿,人和马身上的都没有过多繁复的线。

永乐宫壁画中人物的衣纹层层叠叠,线条繁密。

永乐宫壁画中人物脸部结构线条也是丰润有神,只是动态不再像鲜卑贵族出猎那样可以纵马回望,恣意谈笑。

壁画的雕刻极为精致,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北朝壁画的最高水平,这样的文物,比盗墓贼心心念念的金银珠宝更有价值。

墓室第二层十二辰图:牛

很多人常把考古活动形容为“官倒”,说官方考古也是“挖人家祖坟”。其实从这次的娄睿墓发掘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这些网友的说法实在太过狭隘。

盗墓者会在意一些卖不出价钱的瓶瓶罐罐吗?

他们会保护壁画吗?

他们会一边盗墓一边保护古墓吗?

考古人的坚持与坚守是为了什么?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文物,更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解读历史,为了理清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脉络……

鞍马游骑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