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畢業季,很多學生開始要過暑假了。很多人都會選擇暑假出遊,在很多人旅行途中博物館是必去地之一。國內大型歷史類的博物館很多,今天就推薦幾個比較獨特的小衆博物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位於上海市泰康路25號,是上海唯一的琉璃藝術博物館,是中國及亞洲第一個全面展示琉璃藝術的行業博物館。由臺灣藝術家張毅、楊惠姍創辦並設計。

博物館有兩朵巨型金屬網牡丹花簇擁、攀附在博物館的外牆上,白天,花影靜謐,入夜,花姿絢麗,呈現出濃郁的現代藝術意味。

博物館外牆鑲嵌着4800多片宛如石窟岩石般質感的透明琉璃磚。一朵寬10米、高5米、重達1噸的巨型金色牡丹花高掛在琉璃牆上,好似從琉璃中綻放出來,顯得格外醒目。

琉璃內,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的氣泡,是琉璃生命的特徵。這些氣泡遊走於晶瑩剔透的水晶之中,漂浮於柔情似水的顏色帶之間。

琉璃工藝製作的作品表現力強,層次豐富,精緻細膩,尤其是色彩的流動變幻莫測,或熱情、或含蓄,十分令人着迷。

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這裏你可以欣賞到各種獨特又美妙的藝術品。

中國傘博物館

中國傘博物館,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煙雨江南,衍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傘的審美、傘的詩意和傘的象徵意蘊伴隨這歷史發展的車輪,碾壓出一道獨特的文化軌跡。

博物館綜合展示以中國爲代表的傘文化、傘歷史、傘故事、制傘工藝技術以及傘藝術的博物館,是世界首創的傘主題博物館。

傘因雨而媚,中國傘博物館和雨密不可分,館內有多媒體演繹的虛擬雨景、小水霧等作爲渲染,爲傘博物館增添了更多的煙雨江南之氣。

整個場館以白牆灰瓦色調爲主,讓人回憶起戴望舒筆下,那個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裏,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姑娘。

傘在歷史積澱中所形成的文化內涵廣泛、深刻而複雜。它的制度、它的形態,它的顏色,甚至它的漢字字形,都激起了人們無限的聯想。如果你喜歡,就一定不可錯過。

北京國際汽車博物館

北京國際汽車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汽車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建在北京國際汽車博覽中心的正中部位。

博物館通過寬闊的坡道和天橋同其他城市環境相互銜接,各個展覽空間呈環形圍繞着中庭而佈置,整體外形猶如一隻明亮的“眼睛”,寓意開闊視野,面向世界。

這裏設置了汽車博覽、主題展覽、汽車科普、汽車娛樂、學術交流等功能展示區。

博物館內部項目設置富有創新性,着重突出知識性、參與性和娛樂性,通過靜態與動態、平面與立體、三維與多維、音響與影像等多樣形式,以視覺、聽覺、觸覺等參與方式達到教育啓發。

展示館一方面通過國內外不同歷史時期的汽車、汽車用品、汽車藝術品和汽車衍生品來體現不同時代的生活和文化。

另一方面通過知識性、參與性、娛樂性的科普娛樂項目來展現汽車科技的魅力和樂趣。這裏是愛車人的必去之地。

中國西安皮影戲博物館

中國西安皮影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友誼西路243號,是中國唯一以“皮影收 藏、展示、研究、創新、 複製、演出”爲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博物館。

皮影人物是影戲主體,它的結構是頗具巧思的。爲了動作靈活無礙,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共計十一個部件。

“三尺生絹作戲臺,全憑十指呈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古人的這首詩已經把皮影的表演特點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館內以江國慶館長爲首的皮影設計、收藏家收 藏了數以“萬計”的明、清代實物皮影精品。

和雕刻大師汪天穩副館長爲代表的雕刻人員多年來代表中國爲德、 日、美、法、新等國家博物館及國際友人雕刻 、複製了大量的皮影套件精品。

中國扇博物館

中國扇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橋橋西曆史文化街區。博物館功能定位主要爲宣傳和弘揚我國悠久的扇的技藝,發掘和保護傳統的手工藝,同時兼顧展示和收藏。

博物館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娛樂、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專業特色、杭州特色、運河特色的平民化國家級博物。

館內收藏着不同時期的扇子,從它們身上,我們能品味到一個時代的氣質。

館內有個明清扇街,設立了玻璃視覺解說系統,站在展示摺扇的陳列櫥窗前,玻璃面受到感應,會投影出相對應的解說詞,十分方便。

扇子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扇藝形制與扇面樣式從單一到多變、扇子工藝從簡約實用到精雕細琢雅玩觀賞,是民間工藝與詩、書、畫、雕刻等藝術相融相促的結果。

中國印學博物館

中國印學博物館,是由西泠印社籌建的我國第一座集文獻收藏、文物展示、學術交流於一體的印學專業博物館。濃郁的學術氛圍和宜人的自然風光相融合,使之成爲一座國家級的園林式博物館。

由正門步入大廳,迎面是一扇花崗岩浮雕玄關,上面鐫刻着數枚細膩精緻、典雅富麗的印章,濃縮了印學三千年的歷史,這便是“歷代璽印廳”。

一方方雕刻精美、古樸雄勁的印章,在濛濛的光線下,顯得更加神祕和悠遠。

這裏名家彙集,流派紛呈。有開一代印風的文彭、何震;有以丁敬爲代表的“西泠八家”和以鄧石如爲代表的“皖派”,還有“晚清六家”吳讓之、吳昌碩、趙之謙、胡钁、徐三庚、黃牧甫等。

印章伴隨着文字的出現,從捺印紋樣到作爲憑信器物的演變過程,隨着歷史的變革,璽印在形制、印材、情趣及鑄鑿工藝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現出的迥異風貌。

走進館內,你會沉浸於暝暝古意間,感慨方寸之間居然有如此斑斕、如此廣闊的無邊妙趣。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紹和展現刀剪劍“物開一仞爲刀,兩面開刃爲劍,雙刀相交爲剪”的獨特文化。

遊客在這裏既可以在展館中瞭解刀剪劍的歷史文化,也可以從生活化視角去體驗民間風俗、生活趣識。

在這裏通過干將鑄劍場景的復原,配合青銅鑄劍流程模型,你可瞭解青銅鑄劍的流程的同時,瞭解鑄劍背後的故事,感受鑄造一把好劍對於鑄劍師來說是何其重要。

它們不僅具有可供觀察和欣賞的物質外觀,也在長期的製造與使用過程中逐漸積累着精神文化的內涵,成爲體現歷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審美的文化載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