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元朝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皇后們很強勢。從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後,到1368年明朝攻佔大都,有三位女主稱制。

第一位:昭慈皇后——乃馬真·脫列哥那(1242--1246稱制)。她是窩闊臺汗的皇后。1241年窩闊臺去世,窩闊臺在世時立三子窩出爲繼位之人,但窩出於1236年伐宋時戰死。窩出死後,窩闊臺欲立窩出的長子失烈門爲繼承人,由於種種原因遲遲沒有立詔。1241年,窩闊臺猝死,猝死的原因有兩種說法:行獵之中突然病死、飲酒過量而猝死在奧都剌合蠻爲之擺設的酒席之上,也有說宴席是原成吉思汗之妃亦巴合擺設的。由於猝死,沒有立誰繼位的遺詔,乃馬真抓住了這個機會。當時貴由西征未歸,失烈門年幼(大概只有幾歲),大汗的冊立要經過忽裏臺大會,諸王和那顔們要開這個大會也由於交通原因一下子湊不齊,而國家不能一日無主,這就爲乃馬真稱制創造了條件。

她對宰相耶律楚材說:“先帝在時,曾意讓皇孫失烈門爲嗣,然皇孫年幼,長子貴由,又西征未歸,你看現在如何是好?"楚材道:"先帝既有意向,就應立即讓皇太孫即汗位。"乃馬真皇后聽後心中不悅,沉默不語,正在這時,乃馬真心腹奧都剌合蠻進言道:"皇孫年幼,長子未歸,何不請母后稱制?"楚材忙道:"這事還要慎重考慮。"乃馬真皇后笑道:" 暫時稱制,諒也無妨。"楚材欲再進言,但見奧都剌合蠻對其怒目而視,也就不再言語。

乃馬真皇后稱制,在當時是名正言順的。脫列哥那稱制後,比鐵木真小六歲的弟弟東道諸王——斡赤斤領兵趕往和林,欲奪汗位,但此時貴由大軍已到達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斡赤斤未能得逞。1244年,貴由回到哈剌和林。

由於貴由多病,再加上當時貴由仍未被立爲大汗、脫列哥那不願還政於兒子等原因,1246年之前的朝政出於脫列哥那。脫烈哥那當政後,打擊異己,任命一些不學無術的人擔任要職。波斯人法提瑪被俘虜到哈剌和林後,經常奉承脫烈哥那。脫烈哥那稱制後,法提瑪爲脫烈哥那出謀劃策,逮捕右丞相田鎮海和斷事官牙老瓦赤。田鎮海、牙老瓦赤得知後,逃奔到西涼王闊端處才免於一死。中書令耶律楚材因受排擠於1244年悲憤而死。奧都剌合蠻接替牙老瓦赤的職務管理財政。

脫列哥那稱制的五年,成吉思汗的《札撒》形同虛設,全國法度不一。諸王各自爲政,大蒙古國幾近崩潰。但脫列哥那成功的將兒子推上了汗位。她利用手中的權力,給予有資格參與忽裏臺大會的宗室和大臣們足夠的好處,取得了他們的擁護。準備就緒之後,乃馬真皇后遣使召集諸王、貴族到都城召開忽裏臺大會,時間定於1246年8月。諸王中,西征軍統帥拔都威望最高,知道了貴由要成爲新大汗,心中不滿,以病推脫,派其弟赴會。大會按乃馬真脫列哥那的預想進行,參會諸王百官一致推舉貴由爲大汗,貴由以多病爲由再三推讓,而諸王再三勸進。經過再三推讓,貴由同意繼承汗位,但提出條件:以後汗位必須讓其子孫世代相傳。與會者立誓:只要你的家族中還留一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的人,我們都不會把汗位再給別人。於是貴由即位爲汗

貴由即位後,乃馬真後仍在干涉政事,同年乃馬真脫列哥那去世,貴由親政。

影視劇中的脫列哥那

第二位:欽淑皇后——斡兀立·海迷失(1248--1251年稱制)。貴由死後,其皇后海迷失在拔都等諸王擁立下抱幼子禾忽稱制。貴由的長子忽察和次子腦忽與其母對抗,出現了一國三主的局面。各地封王也不受控制,各自爲政。大蒙古國陷入了混亂,恰逢大旱,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

在這種情況下,欽察汗拔都支持蒙哥(拖雷長子),窩闊臺系的諸王們又不團結,貴由的三個兒子年少且沒有戰功和強大的軍隊,在汗位選拔中拖雷系漸漸取得優勢。1248年農曆三月貴由去世後,拔都拒絕奔喪。同時,拔都以長支宗王的身份遣使邀請宗王、大臣到他在中亞草原的駐地召開忽裏臺大汗,商議推舉新大汗。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的宗王們多數拒絕前往,海迷失只派大臣八剌爲代表到會。1250年,忽裏臺大會在中亞召開,拔都在會上極力稱讚蒙哥能力出衆,又有西征大功,應當即位,並指出貴由之立違背了窩闊臺遺命(窩闊臺遺命失烈門即位),窩闊臺後人無繼承汗位的資格。大會通過了拔都的提議,推舉蒙哥爲大汗。窩闊臺、察合臺兩系諸王拒不承認。唆魯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難河畔召開忽裏臺,拔都派其弟別兒哥率大軍隨同蒙哥前往斡難河畔,窩闊臺、察合臺很多宗王不肯應召。1251年農曆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難河畔舉行忽裏臺大會,1251年7月1日,宗王大臣們共同擁戴蒙哥登基,蒙哥成爲大汗。窩闊臺系諸宗王拒絕承認,蒙哥率兵鎮壓。蒙哥的汗位實際沒有得到全部蒙古諸王的同意,自此,蒙古帝國處於分裂之下。

蒙哥即位後,海迷失策動窩闊臺系的宗王起兵反蒙哥,並且施巫術詛咒咒蒙哥。1252年夏,事情敗漏,海迷失被蒙哥下令投入河中溺死。

影視劇中的海迷失

第三位:卜答失裏(1307年—1340年),她是元文宗圖帖睦爾的皇后。1328年七月, 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在上都病逝,他生前指定兒子阿束吉八即位。泰定帝的皇后——八不罕,不想讓兒子阿速吉八即位,而是打算自己執掌朝政。知樞密院事燕帖木兒發動政變,迎立武宗(海山)之子圖帖睦爾在大都(北京)即位。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內蒙古正藍旗內)擁立8歲的皇太子阿速吉八爲皇帝, "兩都之戰"爆發。十月,燕帖木兒戰勝,倒剌沙和阿速吉八被殺,八不罕後後來成爲燕帖木兒的女人。

新皇帝圖帖睦爾覺得自已不應該當這個皇帝,因爲他上邊還有個哥哥——和世琜。和世琜本來應該在1320年即位爲皇帝,但是其叔叔愛育黎拔力八達沒有傳位給他,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碩德不剌,於是引發了十幾的皇位之爭。現在圖帖睦爾終於把皇位搶回到了海山(圖帖睦爾的父親)一系,但其兄和世琜纔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於是,1329年2月27日,遠在西北避難的和世琜於在漠北草原即皇帝位。1329年4月3日,圖帖睦爾正式讓出皇位。5月15日,元明宗立圖帖睦爾爲皇太子。圖帖睦爾讓出這個皇位是不甘心的。1329年8月30日,元燕帖木兒在圖帖睦爾的指使下毒死和世琜,和世琜的皇后——八不沙被推入燒羊火坑中活活燒死,和世琜的長子妥懽帖睦爾被流放到高麗大青島與廣西靜江。1329年9月8日,圖帖睦爾再次爲帝(元文宗)。

影視劇中的卜答失裏

深信藏傳佛教和因果報應的文宗夫婦對幹了這麼多壞事心有不安,於是1330年2月封和世琜的次子懿瞵質班爲鄜王,留在文宗身邊撫養長大以贖罪。也許真的有天意在此,文宗夫婦的長子阿剌忒納答剌在1330年12月被立爲太子,一個月後死去,使他們更加恐懼。於是他們認爲只有將皇位還給和世琜的後人才能贖罪,才能免下地獄。生活在恐懼中的文宗只當了四年皇帝,1332年,文宗在臨終前召卜答失裏、燕帖古思和、燕帖木兒,遺命傳位於和世琜長子妥懽帖睦爾。

文宗死後,權臣燕帖木兒並沒有遵行文宗遺命,改立年幼的鄜王懿璘質班(寧宗)。但是寧宗當了52天皇帝就駕崩了。燕帖木兒又想立卜答失裏之子燕帖古思爲帝,卜答失裏明白燕帖木兒的狼子野心,堅決不允,並派人將妥懽帖睦爾從廣西接回京師。燕帖木兒非常不高興,就是不讓妥懽帖睦爾即位。也可能燕帖木兒是出於恐懼,因爲他毒殺人家的父親、燒死人家的母親。

沒有皇帝怎麼辦呢?卜答失裏臨朝稱制,一切事務由燕帖木兒決定。 1333年5月,燕帖木兒因荒淫過度而死,元朝逃脫了外臣篡位的危險。妥懽帖睦爾於1333年6月即位,即位時答應卜答失裏以燕帖古思爲皇位繼承人。

元惠宗即位後,太后卜答失裏與丞相伯顏勾結 ,惠宗形同傀儡。史料記載:“文後性淫,帝崩後,亦數墮胎,惡醜貽恥天下”。卜答失裏與伯顏關係極不正常,伯顔經常進入她宮中徹夜不歸,民間流傳着“上把君欺,下把民虐,太皇太后倚恃着”的諷刺伯顏的諺語。1339年,惠宗生下長子愛猷識理達臘,卜答失裏與伯顏準備廢黜惠宗,立自己的兒子——燕帖古思爲帝。1340年2月,惠宗與脫脫先發制人,伯顏被貶官後死於流放途中。惠宗銘記着殺父母之仇,下詔毀文宗之廟室,將卜答失裏流放後賜死。

影視劇中的伯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