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演員塗們去世,61歲的“老獸”睡着了

本刊記者/倪偉

12月12日凌晨3點50分,曾榮獲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的塗們因病離世,享年61歲。上個月,塗們確診食道癌晚期。

塗們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作爲鄂溫克族的後代,一生與馬背和草原結緣。他扮演的最多的角色是草原王爺,第一個角色是《成吉思汗》中的將軍,晚年導演處女作講述的也是鄂溫克族的民族故事。

不過,讓他大放異彩的,是晚年幾部關於深刻詮釋老年人內心的角色——他憑藉《告別》《老獸》獲得了衆多榮譽。

塗們去世後,多位與他合作過的演藝界人士發文悼念。與他同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演員惠英紅說,“我情願相信,老獸只是睡着了……”

“老混蛋”

塗們近年來走入公衆視野,是從2017年的電影《老獸》開始的,這部電影讓他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等榮譽。這是他55歲步入中年後的轉型之作。

2015年,在電影《告別》中,他扮演了蒙古族導演塞夫生命最後時刻的故事。爲了飾演癌症化療的塞夫,他剃光了頭髮和眉毛。導演周子陽被塗們的表演吸引,隨即邀請他出演《老獸》。

塗們扮演的老楊在市場經濟浪潮中曾經品嚐乍富的滋味,後來破產,整日遊蕩。老伴臥牀多年,他卻偷走孩子們給她湊的手術費,忍無可忍的子女把他綁了起來,他則把孩子們告上法庭。《老獸》一開始的名字是《老混蛋》,塗們覺得老楊身上有很多身邊人的影子,“我覺得他具有代表性,經濟飛速發展,一切思維、情感都轉到錢上以後,丟掉的是情感層面的東西。在他所在的三四線城市,老獸這個形象還是很多的”。

在金馬獎頒獎的那晚,攝像機拍到塗們在座位上打盹兒,醒來以後,他獲得了最佳男主角。那年他57歲。金馬獎給他的獲獎理由是:“飾演了風光不再但還作困獸之鬥的老人,他的精彩演出是本片的靈魂。”上臺後,他笑嘻嘻地接過獎盃,“我獲獎全靠運氣”。

《老獸》給他帶來了很多獎盃,也帶來了讚譽。第九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也將年度男演員授予他,頒獎詞寫道:“無痕跡的舉手投足,沉浸式的內心塑造,一個陌路癲狂中的老人,一段時代飛奔後的投影。”

今年上映的《烏海》中,塗們與周子陽再度合作。這也是一個困於重重矛盾中的家庭故事,塗們客串扮演岳父,他沉默的演出營造了強大的壓抑感,“感謝每部電影和不同的角色,給了我‘新生’。”他在談及與導演的再次合作時說。

“不甘心”

“草原王爺、王公貴族、成吉思汗、左冷禪等等,也給我帶來了一些苦惱。我們熱愛的電影,它會綁架你,把你變成一種類型。”在獲得金馬獎後的一次採訪中,他說起了自己的苦惱,“我也琢磨很長時間,怎樣從這跳出去,能否試一試其他的人物形象,拓展一些戲路。”

在演藝生涯前半段,他確實幾乎被蒙古族角色淹沒。他1960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六歲被放上馬背。1985年,在上海戲劇學院讀大三時,參演首部電影《成吉思汗》,進入表演行業。他曾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止殺令》中兩次扮演成吉思汗,也扮演過《朱元璋》中的脫脫鐵木爾、《貞觀長歌》中的頡利可汗等蒙古族角色。

“誰都願意當王宮貴族,但是如果作爲一種職業,只幹一種類型,還是不甘心。”他曾經坦言。

1996年電影《悲情布魯克》,讓他收穫了關注,獲得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集體表演獎和東南亞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提名。《悲情布魯克》由蒙古族導塞夫執導,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後,蒙古族牧人爲保衛自己的家園抗擊侵略者的悲壯故事。

2005年塞夫去世,十年後,塞夫的女兒德格娜以晚年的父親爲原型寫成《告別》,邀請父親的老朋友塗們飾演。他有自己的顧慮,但最終還是接下了這部“有生以來最難受”的一部戲,“每天演故去的朋友,還不如不認識。”他把這次演繹經歷看作“心裏的磨難”。

而這部電影,爲他開啓了期待已久的轉向。他從前半生霸氣外露的“草原王爺專業戶”,轉身成爲帶着頹喪憂鬱氣質的老頭。

“不必悲觀”

不過,拍了幾部轉型之作後,塗們又從城市回到了草原。

2019年6月,他首次擔任導演,將處女作獻給了自己的民族——鄂溫克族。這部《呼倫貝爾城》講訴了一個有關鄂溫克族“亡存絕續”的傳奇故事。他說,之所以選擇史詩感如此強烈的主題作爲導演處女作,是因爲他對於祖國和民族懷有深厚的熱愛,同時也有許多話,想通過這部電影替最早被稱爲“戰鬥民族”的鄂溫克族講出來。

他最後一次露面,是在上個月的綜藝節目《導演請指教》裏。在一部短片中,他扮演一位賣別墅的鰥居老人,他以別墅爲誘餌等待殺害兒子的兇手,最終復仇成功。在大多數時間裏,他都躺在搖椅中,一聲不響。一個懸疑的故事,染上了與他協調的孤獨氣質。

他扮演的角色大多跟他自己一樣沉默寡言,他曾說,自己的性格就是孤獨的,那個獨處的世界,是自己的一個世界。

三年前接受採訪時,他曾說,生命的脆弱是自然規律,不必悲觀。在回答關於生命與電影哪個更大的問題時,他說:“生命流逝和留不留東西有什麼關係?一定要留嗎?不留也沒關係。好好地去愛你想愛的人呢,不要有什麼傷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