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6日舉行的追思會上,有多位公安部同志講述了自己與烏國慶一起工作的經歷。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忠義回憶說,2012年7月,刑偵局在四川組織偵辦蘇湘渝持槍殺人搶劫系列案件期間,天氣異常炎熱,考慮到烏老年紀大身體差,建議他多休息,關鍵時刻再幫着研究研究、把把關,但烏老哪也不去,謝絕一切特殊照顧,全程參與案件研究,堅持和大家一塊翻山越嶺,實地踏勘現場。

(原標題:他的一句話挽救了現場民警的生命)

烏國慶(中)與同事在現場辦案

2019年6月24日凌晨6點49分,公安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首席特邀刑偵專家、國家處置爆炸恐怖襲擊事件諮詢組專家烏國慶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烏國慶被譽爲“中國的福爾摩斯”,是中國頂級刑偵專家。

6月30日上午,烏國慶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經歷

新中國的第一代刑偵專家

參與偵破數起特大疑難案

6月26日下午3點,公安部刑偵局舉行“烏國慶同志追思會”。

烏國慶,刑事技術高級工程師,一級警監警銜,1936年12月5日出生在內蒙古,1955年8月參加工作。他長期從事公安刑事偵查工作,歷任公安部刑偵局大要案處處長、副巡視員、巡視員。1997年退休後,烏國慶被公安部刑偵局回聘,一直致力於偵破大案要案。

作爲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刑偵專家,烏國慶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參與偵破了幾乎所有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特大案件和疑難案件,包括吉林省吉林市博物館特大縱火案、張君等人系列持槍殺人搶劫案、河北省石家莊市“3.16”系列爆炸案、遼寧省大連市5.7空難案、陝西衡山縣“7.16”爆炸案、周克華蘇湘渝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等。

烏國慶曾被國務院授予 “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二級英雄模範”稱號;被人事部評爲“全國優秀專業人才”;榮獲第四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評選活動終身成就獎;多次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

講述

在現場一待就是幾天幾夜

一句話挽救現場民警生命

6月26日舉行的追思會上,有多位公安部同志講述了自己與烏國慶一起工作的經歷。“我覺得有些人來到人世間就是帶着使命,烏老就是帶着偵查犯罪、打擊破案、伸張正義的使命,他很好地完成了這個偉大的使命。”公安部國際合作局東盟處處長仵建民說。

仵建民從1998年大學畢業就一直跟着烏國慶辦案,直到2009年。仵建民說:“以前偵查破案的資源不如現在,就是在小山一樣的廢墟里人工篩選出非常小的證據,在現場一待就是幾天幾夜,我自己作爲一個年輕人都覺得堅持不下來,但他作爲一位70多歲的領導永遠都是在偵查一線。”

烏國慶被返聘後,已經70多歲的他仍舊是每天早早就騎車來到公安部開始一天的工作。每次有大案要案發生,一個電話,已經70多歲的他就立刻和民警們一起趕赴現場。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忠義回憶說,2012年7月,刑偵局在四川組織偵辦蘇湘渝持槍殺人搶劫系列案件期間,天氣異常炎熱,考慮到烏老年紀大身體差,建議他多休息,關鍵時刻再幫着研究研究、把把關,但烏老哪也不去,謝絕一切特殊照顧,全程參與案件研究,堅持和大家一塊翻山越嶺,實地踏勘現場。

在追思會上,有民警提到,在偵辦一起發生在重慶的爆炸案時,烏國慶和大家一起趕赴現場,他以自己的經驗判斷,建議大家不要啓動現場電源,用切割機切割捲簾門,並用自帶電源進行現場勘查,避免落入犯罪嫌疑人妄圖造成更大破壞的現場。沒想到,進入現場後勘查發現,電閘真的連接着爆炸裝置,如果當時直接開電閘會立即引爆,在場的民警將無法倖免。

作風

嚴於律己從不搞特殊化

摔傷後骨折也堅持講課

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忠義與烏國慶最早認識是在2002年末,在幾次合作辦案的過程中,劉忠義深受烏國慶器重,成爲了烏國慶的“愛徒”。

在追思會上,劉忠義回憶了自己和烏國慶在生活上的幾個故事。2005年夏天,烏國慶去黑龍江出差,當時是夏天,去的時候還穿着短袖,不料天氣突然轉涼。考慮到烏國慶的身體,劉忠義給他買了件260塊錢的夾克衫。“他一定要問清楚是不是我買的,要我去開發票,看了發票相信是我買的,而且一定要把錢給我。”

2008年,烏國慶搬家,劉忠義看到烏老家裏書櫃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比較舊了,就想着送個書櫃給他,於是花了800塊錢買了書櫃。但烏國慶堅持要看發票,把錢付給了劉忠義。

“後來我到部刑偵局工作後,每次出差回來,都會抽空去看看他,買點水果,也會習慣性地帶上發票。”劉忠義說。

“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從來不搞特殊化,不管去哪兒出差,他總是反覆叮囑我,讓我告訴當地,喫飯要簡單,工作完了就走。”劉忠義回憶說,一次烏國慶前往外地講課,臨行前在北京騎自行車不小心摔了一跤,他硬是沒和任何人說,忍着腰痛堅持把課講完,回京後一檢查,尾椎塌陷性骨折,在醫院和家裏躺了一個多月。

劉忠義說:“什麼是刑偵‘泰斗’,我想他應該具備兩個基本要素。第一,他對刑偵事業有着巨大的奉獻、卓越的建樹;第二,他在人格上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

辦案傳奇

憑藉現場一包鹹菜鎖定犯罪嫌疑人

1997年退休後,被公安部刑偵局返聘的烏國慶仍然戰鬥在偵破大案要案的第一線。他在現場辦案凡事親力親爲的狀態,讓人們很難意識到這已是一位退休老人——

下了飛機火車不先聽彙報,從來都是直奔現場;

在現場要親自看、親自摸、甚至要親自聞一聞;

盛夏時節,不顧阻攔跳下1米多深的爆炸坑,趴在坑底細細篩查;

寒冬臘月,帶着年輕人一道在刺骨的冷水中清洗爆炸殘渣,找尋蛛絲馬跡;

2007年,山東發生一起滅門慘案,家裏女主人、老人和孩子三代人被殺。在案發現場,一包不起眼的鹹菜引起了烏國慶的注意。

經過檢測,這包鹹菜與被害人家中大缸裏醃的鹹菜一模一樣。根據這包鹹菜被丟棄的位置和其他因素,烏國慶分析鹹菜是被害人送給兇手的,這名兇手應該是被害人的親戚。

按照這個方向,犯罪嫌疑人很快被鎖定並抓獲。

一包鹹菜、一節電池、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複雜的案發現場,許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都逃不過烏國慶如炬的目光。他從細微之處發現的線索,往往爲案件偵破找到至關重要的突破口,指明正確的破案方向。



徐萌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徐萌_NN74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