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香港藝術中心主辦「新浪潮.新海岸:戛納導演雙週50遇見香港電影」上週在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落下帷幕。本次活動邀請臺灣資深影評人及策展人聞天祥來港分享及開辦工作坊。他直截了當指出:「所謂新浪潮,就是有不滿所以有革命,有革命纔有新浪潮。因此不滿什麼,創造什麼,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臺灣資深影評人及策展人聞天祥認爲「新浪潮」是一種「革命」

戛納電影與香港電影的「潮流」

本次電影放映挑選了首屆戛納導演雙週選映的經典作,以及多部香港電影,其中包括三出曾入選戛納導演雙週的作品,以放映組合形式作對比呼應。聞天祥對於是次影展概念讚不絕口,直言:「策劃電影展和電影獎項,好玩的地方在於互相參考。」他強調新浪潮的重要性。提到一次由法國舉辦的影展,以「影響新浪潮的」和「新浪潮影響的」爲題,「這不單純是呈現新浪潮作品,而是放映一些昔日影響新浪潮的經典作品,以及後來受新浪潮所影響的新片,由此梳理前後的關係,這個觀點很有趣。當然這也考驗入場觀衆,必須要對電影歷史有一定的認識。」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新浪潮.新海岸:戛納導演雙週50遇見香港電影」活動海報

「如果說戛納電影與香港電影的對照,兩者都是一股潮流。」他以是次放映的香港電影爲例,「這次選的不只是舊的香港新浪潮電影,也有近幾年的作品。這也是一種自我勉勵,如果許鞍華的『胡越的故事』是新浪潮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影響重大,那麼近年的『樹大招風』又有沒有能力形成當年新浪潮的啓發或影響呢?不過我認爲,這要交由香港電影自己去回答這個問題。」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聞天祥認爲本次影展可以帶出戛納與香港電影兩種「潮流」的相互影響,彼此間亦可互相參考。

新晉導演的電影舞臺

聞天祥觀察到華語片的質量出現改變,坦言:「當我們說一些香港的大導演已經不再拍純粹的港產片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焦慮,因爲這樣反而能夠看到一些香港新晉導演的作品。他們現在都有了舞臺,譬如大家都很關注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而且近幾年的作品都十分有質素。」他出任金馬執委會執行長多年,直指2016年是香港電影很重要的一年。「我在那一年同時看到『樹大招風』、『點五步』、『一念無明』及『十年』,當時我覺得香港電影十分厲害,我想許多臺灣影評人都有同感,怎麼香港這一年爆發出這麼多新導演的作品?而且相比之下,那年臺灣就沒有很多新導演的電影。」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在當年的第53 屆金馬獎上,黃進憑「一念無明」獲得最佳新導演獎項,「樹大招風」則囊括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剪輯。聞天祥對此表示:「這是最好的表態。我們的確可以看到,那一年的香港電影都很有活力地與香港社會對話,這對臺灣來說也是很大的刺激。」他不忘笑言:「後來臺灣有了『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算是扳回一城吧!哈哈!」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他指出,影展最重要的功能是呈現這些對照和比較。「可以是戛納與香港新浪潮作品的對比,或是從金馬獎中看到香港跟臺灣的比較,這般起起伏伏,不也就像一股浪潮嗎?如果它能夠持續有翻滾的,讓大家一直期待有更多好的作品,那就成了海洋。」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新浪潮.新海岸:戛納導演雙週50遇見香港電影」活動海報

法國戛納導演雙週一直被視爲國際間首屈一指的電影盛事之一,對香港及國際電影界都有很大影響。適逢其邁入五十週年,香港藝術中心推出「新浪潮•新海岸:戛納導演雙週50遇見香港電影」活動,放映約二十部來自十個國家及地區的不同電影,力圖展示本地和國際電影活動如何塑造電影文化、市場與行業,並協助新晉電影人透過電影界等活動獲得創作啓發和發展電影事業。

此次共有八組電影進行對應播映,主題分別是來去潮、青春像、男女相、動異夢、叛主流、莫做作、大歷史、罪與罰。他表示,很多當時未獲反響的影片,若干年後都成爲了不可忽視的電影,希望如今香港年輕導演的佳作在日後也能令人回味。六位香港導演麥當雄(《停不了的愛》)、劉成漢(《慾火焚琴》)、黎妙雪(《玻璃少女》)、許學文(《樹大招風》)、黃偉傑(《樹大招風》)、江記也親臨現場分享創作經驗。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左起:劉成漢、麥當雄、黎妙雪、黃偉傑、許學文、江記

《樹大招風》的兩位導演許學文與黃偉傑則表示,拍攝時沒想到《樹大招風》會收到如此多的關注,原本以爲題材太過本土,香港以外的觀衆觀影時會感到困惑,但映後反應讓他們意識到,只要能喚起共鳴和凸顯特色,不需要考慮太多,或是提早劃分界限。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黃偉傑(左)與許學文

除電影放映外,「新浪潮•新海岸:戛納導演雙週50遇見香港電影」還請來一衆本地及海外電影人於映後談與觀衆交流,亦設由海外及本地嘉賓探討影展文化和運作的座談會、電影報導與評論工作坊以及電影調光大師班,邀請到來的嘉賓包括戛納導演雙週聯合創辦人皮亞亨利•達努(Pierre-Henri Deleau),臺灣資深影評人、電影策展人聞天祥、法國調光師約夫•摩爾等。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新浪潮.新海岸:戛納導演雙週50遇見香港電影」活動海報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聞天祥(1969年11月21日-)是臺灣著名影評人及作家。16歲開始發表電影文字,20歲起擔任臺灣報章雜誌影評人及專欄作家,並以《蔡明亮研究》取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擔任五屆臺北電影節節目策劃(2002-2006)、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國內外電影獎評審。2009年被侯孝賢延攬出任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首席執行官,2010年帶領工作人員創辦金馬奇幻影展。並於臺灣藝術大學、政治大學任教[2]。個人著作包括《孵一顆電影蛋》、《影迷藏寶圖》、《書寫臺灣電影》、《光影定格:蔡明亮的心靈場域》、《影迷的第一堂課》、《過影:1992-2011臺灣電影總論》等電影專書。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導筒」微信號 directube

80位中國導演談審查

有革命纔有新浪潮

長按二維碼隨意讚賞

推廣/合作/活動

加微信號:directube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