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温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在同年九月,跟身旁心腹计议,杀了黄巢派在身边的监军使严实,率领同州军民投降了王重荣。八月,唐朝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李思恭驻扎在东渭桥,黄巢派朱温前去抵御,到九月,朱温在东渭桥一带大败李思恭、李孝昌等人。

黄巢反唐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因为他再次逼得唐天子逃离长安,而在黄巢崛起的过程中,一个小混混朱温也成长了起来。

朱温出生在一个普通百姓家里,父亲朱诚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陷入困顿,母亲王氏只好带着朱温兄弟改嫁给了萧县人刘崇,朱温兄弟能得到的待遇,也就是糊口而已了。


小兵朱温跟着黄巢反唐,转身就成了唐朝大将军


朱温长大后,没有跟其他乡民一样,干农活或做点小生意养家,而是整天以自己打架厉害洋洋自得,乡亲们大多都讨厌他。

朱温的二哥朱存跟他一样,好勇斗狠,大哥朱全昱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为人还比较诚实厚道,三兄弟里面,朱温是最凶猛强悍的。

刘崇认为朱温太懒,而且还经常惹是生非,就多次斥责他,还曾鞭打过。

只有刘崇的母亲从小就怜悯朱温,亲手给他梳理头发,并告诫过家人:“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

明明是个不争气的混小子,刘崇的母亲为什么说他不是一般人呢?大家都不理解,要老人家说个理由出来,老太婆回了这么一句:“我尝见其熟寐之次,化为一赤蛇。”

原来,老人家是把朱温当白素贞的同伴了,这话大家都不相信,悦史君当然也不相信,要么老人眼花,要么就是朱温的恶作剧啊!

唐朝干符年间,关东地区因连年饥荒,出现了成群的盗贼,黄巢趁机崛起于曹州、濮州一带,有数万饥民自愿追随他反唐。


小兵朱温跟着黄巢反唐,转身就成了唐朝大将军


唐朝干符四年(877年),朱温告别刘崇一家,和二哥朱存一同投入黄巢军中。

黄巢攻打岭南时,朱存战死,朱温则因打仗勇猛,多次获胜,得以补缺被提升为队长。

唐朝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黄巢派朱温领兵驻扎在东渭桥。

当时,夏州节度使诸葛爽率部驻扎在栎阳,黄巢命朱温劝降诸葛爽,诸葛爽果然投降了黄巢,朱温顺利完成了任务。

唐朝中和元年(881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命他进攻邓州,朱温随后攻下了邓州,俘虏邓州刺史赵戒,稳定了黄巢政权东南面的局势。

同年六月,朱温回到长安,黄巢亲自到灞上慰劳他。

七月,黄巢派朱温向西到兴平,抵御从邠、岐、鄜、夏等地调集的唐军,朱温在每一个战场都立有战功。

八月,唐朝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李思恭驻扎在东渭桥,黄巢派朱温前去抵御,到九月,朱温在东渭桥一带大败李思恭、李孝昌等人。

十一月,朱温在富平再次大破李孝昌、李思恭等人,两人溃不成军,只好逃回了各自的藩镇。

唐朝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让他自己去攻取同州。

朱温率部从丹州南下,先攻占了左冯翊郡,接着攻克同州,同州刺史米诚逃奔河中。

当时,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下有数万人,还跟其他诸侯聚集在一起,图谋收复同州。

朱温的地盘跟王重荣的边界相接,双方多次交战,朱温不是王重荣的对手,王重荣还挑选精兵三万攻打朱温,朱温很害怕,将舟船全部凿沉在河中。

于是,朱温就向黄巢请求支援,但连上了十次表章,都被黄巢的左军使孟楷隐瞒下来,黄巢看不到表章,也就不知道朱温的情况。

朱温本来就很着急,这时又听说黄巢自身很窘迫,将帅们也是离心离德,朱温认定黄巢必将失败。

朱温的手下谢瞳也劝他反正降唐:“黄家起于草莽,幸唐衰乱,直投其隙而取之尔,非有功德兴王之业也,此岂足与共成事哉!今天子在蜀,诸镇之兵日集,以谋兴复,是唐德未厌于人也。且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

谢瞳认为,黄巢是乘唐朝衰乱才崛起的,现在唐僖宗在四川,各地唐军都支持他,朱温在外面为黄巢卖命,黄巢却只听信小人之言,不能继续跟随黄巢了。

朱温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在同年九月,跟身旁心腹计议,杀了黄巢派在身边的监军使严实,率领同州军民投降了王重荣。


小兵朱温跟着黄巢反唐,转身就成了唐朝大将军


西面行营都监使杨复光想要斩杀朱温,王重荣阻止道:“今招贼,一切释罪。且温武锐可用,杀之不祥。”

王重荣保下了朱温,朱温马上认王重荣为舅父,王重荣也在当天就写好奏章,派人快马加鞭给唐僖宗送去。

躲在蜀地的唐僖宗看了王重荣关于朱温投降的奏章,跟周围大臣高兴地说道:“是天赐予也!”

于是,唐僖宗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还给他赐名叫全忠。

对于唐僖宗来说,朱温作为黄巢的大将归降,就是唐朝的忠臣,但这实在是历史的一个玩笑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