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分的登山愛好者在攀登中都經歷了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經歷過的困難,痛苦,和折磨(這句話登過高海拔的人都明白)而當我們的身體受到極限挑戰的時候,心理開始發生變化,會變得恐懼,會慢慢感受到威脅,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因爲恐懼而情緒波動,可能選擇不恰當的決策,要麼輕易放棄,要麼過分執着。在登山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不管是我,還是第一次攀登中的愛好者,重要的是保持平靜的心態,才能作出得當的選擇。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引言

攀登是一次思想和現實的碰撞,這種碰撞既包括客戶自身的內心的衝突,因爲攀登本是一個重新認知自我和世界關係的過程,也包括客戶與我們的(這是客戶第一次攀登高海拔雪山),這是一種敞開心扉的交流,因爲真實而變得格外重要。在攀登前,客戶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準備,包括聘請私教訓練、包括裝備的準備,而在攀登的交流中,客戶的一些想法,也引發我我想了很多,於是我將這些想法整理出來,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開始天氣還是不錯的,陽光和海子都很漂亮

爲什麼寫這篇文章

2019年6月5日,我帶客戶去雀兒山,6月並不是雀兒山的傳統的登山季,本次攀登是客戶定製的活動,只帶1位客戶,自由之巔2個教練,我和亞果。或許有些人認爲李宗利已經很少帶隊,作爲一個登山愛好者,每個月都要進行攀登(不論是商業帶隊還是自主攀登)這是我給自己的一個要求,這既是讓自己對登山永遠保持熱情的一個基石,也可以通過帶隊攀登更清晰的瞭解客戶的感受、需求等,以便不斷的調整,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赤腳大仙到訪

在十數年的攀登生涯中,我很多時間都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沉浸在自己的認知裏,試圖用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去改變大多數人的想法,和對登山的態度,而我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錯誤或者不當的思想,通過這次活動更進一步的驗證了我的錯誤,我需要跟很多人道歉並道謝。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C1營地就只有我們3人

很多客戶來進行登山這項運動的時候,事業和人生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價值觀,在這個層面上以及由此帶來的對於登山的理解,我現在想來應該是“君子和而不同”,是相互瞭解、欣賞的交流狀態,但關於登山的一些知識,屬於客觀的知識性的信息,是每位客戶在攀登前需要了解和準備的。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爲什麼開始攀登天氣就會變差

這篇文章寫了啥

關於雀兒山的文章和攻略已經太多了,我就不再贅述,我主要想從幾個方面來講述:第一是思想和認知上的衝突,第二是關於戶外品牌的選擇,第三是關於恐懼與自我突破,第四關於信任,第五是關於到底是自己爬上去的還是被人拽上去的。我希望通過以上幾個角度讓大家更清晰的瞭解,在攀登或者從事登山運動的參與中,作爲一個新人或者初學者,大家努力需要去避免的一些誤區,進行更好,更恰當的準備。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自拍偶爾也不可少

01

思想和認知上的衝突

我一直覺得登山是很苦很累的,雖然現在的攀登對我來講已經沒那麼苦那麼累了,但是我還是會全力的去準備、去訓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的準備,因爲登山面臨的不只是困難,還包括風險,這種風險需要通過我們自身的不斷努力和了解才能把它降到最低。登山公司要有能力有責任保障客戶的安全,但成年人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即保證自己在山野中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你的知識、信息、心理以及體能等方面的準備,這是我們登山者應有的一種態度。我引用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當苦難出現,你就要戰鬥到底,如果你訓練有素,將得以生還,否者大山將把你收爲己有。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線路結組

我們參與的大部分體育運動包括羽毛球,乒乓球,高爾夫球,這些都需要我們花時間和經歷去了解和學習。而這些運動運動本身並不會造成致命的傷害。但是反過來看,登山可能會帶走我們的生命,而大家卻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準備,不只是體能上的準備,還包括很多知識上的學習,裝備的使用等等,戶外運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學習和準備的過程。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另一個方面很多人把登頂作爲必須完成的目標,和最終目標。在攀登雀兒山時,客戶說“對你們只是百分之一,對我而言卻是百分之百”。事實確實很殘酷,客戶放下工作,千里迢迢花了很多錢來登山,不論因爲什麼原因,天氣也好,身體狀況也好,沒有登頂都是非常遺憾的,我們會在安全的前提下,盡力協助客戶登頂,但安全永遠是高於於其他目標之上的。山永遠在那裏,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對客戶的安全負責,每個人也對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所以我個人認爲,全身而退纔是我們的目標,攀登過程中的感悟和體驗纔是最重要的,而登山是能夠得到心靈的震顫的,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心態和對世界的理解,這纔是登山的意義所在。

02

關於戶外品牌的認知

有時候客戶看到我的裝備和服裝品牌,認爲是不能保障安全的,首先說下服裝面料的問題,作爲一個登山者,需要了解的產品面料的功能特點,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合理選擇。比如衝鋒衣常用的戈爾面料,不管是凱樂石也好,還是始祖鳥也好,其面料的功能性是一樣的,其性能都足夠保障攀登中的需求。然後再就是技術裝備的問題,作爲一個從事了十年的攀登人,我喜歡用得順手的裝備,因爲每一個鎖,每一個細節我都熟悉,鎖釦多少圈可以鎖住,重量怎麼樣,開口多大都已經習慣,這些裝備在磨損到一定程度前是不影響安全性的,我們每次攀登前也會檢查裝備的使用情況,而一個新產品到手裏需要幾次攀登才能夠熟悉和磨合,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的攀登中,我不願意去承擔這樣的情況。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對於大部分的攀登愛好者而言,他們實際使用、體驗不同品牌、不同科技面料的機會很少,只能依靠品牌作爲選擇的依據,有些人都認爲鳥的產品纔是好的,國產的就很差,不能用,這不得不說的是一種認知的誤區。戶外裝備的選擇,需要更多考慮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所需要的功能性,第二材料,第三重量,第四設計的合理性,第四穿戴的舒適性。現在國產品牌的面料實際和國際一線品牌的面料已經一致了,但是在設計、品牌等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差異,這種差異你是否願意花兩倍的價格去購買就看各人的情況了。

03

關於恐懼與自我突破

在實際攀登中,不能清晰的認知自身的身體情況和外部環境的危險是大多數愛好者面臨的問題。大部分的登山愛好者在攀登中都經歷了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經歷過的困難,痛苦,和折磨(這句話登過高海拔的人都明白)而當我們的身體受到極限挑戰的時候,心理開始發生變化,會變得恐懼,會慢慢感受到威脅,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因爲恐懼而情緒波動,可能選擇不恰當的決策,要麼輕易放棄,要麼過分執着。在登山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不管是我,還是第一次攀登中的愛好者,重要的是保持平靜的心態,才能作出得當的選擇。比如由於天氣原因需要教練調整路繩,這個過程中可能讓客戶等了一個小時,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就可以找到很好說服自己的理由,就是我太冷了我等了一個小時,所以我選擇放棄,這個原因完全是組織者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再比如位客戶鞋壞了,教練讓他下撤,他很不甘心,說我沒問題鞋也沒問題,只是教練沒給我機會。而作爲一個從業十年的登山者,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沒問題,我技術沒問題,我體能沒問題,但攀登不只是需要其中一項能力,還需要同時具備很多其他的因素,其中任何一項因素出現變化,都有可能無法順利登頂,特別是一些困難線路的攀登的各方面都需要調整到最好纔可能完成攀登。技術和體能只是商業攀登的一個基礎條件,希望這一點大家不要忽略。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在實際的商業活動中很多的初級愛好者都會爲明天的情況產生莫名的擔憂,他們擔心自己的體能好不好,擔心自身會不會睡得好,是不是喫得下。他們總是會擔憂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是否會到來。而我十年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實際上登山是一項很奇怪的運動,它有別於其他的運動,比如跑步如果你血糖很低,你很餓,你真的就沒力氣跑步。但是登山不同,我們基本上在山上不怎麼喫東西,或者喫得很少,但是我們一樣的有力氣去進行攀登,雖然這個攀登會很喫力很累。我有一個朋友也是客戶,他和我登不管是阿尼瑪卿還是大瑪雅都是喫什麼吐什麼,阿尼瑪卿三天什麼都沒喫,但是還是一樣的完成了攀登。另一個情況就睡眠,通過實際的經驗大部分人在登頂前的一晚都幾乎等於沒有睡眠。但是他們每個人都能完成14個小時以上的攀登。這是很多人事前都不敢想象的。但是他們能完成了很多人還負重。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自身的潛力,往往很多時候都會讓自己喫驚,並且會超出我們自己的想象。

04

關於信任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風景還是很美的

這次的雀兒山攀登我的客戶對我產生了懷疑,懷疑的原因起源於大霧和下雪,造成了我們登頂的整個能見度不超過30米,所以我很多時候都需要停下來等霧氣稍微散去能看見東西才能行進,我們可能走半小時就要等二十分鐘,而這樣的情況多了以後就產生了懷疑:李宗利是不是太久沒有帶人了,找不到路了。這個想法我特別能理解,而同樣的很多年前的一個客戶說的一句還能清晰的在我腦海裏:信任某一個人並不是一句話,需要很長時間的搭檔和磨合才能建立。而攀登中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信任往往又打破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因爲城市裏的生活競爭太激烈,人與人之間完全沒有信任感,都具備防備之心,人和人的接觸都是無事獻殷勤。而需要在很短的時間裏達到對嚮導的信任這本身就是很困難的。但是這也是登山能吸引大家的原因之一。當在不斷的合作和攀登過程中,經歷了困難,經歷了磨難,慢慢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心靈的交匯,將讓大家更熱愛攀登。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05

關於到底是自己爬上去的還是被人拽上去的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積雪太厚,決定放棄最後一段攀登

在攀登中不斷的聽到一個問題:你能把我拽上去嗎?我說我不能。聽說某某隊把180斤的胖子都拽上去了。你爲什麼不能?我不知道作爲登山愛好者怎麼樣想。我自己覺得很怪,在我的理解裏,登山不是自己手腳並用的攀登上去嗎?如果要使用外力,可以坐直升機,也可以找人背或者抬。但是到現在爲止我知道登頂珠峯的沒有一個人是抬上去的,都是自己走上去的。但是我知道有人被抬下來。如果上去的目的只是爲了向朋友圈炫耀,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也有很多事情比登山還要酷。我這裏很贊同你自己完成了一個牛逼的攀登或者突破自我,應該向身邊的人炫耀的。但是如果我們自己都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正常狀態下完成的事情,就沒有什麼好特別炫耀的。雖然沒有值得炫耀的,但是並不能掩蓋登山是一項非常酷的運動,這項運動本身就散發着一些吸引人的光芒。在這項運動中,體驗內心的變化,突破自我的陶醉,完成目標的喜悅,這些都值得分享和炫耀。而山頂的照片只是一個佐證,證明自己做到了,做到了突破,做到了超越,不管超越的是你的朋友圈還是你自身的生活,這些都是值得驕傲的。從很多人的語言裏所謂的拽上去,我感知到缺少敬畏。缺少對登山這項運動的敬畏。登山的精神是什麼: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克服萬難。當登山失去這些,是否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和意義。登山我個人認爲除了這些我個人認爲還有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自我瞭解,我們通過行爲不斷了解自己能做什麼,身體會有什麼變化。通過環境不斷了解大自然。這是一個奇妙而新奇的過程,攀登總是懷有激情,總是很多的未知,還偶爾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極度危險,造成一些腎上腺素的分泌,這些都是攀登吸引我的原因,而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這些,攀登的樂趣也會減少很多。大部分人都更容易沉慶在自我突破的喜悅中,這種喜悅比頂峯的風景更能讓人愉悅並持續更長時間。

結語

寫這個文章的出發點,只是發現了一些想象並闡述我的觀點,在這裏並沒有批判和對錯之分,也沒有好壞之分。完全出於一個登上人的個人認知。如若有價值忘大家傳播,如有不恰當歡迎指出。

往期回顧:

2019自由之巔全年攀登計劃https://mp.weixin.qq.com/s/2b1Ekha-8uKcMVCiuBMFrg

李宗利登山人生(一)https://mp.weixin.qq.com/s/_zXsVccqaVmr7ZC-tv9dcQ

李宗利登山人生(二)https://mp.weixin.qq.com/s/esM7voLzwjIOtaikWViYKw

李宗利登山人生(三)https://mp.weixin.qq.com/s/4KriCMz9sSEwPggxJMwZkQ

李宗利登山人生(四)https://mp.weixin.qq.com/s/jZLLxx0GN3arR1fRz9r0OQ

李宗利登山人生(五)上https://mp.weixin.qq.com/s/cKKLfk7HGqzYl-o6Zad8lQ

李宗利登山人生(五)下https://mp.weixin.qq.com/s/AecIOlLOQI1HciruoooDtA

登山人生番外篇—CMDI囧事大爆料https://mp.weixin.qq.com/s/fKbLXjxeDxU8fzGe_JzsNw

6000米的山,怎麼選?https://mp.weixin.qq.com/s/s_DmHhBiJvDmgCx3a0Lp5w

自由之巔團隊介紹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阿式登山 / 商業攀登 / 技能培訓 / 服務定製

貢嘎登頂團隊

多座新山峯新路線開發

中國阿式攀登的倡導者

致力於推廣阿式自由、高效、安全的攀登理念

讓客戶在攀登中獲得成長和快樂

感謝凱樂石品牌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合作伙伴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歡迎更多夥伴加入我們,共同推動登山運動發展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自由之巔House,隨時歡迎山友們光臨

辦公室地址:

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大道三段118號仁和春天大道別墅區39棟

座機/傳真:

028-89482725

海拔6000米之上的思想碰撞——如何更好的爲攀登做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