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少林功夫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正德十二年(1517),少林寺住持文載禪師將唐朝以來的以觀音菩薩願力爲核心的那羅延金剛神信仰,轉變爲緊那羅王神授少林寺棍法的武聖信仰,以此闡釋少林功夫,並激勵少林寺僧人習武。其中流傳至今的有四部重要的武術著作:明代釋洪轉的《夢綠堂槍法》、明代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闡宗》、清代吳殳的《手臂錄》和清代張孔昭的《拳經拳法》。

明代是少林功夫一個鼎盛時期。明朝時期,內憂外患,尤其是沿海的倭寇橫行,而軍隊腐敗,不堪一擊。少林僧人不忍見百姓受苦,毅然拿起武器,本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思想,加入到抗倭大軍之中。

少林僧人先後受到六次調用,屢建奇功,多次受到朝廷嘉獎。傳說中少林寺門前的石坑,就是用來插大旗的。當時的少林已經成爲中華武林執牛耳者,習武交流之人往來不斷,而少林功夫也隨着少林僧人的四處征戰,傳到了各地。

自正德至明末(1506-1644),少林寺成了全國最重要的武術交流傳播空間。其間至少存在10支武術系統或門派。

1.“周友、周參一洪轉、洪紀一廣按、廣順”:少林寺傳統武術系

2.“西天梵僧(喇嘛)一匾囤”少林寺→四川峨眉山一支。

3.“俞大猷一宗挈、普從”:少林寺→福建沿海一支。

4.“廣按一程宗猷”:少林寺→江蘇一支。

5.“洪紀一石敬巖一吳殳”:少林寺→江蘇一支。

6.匾囤→雲南雞足山一支。

7.坦然→伏牛山一支。

8.周友→山陝地區一支。

9.周友→雲南地區一支。

10.陳元→日本一支。

此時少林功夫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正德十二年(1517),少林寺住持文載禪師將唐朝以來的以觀音菩薩願力爲核心的那羅延金剛神信仰,轉變爲緊那羅王神授少林寺棍法的武聖信仰,以此闡釋少林功夫,並激勵少林寺僧人習武。

除了以言傳身教形態傳承少林功夫以外,武術套路和理論得到了空前發展,著述之繁,現已無法統計。其中流傳至今的有四部重要的武術著作:明代釋洪轉的《夢綠堂槍法》、明代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闡宗》、清代吳殳的《手臂錄》和清代張孔昭的《拳經拳法》。

至此,少林功夫已經成熟,而且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