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認證制度起源於20世紀初的英國,隨着時代的變遷,已成爲國際上通行的、用於產品安全、質量、環保等特性評價、監督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出版的《認證的原則與實踐》一書,將國際上通用的認證模式歸納爲八種。

國際上通用的認證模式爲八種,具體可歸納爲下表:

第一種認證模式——型式試驗。按規定的方法對產品的樣品進行試驗,以證明樣品是否符合標準或技術規範的全部要求;

第二種認證模式——型式試驗+認證後監督(市場抽樣檢驗)。這是一種帶有監督措施的認證制度,監督的方法是從市場上購買樣品或從批發商、零售商的倉庫中隨機抽樣進行檢驗,以證明認證產品的質量持續符合認證標準的要求;

第三種認證模式——型式試驗+認證後監督(工廠抽樣檢驗)。這種認證制度與第二種相類似,這是監督的方式有所不同,不是從市場上抽樣,而是從生產廠發貨前的產品中隨機抽樣進行檢驗;

第四種認證模式——型式試驗+認證後監督(市場和工廠抽樣檢驗),這種認證制度是第二種和第三種的綜合;

第五種認證模式——型式試驗+工廠質量體系評定+認證後監督(質量體系複查+工廠和/或市場抽樣),此種認證制度的顯著特點是在批准認證的條件中增加了對產品生產廠質量體系的檢查評定,在批准認證後的監督措施中也增加了對生產廠質量體系的複查;

第六種認證模式——工廠質量體系評定+認證後的質量體系複查,這種認證制度是對生產廠按所要求的技術規範生產產品的質量體系進行檢查評定,常稱爲質量體系認證;

第七種認證模式——批量檢驗。根據規定的抽樣方案,對一批產品進行抽樣檢驗,並據此對該批產品是否符合認證標準要求進行判斷;

第八種認證模式——100%檢驗。對每個產品在出廠前都要依據標準經認可獨立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來源: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