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 利用他人去害人。这样的例子, 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作为一个计名, 出自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说的是宋仁宗年间, 宰相吕夷简、谏议夏竦、御史韩渎等人结党营私, 视主张改革的范仲淹为生死仇敌, 密谋将他除掉。韩渎说:“要杀仲淹何难!只恐廷臣不服。”夏竦说:“下官已经运筹好了。如今西北党项的赵元昊谋反, 其势极为猖獗, 朝廷打算选将兴师予以讨伐。恩相明天可以上奏皇上, 请求让范仲淹领兵以平元昊。这就是所谓借刀杀人之计, 各位以为如何?”


此后, “借刀杀人”作为一个计名, 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中, 王熙凤对自己的丈夫贾琏喜欢二房尤二姐和小妾秋桐心中嫉恨, 因此使用借刀杀人之计, 先借秋桐之手杀了尤二姐, 然后再将秋桐除掉。再如《通俗常言疏证·善恶》:“借刀杀人, 《鸾钗记》剧:‘亲娘专会借刀杀人。’《寻亲记》剧:‘员外专要借刀杀人, 使弗得的。’”

借刀杀人之计本是封建官僚之间相互利用、尔虞我诈的一种政治权术。把它引申到军事领域, 就是强调要善于借助第三者的力量, 制造和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矛盾, 分化瓦解敌人的力量, 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借”, 手段多样, 内容丰富。如《兵法圆机》中说:“古之言借者, 外授四裔, 内约与国, 乞师以救助耳。惟对垒设谋, 彼此互角而有借法, 借法乃巧。盖艰于力, 则借敌之力;不能诛, 则借敌之刃;甚至无财而借敌之财, 无物而借敌之物;鲜军将而借敌之军将, 不可智谋而借敌之智谋。吾欲为者诱役, 则敌力借矣;吾欲毙者诡敌歼, 则敌刃借矣。抚其所有, 则为借敌之财物;令彼自斗, 则为借敌之军将;翻彼着为我着, 因其计成吾计, 则为借敌之智谋。不必亲行, 坐有其事, 己所难借, 假手于人。敌为我资, 而不见德。我驱之役, 法令俱泯。甚且以敌借敌, 借敌之借, 使敌不知而终为我借, 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 则借法巧也。”

在战争史上, 使用借刀杀人之计的战例很多。特别是作为一种军事、政治兼用的间谍阴谋手段, 通过制造和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矛盾, 借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事例, 更是数不胜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曾成功地使用借刀杀人之计, 使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高级军事将领被斯大林处以极刑。


兵法三十六计之三 借刀杀人


1936年冬天, 苏联国内的肃反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无数无辜的共产党人被投进监狱, 不明不白地被枪决了。德国法西斯时刻关注着苏联国内形势的发展。一天, 盖世太保将一份情报送到了希特勒的案头上。这份情报说, 根据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有可能发动反对斯大林的政变。希特勒反复研究了这份情报, 觉得仅从这份情报分析就认定图哈切夫斯基会反叛的证据不足, 于是随手将它丢在一边。


兵法三十六计之三 借刀杀人


当他离开办公桌时, 又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这份情报。突然, 他灵机一动, 一个计谋涌上心头:不管图哈切夫斯基发动政变是真是假, 他作为苏联红军中一位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 将来必定是德国军队一个难缠的对手。如果乘此机会将他除掉, 不就等于扫除了德军进攻苏联时的一大障碍了吗?于是, 他急忙将情报头子海德里希召进办公室, 命令他组织“搜集”、编造图哈切夫斯基所谓的反苏“证据”。

海德里希在不长的时间里, 便炮制了大量“证据”。其中, 有伪造的图哈切夫斯基和他的同事们与德国法西斯高级将领之间制定政变计划的密信;图哈切夫斯基向德国法西斯出卖情报所获巨款的收据;德国盖世太保给图哈切夫斯基复信的抄本等等。接着, 海德里希指示手下情报人员, 把这些情报暗示给苏联谍报人员。不久, 苏联统帅部以300万卢布的代价, 通过谍报人员买下了这份假情报。

苏联最高当局虽然对这份假情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但最终还是没能识破希特勒的阴谋, 很快将图哈切夫斯基及涉嫌“谋叛”的8名高级将领逮捕。在军事法庭上, 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在大量的“证据”面前, 有口难辩, 只得听凭法庭的指控。整个审讯过程只用了十几分钟, 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即被以“里通外国的反叛罪”判处了死刑, 并在12小时内全部被枪决。

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权术, 还是作为一种军事或外交方面的谋略, 借刀杀人之计都曾被广泛运用。应该指出的是, 将这一计谋运用到对敌斗争中, 无可厚非。但是, 如果将其泛化为一种政治权术而运用于其他领域, 那么, 借刀杀人之计不仅不应该提倡, 甚至应该坚决摒弃。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话说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 分别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 不把卿相晏婴放在眼里。晏婴怀恨在心, 千方百计要除掉这三个人。他设计让景公给他们送去两个桃子, 然后让他们排定功劳的大小, 功劳大者才能吃桃。三人因此争执不下, 最后以性命相赌比拼谁最勇敢。为了证明自己最为勇敢, 公孙接、田开疆相继拔剑自杀。古冶子一看两个好友自杀, 羞愧难当, 也自杀身亡。三人死后, 齐景公悲伤异常, 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兵法三十六计之三 借刀杀人


后人有诗叹道:“步出齐城门, 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 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 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 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 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 国相齐晏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本人称得上是位计谋大师, 他赞颂了三位勇士, 斥责了晏婴之借刀杀人。的确, 仅仅因为一些小的矛盾或冲突而使用这种毒辣的计谋, 置自己的同僚、同事于死地,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都是不应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