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四军入鲁的部队迅即从淮南、淮北、苏中、江南调集, 由于当时要步行长途跋涉, 还要越过敌、顽封锁线, 于10月下旬陆续赶赴鲁南, 连同山东第八师, 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 (山东第四师因调至胶济铁路西段作战, 故未列入) , 辖第一纵队 (3个旅, 司令员叶飞, 政治委员赖传珠) 、第二纵队 (3个旅, 司令员罗炳辉, 政治委员赵启民) 、第七师 (3个旅, 师长谭希林, 政治委员曾希圣) 和第八师 (3个团, 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 , 共7万余人, 1946年1月7日改称山东野战军, 陈毅兼司令员, 黎玉任政治委员, 宋时轮任参谋长, 唐亮任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期间, 山东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较量的重要地区之一, 解放区遭到严重破坏, 兵员、经费、吃饭都很吃紧, 但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领导人, 仍以大局为重, 发扬革命风格, 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 尽可能地支持友邻地区和兄弟部队, 以求共同战胜困难, 去夺取胜利。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时, 山东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大的战略区之一。它控制了除济南、青岛等少数大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 拥有24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辖5个行政主任公署、22个专员公署和127个民主县政府;山东八路军发展到27万人, 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力量。

山东军民为新中国诞生作出的贡献


笔者与山东有很深的历史情结。我的家乡江苏省赣榆县是山东八路军于1941年春解放的, 与山东省莒南县相邻, 抗日战争年代属山东抗日根据地。我又是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前身的滨海中学培养的, 1945年1月调到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任缮写员而开始军事生涯, 后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任职, 见证了60多年前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指挥华东部队转战山东、挺进中原、攻克济南、决战淮海、进军江南的壮观场面, 目睹了山东民兵和支前民工随军转战、迎来新中国诞生的动人情景。近30年来, 我从事中共党史、军史研究, 从中又接触到更多的史料, 当年战争烽火的情景时常在脑海中涌动。

山东军民全力支持开辟东北解放区

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山东军民对东三省人民饱受日军铁蹄的苦难深表同情, 当得知要开辟东北解放区时, 山东军民全力支持, 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一) 尽可能多地派部队进军东北

1945年8月上旬, 抗日战争发生急剧变化, 苏联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苏军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猛烈进攻, 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接连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作战, 其中8月11日发出的第12号命令指出:“原东北军万毅所部, 由山东、河北现地, 向辽宁进发。”1胶东区党委根据山东分局指示, 派吕其恩、邹大鹏率1个连带着电台, 渡海到辽东半岛进行战略侦察。他们到那里后积极展开活动, 发现苏军当时只占领大、中城市, 广大乡村和中、小城镇均未占领。吕、邹所获情况, 由山东军区于8月下旬转报中央2。8月29日, 中共中央发出迅速派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 要求山东派干部和部队如能从海路进入东北三省活动, 则越快越好。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在莒南县大店召见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长万毅, 传达中央指示精神, 确定以滨海支队为基础, 再由鲁中军区调1个团, 组成东北挺进纵队, 万毅任司令员, 周赤萍任政治委员, 辖2个支队, 3500余人。万毅所部于9月2日由滨海地区出发, 24日从胶东渡海, 25日踏上东北大地。这是山东军区派出的第一批到达东北的部队。

9月11日, 中共中央电示山东分局:“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以前的时机, 迅速发展我之力量, 争取我在东北之巩固地位, 中央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12个团共2.5万至3万人, 分散经海路进入东北活动, 并派萧华前去统一指挥。”3萧华率山东军区机关干部和部队1000余人, 于9月下旬由胶东渡海挺进东北。9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指示:“目前我党对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的坚决的争取东北, 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力量。”要求华北、华中应派遣100个团的干部迅速到东北, 其中山东30个团4。山东军区迅速调集和组织30个架子团6000多名干部很快赶赴东北。

9月19日, 中共中央发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 确定了“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和发展东北、巩固华北、坚持华中的战略方针, 调整了战略部署。其中明确:罗荣桓率山东分局、军区机关大部及山东军区主力, 开赴东北;华中局移山东, 与山东分局合并组成华东局;新四军军部移山东, 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记陈毅和新四军政治委员、华中局书记饶漱石均到山东, 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工作。山东军区遵照中央指示, 迅速调集山东解放军8个主力师中的6个师, 即第一、第二、第三、第五 (欠第十三团) 、第六、第七师和警备第三旅、渤海新编师、两个海防支队, 约6万人, 分批开赴东北。其中, 位于滨海军区的第一师, 由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率领, 共7500人, 经冀东于11月21日进至锦州以西地区;第二师7500人, 由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率领, 乘船于10月30日在大连庄河登陆, 11月上旬到达沈阳以西地区。位于鲁中军区的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共1万余人, 由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领, 于11月中旬渡过渤海, 12月初到达辽阳、鞍山地区。位于胶东军区的第五、第六师1万余人, 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率领, 从海路于10月24日抵达营口地区。位于渤海军区的第七师和新编师1.3万余人, 由司令员杨国夫和副政治委员刘其人率领, 走陆路经冀东于10月下旬至11月初先后到达山海关、古北口地区。罗荣桓在同陈毅交接工作后, 率山东分局、军区机关大部和教导团、特务团等4000余人, 于10月24日离开临沂, 11月5日从黄县龙口渡海赴东北。此外, 山东军区还调去20个基干团和大批干部, 他们都成为东北部队发展壮大的骨干, 共9万余人。其中主力6万余人, 占当时各战略区调往东北的11万部队中的一大半。

当时山东调往东北的部队, 除整师、整旅、整团者外, 临时调去成连、成营的地方武装未计算在内。据时任滨北军分区政治委员的刘西元告诉笔者:他接到要他去东北的电报, 可未讲带部队, 当他到胶东要渡海前, 才知道他到东北后要独立开辟地区, 就由胶东军区临时就近给他派了1个营随行, 他就靠这个营打开了辽东通化地区的局面, 那个营很快发展成为独立师, 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的1个师 (后改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的1个师) 。这说明山东各级领导对派部队开辟东北解放区的热情是非常高的。

(二) 阻滞国民党军沿津浦铁路进兵东北

1945年10月上旬, 蒋介石趁津浦铁路尚能通行之机, 令国民党军在沿途日军掩护下, 由徐州向济南进发。其中由东北军改编的第十二军霍守义部于10月11日到达济南, 由伪军改编的第五路军吴化文部主力进至滕县一带, 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部进至临城 (今薛城) 一带。10月12日, 陈毅、罗荣桓、黎玉等接到中央军委电示:“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 就是截断津浦路, 阻止顽军北上, 并力求消灭北上顽军一部或大部。为此必须立即组织一个强大的突击力量, 布置于徐州以北、济南以南适当位置, 控制铁路一段, 创造战场, 以便打击北上顽军。”要求将鲁中、鲁南等地主力集中, 加上新四军北上的两个旅, 组成一强大野战军担负此任务5。鉴于破击铁路作战紧急, 陈毅、黎玉于10月15日率野战指挥部赶赴鲁南前线, 指挥山东军区部队于10月18日先行打响。鲁中军区第四师和已确定调赴东北尚未开动的第三师, 攻占大汶口及附近地区, 向南扩展攻势;鲁南军区第八师攻克邹县城和附近车站、据点, 歼日军400余人、伪军800余人, 破坏铁路数十公里。渤海军区部队破击了济南至德州段铁路, 使已到济南、准备赶赴东北的顽军第十二军无法再沿津浦铁路北运。胶东军区部队破坏了胶济铁路东段, 对沿铁路西犯的顽军实施反击, 歼其800余人。

10月19日, 中共中央致电罗荣桓即转陈毅、黎玉并告华中局:“陈、黎组织津浦战役, 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望陈、黎精心计划, 组织一支至少3万5千至4万人的野战军, 在徐州、济南间适当地区占领铁路一段并向南北扩大占领区……打一个开始的好胜仗。”610月22日, 中央军委致电新四军并告罗荣桓、陈毅、黎玉, 通报陈、黎指挥部队在鲁南邹县、大汶口等地破击铁路的情况后, 要求“必须集中强大的野战军, 山东、华中各须有一个至少3万5千至4万人的野战军”, “山东、华中均须以连续战斗各歼灭4万至5万顽军为目标”, “山东、华中两地只应该各有一个主要作战方向”7。10月24日, 中共中央在致陈毅、黎玉并告华中局电中指出:“华中部队大调动之后, 可能影响人心动荡。又华中可能为蒋介石最先向我进攻之地……故必须首先在华中组织一个强大的野战军。”8中央和军委连续电令, 既指明了山东和华中组建野战军的重要性、紧迫性, 又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新四军入鲁的部队迅即从淮南、淮北、苏中、江南调集, 由于当时要步行长途跋涉, 还要越过敌、顽封锁线, 于10月下旬陆续赶赴鲁南, 连同山东第八师, 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 (山东第四师因调至胶济铁路西段作战, 故未列入) , 辖第一纵队 (3个旅, 司令员叶飞, 政治委员赖传珠) 、第二纵队 (3个旅, 司令员罗炳辉, 政治委员赵启民) 、第七师 (3个旅, 师长谭希林, 政治委员曾希圣) 和第八师 (3个团, 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 , 共7万余人, 1946年1月7日改称山东野战军, 陈毅兼司令员, 黎玉任政治委员, 宋时轮任参谋长, 唐亮任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于11月10日组成, 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 共4万余人, 粟裕任司令员, 谭震林任政治委员。

新四军自淮南、淮北北上的第二纵队第五、第九旅, 由罗炳辉率领于10月下旬最早赶到鲁南前线。11月3日, 在陈毅、黎玉指挥下, 第二纵队第五、第九旅和第八师在滕县以北的界河, 伏击北进的吴化文部, 歼其4000余人, 俘军长于怀安以下官佐数百人, 为争取吴化文部, 战后将于怀安等在教育后释放。界河伏击战后, 第五旅继续猛攻南界河, 将吴化文部1个团和土顽1300余人歼灭。打下界河后, 滕县至兖州间100多公里的铁路线被新四军、八路军部队控制, 截断铁路的任务初步完成。

11月11日, 中共中央致电陈毅、黎玉, 祝贺歼灭吴化文部的胜利, 同时指出:“为准备战胜 (敌人) 必然要来的大举进攻, 除集中与整训部队外, 必须创造更广阔的战场, 向南北扩展铁路线的占领区, 拔除临、滕、邹、兖地区的据点, ……将创造战场的任务当作战略任务。”9根据中央指示, 津浦前线野战军在界河伏击战后稍事休整, 11月下旬南移, 对韩 (庄) 滕 (县) 段和临 (城) 枣 (庄) 线日伪据点和顽军展开全面反击, 11月25日战斗打响。第八师攻打临城、滕县间的交通联络点官桥, 歼顽第十九集团军整编第二师师长康乐三以下2000余人, 驻官桥、石磨庄两车站的日军300余人被迫投降。第八师用在这次战斗中缴获的山炮2门、机关炮1门, 以解放战士和调集的骨干组建炮兵连。第二纵队第四旅攻打日伪在津浦铁路线上的韩庄, 炸毁了韩庄南面的运河大铁桥, 截断了守敌的逃路, 使徐州顽军无法增援, 歼伪军1500余人, 日军100余人缴械投降。第四旅占领韩庄, 把住了山东的南大门。第五、第九和第十九旅在临城外围的作战中歼日、伪、顽军各一部。

攻克官桥后, 陈毅、黎玉布置攻打滕县, 由第八师负责攻城, 第二纵队、七师负责对临城监视和打援。驻滕县守顽为第十九集团军前线指挥所和所属暂编第一旅、保安第二师等6个团9000余人, 工事坚固。12月12日夜, 第八师各团相继攻占东关、西关、北关。13日晚, 第八师师部令刚组建12天的炮兵连轰击东门, 他们此时还没有马匹和鞍具, 还不会使用瞄准器材, 就借用老百姓的4辆牛车, 将2门山炮和弹药拖到距东门200米的阵地上, 用炮膛瞄准, 连续发弹25发, 全部命中东门附近的炮楼和工事, 为步兵突击爆破扫清了障碍。担任突击的步兵利用炮火威力, 连续爆破, 炸开城门, 突入城内, 激战至14日凌晨, 将城内守敌歼灭。第八师攻城时, 熟练运用步兵、炮兵、爆破三结合的动作, 深受陈毅的赞许。不幸的是, 第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在作战中牺牲。陈毅参加了追悼会。中共中央发来唁电, 称王麓水“功在人民名在史”。王麓水牺牲后, 第八师由何以祥任师长, 丁秋生任政治委员。

1946年1月初, 国民党当局鉴于沿津浦等4条铁路进犯解放区的行动遭到沉重打击, 遂调整部署, 于1月5日在国共双方代表达成的《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 (简称“停战协议”) 上签字。1月10日, 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下达停战令, 规定“停战协议”于1月13日生效。然而国民党当局为抢夺有利阵地, 又令第五十一、第五十九、第七十七军及第六路军向鲁南解放区进犯。在陈毅的统一指挥下, 山东、华中各部队对进犯之顽军展开猛烈反击。鲁南军区部队攻克了曲阜、宁阳二城;第一纵队攻克兖州四关, 包围了泰安城;第七师加紧了对临城的包围, 攻克了枣庄大部分据点;第二纵队扫清了运河北岸的顽军;第八师等部进逼台儿庄。华中野战军在山东滨海军区部队配合下, 破击了陇海铁路东段, 使山东、华中解放区连成一片。

在反击作战中, 国民党军第六路军总司令郝鹏举率所部约2万人举行战场起义。郝鹏举起义后, 被编为华中民主联军, 郝仍为总司令, 移驻山东莒县整训。

1946年1月13日“停战协议”生效, 反击战结束。至此, 历时80多天的津浦前线阻击战结束, 歼国民党军2.8万余人, 受降日军4000余人, 控制铁路320公里, 迟滞了国民党军的北进, 掩护了兄弟部队向东北进军, 保卫了山东解放区。

山东军民为新中国诞生作出的贡献


(三) 为进军东北的部队提供全力协助

当时进军东北, 除山东部队外, 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部3.5万人是由苏北路过鲁中、渤海, 经冀东进入东北的。山东军民对进军东北的部队都是全力支援。一是对部队开进沿途经过的公路、大路进行修复, 保证道路状况良好。二是对过路部队沿途开设兵站, 囤积粮草, 保证随时供应。还备了部分冬装, 补充缺乏冬装的部队。三是筹集船只。胶东军区成立海运指挥部, 许世友司令员任总指挥。动员了140只帆船和30多艘汽船, 分别停泊在蓬莱县栾家口、黄县龙口两个渡口, 负责运送部队渡海。四是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由胶东到东北的海上运输线, 对山东、华东地区至关重要, 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与东北的唯一通道, 干部、伤病员去大连, 大连制造的炮弹源源不断运到华东地区都靠这条海上运输线。胶东军区还派部队驱逐了内长山各岛的伪军, 保证了这条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山东军民为新中国诞生作出的贡献

将更多的敌人消灭在山东

1946年6月底, 国民党军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华东地区是其进攻的主要方向, 用于进攻华东解放区的正规军约50万人, 占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1/3。国民党军中的“五大主力”, 除新一军、新六军用于进攻东北解放区外, 其整编第十一、第七十四师和新五军均用于进攻华东解放区。这表明华东部队的作战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山东军民为新中国诞生作出的贡献


(一) 不断发展壮大主力

要打败国民党军的进犯, 关键是增强解放军特别是野战军的力量。通过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 华东部队迅速发展壮大。1947年1月, 华东地区新四军、八路军部队统一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 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中、苏北6个军区和华东军政大学、滨海军分区等单位, 约30万人。同时, 将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合编组成华东野战军, 人数由原来的13万人增加到27万人。其中, 将鲁中军区主力编为第八纵队, 将胶东军区主力编为第九纵队, 将渤海军区主力编为第十纵队, 将滨海、鲁南的主力各一个师同原第八师编为第三纵队, 共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不久, 又新增第十三、渤海、鲁中南3个纵队。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时, 华东野战军参战的14个步兵纵队, 其中第三、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三和渤海、鲁中南等7个纵队是山东子弟兵部队发展起来的。1949年2月, 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 人数增加为58万人, 编为16个军, 其中有8个军是山东部队发展起来的, 而此时华东军区部队为42万人。

山东主力部队在1945年8月大反攻时, 整编为8个师 (后又增加第九、第十、第十一师) 、12个警备旅, 后来发展迅速, 关键是华东局、区党委、地委和各军区、军分区重视主力师、警备旅、基干团、独立团、营和县大队、区中队的梯次建设, 地方武装经过独立团、基干团的训练和战斗锻炼, 一茬又一茬地升级为野战军。以胶东军区为例, 第一茬主力为第五、六师, 9月随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调赴东北, 编为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 (后改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 ;第一茬的第五、六师刚走不久, 第二茬的第五、六师很快由警备旅和各分区基干团升级编成, 1947年1月随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升级, 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 (后改为三野第二十七军) ;第二茬的第五、六师刚调出, 第三茬的第五、六师很快由警备旅和各分区基干团升级编成, 同年8月由周志坚司令员、廖海光政治委员率领改编为华野第十三纵队 (后改为三野第三十一军) ;第三茬的第五、六师调出后, 第四茬的第五、六师于1948年由胶东军区特务团和各分区独立团升级编成, 成为胶东军区新的主力, 1949年1月改编为三野第三十二军, 由他们参加解放了青岛和长山列岛, 使山东全境解放。鲁中军区第三、四、九师等部, 以他们为主力, 先后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 (后改为四野第四十军) 和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 (后改为三野第二十六军) 、鲁中南纵队 (后与起义的国民党军吴化文部合编为第三十五军) 。渤海军区第七、十一师, 以他们为主力, 先后编为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 (后改为四野第四十三军) 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 (后改为三野第二十八军) 、渤海纵队 (后与起义的国民党军张克侠部合编为三野第三十三军) 。滨海军区的第一、二师和滨海支队进军东北后, 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 (后改为四野第三十八军) , 留下两个警备旅后合并改为第九师, 编入华野第三纵队。

(二) 将更多的敌人消灭在山东

1947年春, 解放战争全国战局继续以华东战场为中心展开, 作战地区转至山东境内。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 善于在大局下行动,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 在地方武装配合下, 在山东人民的全力支持下, 同进犯的国民党军展开激烈较量, 争取将更多的敌人吸引到、消灭在山东战场,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支援了友邻战场。

同年1月, 鲁南国民党军进至距临沂只有30公里的卞庄 (今苍山) 、向城一线, 陈毅报经中央军委批准, 集中主力27个团发起鲁南战役, 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六、五十一师和第一快速纵队, 共5.3万余人。这次战役的胜利, 赢得半个月的间隙, 使山东、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在郯城地区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粟裕任副司令员, 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 为打运动战、歼灭战创造了条件。

同年2月初, 蒋介石下令调集30万大军, 以夺取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为目标, 组织“鲁南会战”。其主要突击集团自南面密集向临沂推进, 陈毅、粟裕见在南线无战机可寻, 而北线辅助突击的李仙洲集团孤军深入, 至2月8日进至莱芜、新泰一线, 就报经中央军委批准, 以一部在南线佯装主力摆出决战架式, 主力于2月10日晚秘密北移, 夜行晓宿, 于20日对李仙洲集团发起全线攻击, 23日将由莱芜向北突围的李仙洲集团2个军7个师5.6万人歼灭。这是运动战歼敌的范例。

同年3月, 国民党当局调集45万大军, 包括将从晋冀鲁豫战区的王敬久集团调来, 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陈毅、粟裕多次作出部署, 参谋长陈士矩、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西路兵团, 发起泰安战役, 于26日歼灭国民党军第七十二师共2万余人, 意在调动敌人增援, 但未能实现。5月11日晚, 发现国民党军的“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师位置突前, 立即改变在东面打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师的部署, 连夜调整改打整编第七十四师, 以“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决心, 用5个纵队参加围歼、4个纵队打援, 于13日晚对进至孟良崮地区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发起攻击, 经3昼夜苦战, 以1.2万人伤亡的代价, 将整编第七十四师全部歼灭, 连同阻援毙伤敌6000余人, 共歼国民党军3.8万余人。这对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绩,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 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10这对华东部队是很高的评价。

同年7月,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在华东,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 先是“分兵作战”, 7月初以第一、四和第三、八、十等5个纵队从鲁中山区分别向鲁南、鲁西南外线出击, 威胁国民党军徐州、兖州等后方基地, 蒋介石被迫下令从鲁中山区抽调7个整编师回防, 使其在鲁中山区击败华东野战军的计划化为泡影;同时, 留第二、六、七、九等4个纵队在内线坚持, 他们在南麻、临朐战役中予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十一师和第八军以沉重打击, 歼其1.8万余人。

同年8月, 陈毅、粟裕率第六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主力赴鲁西南, 与外线出击、先期到达鲁西南的5个纵队会合, 正式组成外线兵团 (初称西线兵团) , 在取得沙土集战役的胜利后, 于9月26日向豫皖苏地区实施战略展开, 参与创建中原解放区, 破击陇海、平汉、津浦铁路, 纵横驰骋消灭保安团队, 迫敌调回15个旅的兵力应援。

与此同时, 留在山东内线的第二、七、九和新建的第十三等4个纵队 (后又增加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 , 组建内线兵团 (初称东线兵团, 1948年1月改称山东兵团;此时第二纵队调出, 赴苏北与在那里坚持敌后斗争的第十一、十二纵队会合, 组成苏北兵团) , 许世友任司令员, 谭震林兼政治委员。当时, 蒋介石为迅速结束山东战事, 以便转兵于其他战场, 便将6个多整编师共20个旅组成胶东兵团, 于9月1日出动, 妄图将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和华东后方机关消灭在胶东半岛的“牛角尖”。而胶东是山东解放区的后方之一, 华东后方机关多撤到了那里。当时许世友、谭震林面对胶东的严重形势, 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 村村阻击, 处处布雷, 配合主力杀伤敌人;组织主力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 抗击进犯之敌, 消耗敌人, 掩护后方转移, 多次打中小规模的歼灭战。11月初, 得知整编第二十五、九师要调往中原战场, 将这两个师紧紧拖住一个月才由空运改由海运成行。随后, 内线兵团鉴于胶东地区之敌转为防御, 即加强攻势, 攻克胶东腹地莱阳等城, 迫敌收缩于青岛、烟台、龙口等沿海孤立据点。至12月底, 持续4个月的胶东保卫战结束, 内线兵团歼敌6.3万余人, 彻底打破了敌占领胶东半岛的企图, 根本改变了山东战场形势, 有力地配合了外线兵团的作战。

进到1948年, 山东兵团的战略进攻胜利进行。3月, 攻克周村、张店、淄川等地, 歼敌整编第三十二师等部3.8万余人。4月, 攻克潍县、昌乐等地, 歼敌整编第四十五师及土杂武装4.6万余人。7月, 攻克兖州, 歼敌整编第十二师及保安团队2.8万余人。至此, 山东除济南、青岛等少数据点外, 其余地区均已解放。

1948年7月, 外线兵团在取得豫东战役歼国民党军9万余人的胜利后, 转到鲁西南地区, 与山东兵团、苏北兵团会师, 于9月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 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指挥攻城兵团激战8昼夜, 以2.6万人伤亡的代价, 取得歼国民党军10.4万余人的胜利, 解放山东省会济南城, 使华东、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为华东野战军参加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 在鲁苏边、鲁皖边、鲁豫边展开, 华东野战军歼国民党军44万余人。华野由山东部队发展起来的7个纵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期间, 鲁中、鲁南、渤海军区和滨海军分区以武工队、游击队、民兵为骨干, 开展了英勇不屈的游击战, 配合主力作战, 消灭蒋军和土杂武装、还乡团达数万之多。仅胶东地区在胶东保卫战期间, 就消灭蒋军和土杂武装1万余人。

解放战争期间, 华东部队消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 其中在山东境内和周边地区歼灭的达100多万人。

(三) 全力支援前线

山东的全境解放, 是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结果, 也是山东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的结果。当年代表华东局领导后方动员、组织和调度山东解放区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的张云逸、黎玉、邓子恢、张鼎丞、曾山等, 领导山东党政领导机关和全省人民, 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 在“全力支援前线, 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 从各方面全力支持解放军, 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那些在山东转战的老部队, 特别是那些老战士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是将优秀的子弟送到部队。解放战争年代的仗越打越大, 伤亡、减员在所难免, 兵员补充任务艰巨。山东人民响应党和政府发出的“到前线去, 到主力去”的号召, 把参军视为最光荣的行动, 涌现了许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的动人事例。解放战争期间, 山东发动4次大规模的参军运动, 送出58.9万余名的优秀子弟参军, 从而使华东野战军 (后第三野战军) 的人数愈打愈多, 愈打愈强。

二是抽调大批民工支援前线。解放战争开始不久, 山东省就设立了强有力的支前委员会, 建立了常备民工制, 有700万人参加了支前行列。他们担负了向前线运送粮食、弹药、被服, 向后方运送伤员, 帮助机关和医院搬家, 押送俘虏, 破路、修路等项工作。从1946年6月到1948年9月济南解放的两年多时间里, 山东各地共出动民工约580余万人, 约合工日26480余万个, 即每人每次服务期约46天。按照华东局的要求, 各地区加强了对支前民工的组织领导。日照县1948年7月组织的担架团1700余人, 共产党员占了30%。鲁南平邑县3512名常备民工中, 有村干部490名, 占民工数的13.9%。各担架团、民工队加强了政治工作, 激发他们的支前热情。平邑县“陈毅担架队”, 随军转战数千里, 4500人中无一人掉队, 始终保持光荣称号。莒南县随军担架队6000人, 经历孟良崮、南麻、临朐等重大战役, 荣获“钢铁担运队”的称号, 服务期满时, 全队98%的干部、队员光荣立功, 有70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00多人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培养了大批干部。这样, 人民支援了战争, 战争又教育和锻炼了人民。经过战争考验与随军军事生活的锻炼, 民工们素质普遍提高, 民工队成为一所大学校。

当时山东青壮年多上了前线, 妇女们在后方也忙着做军服、做军鞋、碾米、磨面一类为前线服务的事, 她们起早贪黑、争先恐后地胜利完成任务。靠近前线地区, 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出工的频率更高。沂水县荣山区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共1281人, 出工竟达1504人次, 就是说一人要出工多次。因而老解放区和临近前线地区在民工支前方面作出的贡献就更大更多。

三是用大批粮食支援战争。大兵团作战, 部队高度集中, 加上民工, 粮食供应任务繁重。以济南战役为例, 华东野战军参战部队为42.5万人, 民工51.4万人, 每人每天以原粮2.5斤计, 每天约需原粮235万斤, 加上马料28万斤, 每天约需263万斤。为保证作战需要, 山东省政府调集原粮30597万斤, 够参战部队和民工近4个月吃用。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 山东调出的粮食达8.5亿斤之多。

当时运输条件落后, 从渤海、胶东、鲁中等地用扁担挑、小车推、大车拉、毛驴驮等方法, 把粮食送到战区是很不容易的。当时每辆小车按载300斤计算, 济南战役每天需用约263万斤粮食, 就需8767辆小车运送, 数字相当惊人。而粮食是从解放区群众那里征收来的。渤海区1947年征粮6亿斤, 占全区收成粮食总量的35%, 而当年解放区缩小, 每户收成粮食的50%至70%都支援了前线。这表明, 山东解放区群众当时负担很沉重, 他们为胜利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对山东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情况, 时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刘瑞龙在《伟大的历史功绩——回忆山东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一文中, 概括为三个显著特点:全力支前, 即动用了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支前, 即满足解放军的一切物质需要;全程支前, 即从解放战争开始到取得全国胜利。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是值得山东人民骄傲的。

支持友邻地区和兄弟部队

解放战争期间, 山东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较量的重要地区之一, 解放区遭到严重破坏, 兵员、经费、吃饭都很吃紧, 但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领导人, 仍以大局为重, 发扬革命风格, 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 尽可能地支持友邻地区和兄弟部队, 以求共同战胜困难, 去夺取胜利。这里列举几个主要事例:

(一) 帮助西北野战军组建教导旅

1947年, 渤海军区成立教导旅, 旅长为张仲瀚, 政治委员是曾涤。骨干是他们带来从中原突围出来的原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干部, 兵员由渤海调集地方武装和动员的新兵组成, 配备了各种武器, 于当年12月离开渤海区, 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 后进军新疆。

(二) 帮助组建两广纵队

1946年7月, 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等部2500余人北撤到山东烟台, 进入山东解放区, 归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后华东军区) 领导。华东局和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领导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保存华南骨干, 提高干部质量”的指示精神, 于当年10月对他们制定了培训计划, 1400多名排以上干部进入在莒南县大店的华东军政大学学习, 班以下的战士800多名编成东江纵队教导团, 进行学习和训练。1947年8月1日, 按照中央指示, 以东江纵队学习毕业的干部、战士为基础, 补充广东、广西籍的解放战士和渤海入伍的战士, 在渤海区滨县组成两广纵队, 辖3个团和教导总队, 共4800余人, 曾生任司令员, 雷经天任政治委员, 归华东野战军建制。他们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当时, 华东野战军领导机关对他们倍加关怀, 既让他们得到锻炼, 又不让受到过多伤害。1948年9月济南战役, 两广纵队负责打长清, 野战军首长就将野司特务团、野政警卫营配属两广纵队, 对帮助取得攻克长清的胜利发挥了很好作用。1949年春, 两广纵队改归第四野战军建制, 进军广东。当时, 华野还安排两广纵队的领导骨干到野战部队带职锻炼, 效果很好。原东江纵队领导人之一的卢伟如, 在华野三纵当步兵团副团长锻炼收获大, 当炮兵团长业绩明显, 后在炮兵的方向发展, 成为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担任过军委炮兵副司令、广州军区副政委等职务。

(三) 协助豫皖苏解放区建立政权、发展武装

1947年冬, 华野外线兵团进入豫皖苏地区后, 在消灭反动武装、摧毁反动政权的同时, 抽调3000多名干部, 在地方党委领导下, 发动群众, 建立民主政权;还抽调2个师部、3个整团和4个团的全套干部, 作为发展武装的骨干。新建3个军分区, 中共华野前委指定3个纵队分别同他们建立联系, 规定第六纵队联系第四军分区, 第八纵队联系第五军分区, 第三纵队联系第六军分区, 帮助组建部队, 供给武器, 派得力干部参加相关地委、协助指导军分区工作。对此, 各有关纵队认真贯彻。第六纵队调出第十六师政治委员宋文任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第八纵队调出第二十四师师部及该师第七十一团全部、第七十二团第一营, 由副师长王建青率领组建第五军分区, 王建青任司令员, 师部组建成军分区机关, 第七十一团和七十二团第一营作为该分区基干武装的骨干力量;第三纵队第七师师部调出, 干部分散到豫皖苏军区各军分区工作, 原第七师师长贺健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旅长。这样, 豫皖苏军区新建3个军分区机构迅速健全, 骨干力量得到加强, 地方武装迅速发展, 对豫皖苏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有积极意义。这几个军分区的基干武装, 被张国华司令员带出编入第十八军, 后进军西藏。

(四) 给刘伯承、邓小平部队多方协助

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 (后称中原野战军, 再后称第二野战军) 在解放战争中贡献大, 华东部队领导人对刘、邓和中野非常尊重, 在行动上积极支持。1947年华野“七月分兵”, 就是为配合刘、邓部队南渡黄河而断然实施的, 外线出击的5个纵队在鲁西南处境艰难, 仍积极行动, 将整编第十一师和新五军等强敌拖在身边, 对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是最实际的支持。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陈毅要求华野参加打黄维兵团的部队缴获的重武器全部留给中野, 各纵队自觉执行。1949年8月, 华东军区首长为支持二野进军大西南, 将后备兵团第三师拨归二野, 还将特纵战斗力最强的炮兵第三团拨给二野, 以增强二野的炮兵火力。

(五) 山东成长的部队在渡江作战、解放宁沪浙闽的行动中大显身手

在渡江作战中, 三野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济南第一团”第一营三连五班所乘的船, 于1949年4月20日21时20分在荻港至归县之间的夏家湖附近登上南岸, 成为百万雄师的“渡江第一船”。第三十五军在北面猛攻江北屏障江浦、浦镇, 进一步动摇了国民党当局江防的信心, 随后在地下党的配合下占领了南京城, 使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垮台。在追击战中, 第二十七、二十八军猛打猛冲, 在浙江省吴江县虹星桥封闭了合围口, 使南京、镇江、芜湖等地的8万逃敌在郎广地区尽遭歼灭, 其中第三十三军歼敌1.4万余人, 第三十一军歼敌1.7万余人。在上海战役中, 第二十六军攻占昆山、嘉定、江湾等地, 第二十七军攻占虹桥、徐家汇、龙华等地, 第二十八、三十三军攻占太仓、嘉定、吴淞等地, 第三十一军攻占浦东、断敌海上退路等作战中, 都有出色的表现。第二十二军在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配合下, 乘坐风帆船, 一步一步地解放了浙江舟山群岛。在进军福建、解放福州、樟州、厦门的作战中, 第二十八、三十一军打得非常出色, 创造了许多奇迹。其中第九十二师二七四团一营二连在1949年10月16日成功登陆厦门后, 奉命赶往胡里山炮台堵截逃窜之敌, 王成斌连长深知时间就是胜利, 就寻捷径直奔胡里山炮台, 在海滩上等待乘船逃跑的国民党军官兵和少量家眷, 都当了俘虏, 共6400余人。这是王成斌当连长带领全连从济南战役打到厦门抓俘虏最多的一次, 是他为刚诞生半个月的新中国奉献的最好礼物。

(六) 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南下的党政干部成为建设新区的骨干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山东抽调出数万名干部, 参加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新区的接管, 从省到地市、县、区各级干部都很齐全。杭州刚解放, 第七兵团政治委员、后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谭启龙, 就带领由山东抽调的南下干部团1万多名干部到达杭州。这为接管和建设浙江提供了组织保证。这些从老区南下的干部, 同解放军抽调的干部和当地中共地下组织成员的结合, 为各地革命秩序的建立、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军四个荣获著名英雄团队称号的均出自原山东部队

在解放战争年代, 人民解放军荣获荣誉称号的单位很多, 而在全军最著名的4个英雄团均来自原山东发展起来的部队。

(一) “塔山英雄团”。

1948年9月12日, 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后, 根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以主力首先攻克锦州, 就地全歼国民党军的指示, 以主力猛攻锦州。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 在葫芦岛一带以11个正规师组成“东进兵团”, 救援锦州, 将主要突击方向选在塔山。东野第四纵队以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在塔山一线布防阻击, 第三十四团奉命扼守塔山堡等主要阵地。10月10日起, 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每天集中3个至5个师的兵力, 在飞机和军舰炮火支援下, 向塔山轮番攻击。第三十四团指战员凭借临时构建的土木工事, 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同仇敌忾, 前仆后继, 与国民党军展开反复争夺。工事被摧毁后又修复;前沿战壕丢失后再夺回, 得而复失, 失而复得;子弹、手榴弹打光后, 用石头还击, 直至肉搏。经过6昼夜激战, 第三十四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先后击退国民党军数十次集团冲锋, 守住了阵地。此战, 东北野战军阻援部队使“东进兵团”在塔山阵地前沿丢弃6000多具尸体和大批武装, 于15日12时全线溃退。塔山阻击战的胜利, 对保障攻打锦州部队的侧后安全, 夺取锦州, 进而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战后, 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领导机关授予第三十四团“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

(二) “济南第一团”。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在济南战役中, 在突破济南外围防线、外城永固门后, 于1948年9月23日晚向内城东南角实施突破。该处内城墙高14米, 有多层明碉暗堡永备工事, 攻击正面护城河宽30米。团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越过护城河, 连续对内城实施爆破, 迅即登城。由于国民党军猛烈反击, 登城云梯4次被打断, 登城受挫。该团指战员百折不挠, 反复架设云梯, 前仆后继, 浴血奋战, 终于在24日晨2时突破城垣, 击退守军多次凶猛反扑, 又用700余公斤炸药将突破口左侧城墙炸开6米宽的豁口, 使后续部队得以源源不断投入纵深, 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最后歼灭守军。战后, 中央军委授予第七十三团为“济南第一团”的荣誉称号。

(三) “济南第二团”。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师第一○九团在济南战役中, 在突破商埠、打进外城的连续作战后, 于1948年9月23日晚对济南内城的西南门进行攻击, 连续爆破, 通过护城河, 排除层层障碍, 经4次以上突击, 于24日拂晓登上城头, 但突破口又被守军重新占领。突进去的两个营与国民党军守军激烈争夺, 人员大部伤亡, 只有两个连依托民房顽强地坚持战斗。攻城西集团再次组织攻击, 在先入城的两个连的接应下, 后续部队终于陆续突入城内, 东西两路突击部队胜利会师, 将守军全部歼灭。战后, 中央军委授予第一○九团为“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

(四) “潍县团”。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潍县战役中, 第九纵队第二十七师第七十九团于1948年4月23日晚向潍县西城发起攻击, 首先在北城垣打开缺口, 第八连的勇士将写有“把胜利红旗插在潍县城上”11个大字的红旗插上城墙, 迎风飘扬。该团5个连队在红旗的鼓舞和团参谋长丁亚的指挥下, 在城墙上与国民党守军展开激烈争夺, 接连打退守军十多次反扑, 子弹打光了, 就用石头、铁锹、铁镐继续战斗, 终于将守军击溃, 坚守住突破口。随后, 他们配合后续部队攻克潍县西城, 守军大部被歼, 逃入潍县东城的一部也悉数被歼。战后, 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野战军授予第七十九团为“潍县团”的荣誉称号。

作为曾在山东转战的老战士, 回顾60年前所亲身经历和眼见耳闻的山东军民为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那些动人情景, 感到欣慰和自豪。我完全相信, 具有优良革命传统和勤劳、朴实、勇敢、刚毅性格的山东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征程中, 会创造出更大更多的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