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曉旭

編輯/劉汨 宋建華

▷@110宣傳視頻中,報警人將手機對準可疑男子,在民警震懾下,男子放棄違法行爲

2018年4月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峯會上,@110視頻報警宣傳片引起的還是不少觀衆的付之一笑。片中,一位女士懷疑自己被跟蹤,隨即發起@110視頻報警,並用攝像頭將跟蹤男子的畫面傳給警方。在民警的實時勸誡下,跟蹤男子當即扭身跑遠,險情就此化解。出席現場的煙臺民警張瑞記得,當時許多觀衆認爲這種情況“太兒戲了。”4個月後,溫州20歲女孩被滴滴順風車司機強姦殺害。人們突然意識到,若女孩能發起視頻報警,或可挽回一命。一夜間,@110報警宣傳片刷爆朋友圈。@110是煙臺警方今年1月率先在全國推出的微信視頻互動報警系統。繼1986年開設電話110報警臺,2008年確立“12110”短信報警號碼後,它成了數字技術下另一種全新的報警方式。除@110外,煙臺警方還同步推出了@122和@119視頻報警系統。通過該系統,警方可自動獲知報警人的準確地理位置,破解過去報警人講不清地點的難題。通過視頻畫面,警方不僅能震懾、中止犯罪,也能第一時間固定證據,甚至實時指導報警人滅火、處理簡易交通事故。目前,@110系統還僅在煙臺地區使用。雖然北京、廣東、浙江等多地警方都已考察過,相關技術也已突破,但全國的普及還需時日。

報警看到“賊”長啥樣兒

2018年8月上旬,山東煙臺。

上午11時,劉婷下班後前往萊山區世紀華庭停車場,去取停在那裏的電動車。停車場裏,一位30多歲、皮膚黝黑的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該男子先繞着停車場走了一圈,又蹲在一輛電動車旁,不時起身張望,又再次蹲下。

劉婷不確定自己是否遇上了偷車賊,她止住腳步,不敢靠近。

想起曾經看到過的視頻報警宣傳單,劉婷拿出手機,點開微信公號“煙臺公安”。作爲煙臺市民,“煙臺公安”對她並不陌生,平時自己的交通違法繳費都是在上面完成的。點擊公號主頁的“@110”,再點擊彈出頁“視頻找警察”一欄“110”按鈕,她發起了視頻報警。

“劉女士你好。”

聽到接警民警直接叫出自己的姓氏,首次使用@110的劉婷驚了一下。而此時,她的身份信息及所處位置,已自動顯示在民警面前的電腦上。

看到民警出現在視頻那頭,她低聲告訴對方她的懷疑,按民警提示,她朝可疑男子的側面挪了挪,躲在一棵樹後,拍下了男子的行跡和體貌特徵。

等男子推着一輛電動車和自行車離開停車場後,劉婷才從樹後出來,告訴民警男子的去向。隨後,持續約一分鐘的報警結束。

劉婷想看看報警結果,便等在原地。不到五分鐘,一輛警車駛來,朝男子離去的方向追去。可疑男子隨後被抓。劉婷在報警中拍下的畫面,也作爲證據被實時存儲在了警方的系統中。

“這個功能挺實用。”劉婷說,如果怕被對方聽到,還可選擇靜音模式報警。

報警過程中,報警人還可隨時向警方發送文字進行交互。像微信好友視頻、語音聊天一樣,報警模式也分爲“視頻”和“語音”兩類,每類各自對應110、122和119不同警種按鈕。這意味着,交通事故和火警也可發起視頻報警。

▷@110接警席

打破傳統報警“瓶頸”

1986年,廣州開設全國首個110報警服務檯,電話報警成爲可能。在電話轉盤撥號的時代,撥“1”需時最短,撥“0”需時最長,撥完2個“1”再播一個“0”,以確保不會誤撥。

2008年,“12110”被公安部確定爲全國公安機關統一的短信報警號碼,到2012年短信報警在全國推開。

2018年1月,微信視頻報警系統@110首創于山東煙臺,作爲傳統報警模式的補充和創新,視頻報警打破了過去32年以來接警“只能聽不能看”的局面。

首創煙臺,並非偶然。

張瑞介紹,微信公號“煙臺公安”在2017年上線了煙臺警方與第三方開發的“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因爲內設交通違法繳費、“學法積分”(在線學習交通法規,考試達標獲得積分,可折抵部分道路交通違法行爲的扣分)、“堵路移車”(上傳堵路車輛的車牌、車型、堵路圖片,系統將短息通知堵路車輛所有人儘快移車)等業務,公號迅速積累了200多萬的實名認證用戶。隨着業務不斷拓展,14個警種343類服務事項被打包上網,多種實用功能奠定了“煙臺公安”微信公號用戶量,使其在山東省乃至全國公安類微信公衆號中排名第一。騰訊公司主動找到煙臺警方,試圖就“互聯網警局”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既然有視頻聊天,能否把視頻用在報警服務上?”張瑞說,2017年9月,煙臺警方最初提出視頻報警設想,但當時技術條件並不成熟。直到兩個月後,騰訊攻破了該技術。

系統報警系統開發隨之立項。煙臺警方、騰訊以及另一家技術公司,組成研發團隊。作爲煙臺警方的代表,張瑞負責項目的需求溝通和建設方案的制定。

2018年1月10日,@110視頻報警系統,在“煙臺公安”微信公號正式上線。

上線之初,繁瑣的操作讓@110日均報警數只有二、三十起。使用者需找到“煙臺公安”微信公號,完成實名註冊,再點擊底部的@110菜單,選擇對應的警種才能發起報警。此外,視頻報警對聽障人士或需隱蔽報警的場景並不適用。

“假如家中進了小偷,不報警損失財產,語音報警可能有生命危險,怎麼辦?”煙臺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調度處處長段振剛這樣表示。

“報警求助要針對每一個人,每一起警情,如果做不到,就沒有意義。”張瑞說,相較其他業務面向大多數人即可,報警必須面向任何一種可能的情況。

基於這一點,煙臺警方提出了5個“任何”的理想報警模式——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景,使用任何方式都能發起報警。

2018年6月,@110升級版——微信小程序“找警察”上線。報警人可將小程序添加至手機桌面,一鍵點擊“找警察”就可進入報警頁面。與@110不同的是,使用小程序發起報警無需註冊,並增設靜音、語音模式和報警中實時文字交互功能。

目前煙臺市公安局及各區、縣均設有@110接警席,最多可支持200人同時報警。自上線以來,煙臺警方已接@110報警超過1.8萬起。

▷@110微信小程序“找警察”主界面

固定證據、精確派警

@100還配有一條宣傳片,演示一位女士使用@110報警並在民警的幫助下嚇退懷有歹意的跟蹤者的場景。這段視頻,在今年8月刷爆了朋友圈。

但在今年4月重慶舉行的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峯會上,不少觀衆卻對該片付之一笑。

“沒什麼可笑的。”在張瑞看來,該片呈現的其實是@110報警最典型的場景。通過視頻,民警會震懾違法行爲,有利於保護女性的人身、財產安全。

“當見到一個穿警服的人在手機裏看着自己,預謀犯罪者可能就放棄犯罪了。”張瑞表示,無論是電話還是短信報警,警方通常都是在事後或事中介入。如能防範於未然,就更爲理想。儘管上線近9個月,通過@110實時終止犯罪的場景尚未出現,張瑞相信,類似場景真實上演和@110的走紅只是時間問題。

數據印證了張瑞的判斷。

不久前發生20歲女孩被滴滴順風車司機強姦殺害事件後,人們突然意識到,若該女孩能發起視頻報警,或能挽救生命。@110的日均使用量從最初的二、三十增長至四、五百起,小程序“找警察”的單日訪問量更高達達5.7萬次。人們都在好奇地搜索,能與民警視頻通話的報警界面是什麼樣?

關注度激增,源於視頻報警彌補了傳統報警的諸多短板。

煙臺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指揮調度民警劉純鋼,近20年來,一直從事110和@110接、處警指揮調度工作。在他看來,傳統110接警員幾乎每天都會接到說不清地點的報警,令接警員“很頭疼”。尤其是報警人醉酒,或因緊張說不清位置,或所處陌生地點,周圍又無明顯參照物時。

今年3月,煙臺萊州市警方通過@110接警,土山鎮海滄劉家村村北農田有人正盜採礦砂。通過@110系統自動獲取了報警人的準確位置,民警迅速出動,一舉破獲了涉案20餘萬元的盜挖礦砂案。還通過報警人實時回傳的畫面,記錄下了挖掘機、剷車和大卡車現場作業的場景。

“視頻報警能第一時間保存證據。”張瑞說,用傳統方式報警,等民警趕到,嫌疑人很可能已離開了現場,從而造成取證困難。

無效警情,一直是110接警臺最大的困擾。2017年,煙臺市接到的無效報警超過35%,不但浪費了大量警力資源,還嚴重影響急需者使用。由於“@110”可實時獲取報警人身份、位置、警情等信息,惡意騷擾、報假警的情況大大減少。自今年初上線以來,惡意騷擾的無效報警數“歸零”,其他報警方式報警數同比去年減少45%。

視頻報警也有利於警方把握警情,讓精確派警,第一時間處置警情成爲可能。

以火情爲例,傳統報警因接警員不明現場火勢,派警過多浪費警力,過少,則耽誤火情。通過@110報警,接警員不僅能第一時間掌握現場火情,甚至能實時指導報警人滅火。

有了視頻畫面,通過@122處置簡易程序交通事故時,只要按照接警臺民警的指導進行拍攝操作,當事人便可開車走人。

也因爲視頻畫面,避免了傳統報警中報警人表述失實的可能。

“比如報警說‘殺人了’,等民警趕到現場,發現並未動手。這種情況非常多。”張瑞表示,這極易造成“狼來了”的錯覺,100次報警中只要有1次是真的,一旦處置不及就可能造成後果。視頻報警則會讓接警員對現場真實狀況一目瞭然。

今年7月,在煙臺萊山區做汽車配件生意的王亮突然發現,自己所租的門面房掛鎖遭毀掉在了地上。他的第一反應是門店失竊,隨即用@110發起視頻報警。他先向民警呈現了壞鎖的樣子,又在接警員的指導下進屋查看,發現財物並未丟失。隨後民警趕到現場調查,發現這是一起因房租引發的糾紛。經協商,房東賠償了王亮一把新鎖。

“視頻報警民警直接就能看到現場,打電話報警說鎖壞了,警察也不知道具體怎麼個壞法。”報警人王亮認爲,@110視頻報警對講述警情也非常方便。

視頻加載中...

▷原創視頻:模擬視頻接警

全民報警升級下一站

視頻報警帶來了便利,也對接警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煙臺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調度處處長段振剛坦言,視頻報警需要接警民警更有控制現場的能力,比如報警人正遭受不法侵害,民警的語言必須有威懾力——“能鎮得住犯罪嫌疑人。”

“因接警的女民警比較多,親眼看到一些複雜的警情,也難免會緊張。她們可以向值班長彙報,由值班長處置。”張瑞說。

@110雖然使用方便,但數據表明,大多數煙臺羣衆仍習慣使用電話報警。目前煙臺市平均每天的電話報警量約爲5000,是@110接警量的近10倍。

張瑞坦言,相較傳統報警模式,作爲新生的@110難免也有短板。一方面,手機通話信號比網絡數據信號的質量和覆蓋率都要高,@110對網絡和手機硬件也有要求,使得電話報警門檻更低。此外,@110植根於微信,儘管微信已成爲全民級通訊工具,但畢竟尚未實現全覆蓋。

針對河北、重慶等地已出現可供視頻報警的APP的消息。深一度記者覈實瞭解到,河北推出的“公安110”APP,目前處於開發、佈局階段,尚未正式投入使用,視頻報警功能也未開通,預計明年年初式投入使用。“重慶110”APP雖已上線,但暫未實現視頻連線報警。

“目前我國範圍內,最通用、最有效、最快捷的報警方式,還是電話撥打110。”對此,江蘇警方日前表示,目前在中國大陸,僅有山東煙臺警方能夠視頻報警,而短信報警,也只有部分地區支持。

據悉,北京、內蒙古、浙江、廣東等地警方已來電或派專人,向煙臺警方諮詢和調研@110實施情況,視頻報警有望覆蓋到更多地區。(文中劉婷、王亮爲化名)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北青深一度獨立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