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坚持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出版湘军”用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在新时代图书蓝海,勇立潮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无数出版人尤其是基层党员出版人“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汗水结晶。他们初心不渝、使命勇担,在开拓创新中激荡青春力量,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理想,用实干苦干将“出版湘军”品牌擦拭得更加锃亮,薪火相传且历久弥新。时值七一建党节来临,潇湘晨报记者走近优秀基层党支部、一线岗位青年党员,了解新时代湖南年轻出版人的故事。

2019年高考成绩刚刚公布,“高考”“教育”再次成为时下舆论热词。当大家都在关注考生成绩时,陈文静却把目光聚焦在成绩背后的教学变革。

奔跑15年,在教育事业里书写动人故事

2019年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学霸”“状元”再次成为时下舆论热词。当很多媒体聚焦“高分”考生时,陈文静却把目光聚焦在分数背后的教学变革。

奔跑15年,在教育事业里书写动人故事

为更好地贴近学校、理解教育,陈文静(右一)经常去学校听课,与老师座谈。

作为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湖南教育》杂志社的一名普通党员记者,陈文静从事教育新闻工作15年,她坚持公正、客观的报道原则,一直耕耘在采访一线,她不跟风、不浮躁,总会以其特有的视角,采写出读者满意的作品。

7月1日,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陈文静已经先后发表、编辑、策划各类教育新闻作品千余篇。多次获得中国教育期刊优秀作品金奖;湖南教育新闻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湖南省好新闻二等奖;湖南教育改革30年专题报道一等奖等荣誉,其多篇教育类观察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索引。

贴近一线,新闻才会走心

陈文静主要负责《湖南教育》杂志“深度”栏目。这是湖南教育界出经验、出典型的品牌栏目,也是大家公认最苦最累的活,几年下来,“要脱一层皮”。每一篇深度报道,从选题到成稿,往往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在外地采访一个星期更是家常便饭。十几年间,陈文静的脚印不仅遍及了三湘四水,也到达了遥远的新疆。

2016年,教育援疆干部陈书国从援疆到留疆,最后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吐鲁番。得知这一消息后,陈文静立即和同事坐上了飞往新疆的飞机。四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而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坐汽车还要3个小时。由于安全管制,一路上车子被拦下来好几次进行例行检查。3个小时的车程花了快6个小时才到达。

一到目的地,陈文静无心欣赏边疆的风光,一头扎进了工作:白天采访,晚上思考,在吐鲁番的五天时间,除了采访,就是记录和思考。一些采访对象是维族人,语言不通,就录音下来找人慢慢翻译。采访过程中,陈文静被援疆老师们的故事深深感动。她发现,不仅仅是陈书国,其实每一位援疆老师的身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群体。

陈文静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故事。3天后,水土不服引发的身体不适让陈文静出现了高烧、咳嗽等症状,连续两天只能喝粥。尽管如此,她仍拒绝了大家“先休息几天”的提议,坚持做完全部采访,没耽误一天,又坐飞机回到了长沙。随后,《用生命践行诺言——记“最美援疆干部”陈书国》、《涌动在吐鲁番的“湖南力量”——湖南新一轮教育援疆记》两篇报道先后刊发,广受好评。

炒作高考状元,无异于饮鸩止渴

15年的记者生涯,让陈文静练就了她的好眼力。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捕捉那些不起眼的小切口,小人物和小事件,挖掘背后的时代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记者,陈文静关注教育,了解教育,更忧心教育。看着每年高考季铺天盖地的状元类新闻,陈文静从不参与。她深知,炒作高考状元虽然能博得眼球,但对教育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一个好记者,不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是要引导读者。在一条常规消息中,陈文静敏锐地捕捉到,桃源一中作为一所县级高中,却有着骄人的高考成绩:不仅清华北大上线人数不少,考上飞行员的学生也很多。按照惯例,这样的稿子只能做常规处理,可陈文静留了心。

在一次和校长燕立国的长谈中,她捕捉到了桃源一中的“非常规”之处,她发现桃源一中竟然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典型学校:这所学校一不加班加点,二不乱印资料,三不搞题海战术;后进生的待遇更加“高人一等”,享有“谈话优先、座位优先、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的四个优先权;学校从不挖生源和老师,还将录取指标分配到各个乡镇……这不正是当前老百姓最期盼的学校吗?陈文静和同事经过深入采访,写出了《高考之上——桃源县第一中学办学育人写真》。

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省教育厅的重视,经过调研,省教育厅对桃源一中的办学经验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并组织全国几十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2019年5月5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办学经验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决定》的文件,认为桃源一中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突出代表,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学习经验,为新时代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用心服务读者,这是记者编辑应尽的义务

作为一名教育记者、教育编辑,陈文静的朋友圈,除了极少数的家人和朋友,80%都是一线校长和一线教师。她认为,尽力为读者排忧解难,服务好每一位读者也是一名教育记者、编辑应尽的义务。

2008年,在一个教育论坛上,陈文静注意到,一位名叫“天涯芳菲”的网友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桃源县茶庵铺小学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急需帮助。看着“天涯芳菲”用镜头记录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陈文静心中五味杂陈。她很快联系上这位网友,通过了解,原来这位网友名叫李郁芬,是桃源县教育局一位退休干部,也是《湖南教育》的一位忠实读者……

一个下雨的周末,陈文静和网友一道,坐了四个多小时车来到了桃源县茶庵镇小学,与大家一道给孩子们送去了慰问金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为了鼓励孩子们,陈文静给孩子们留言:“愿每个人都奔着太阳,天天向上!”落款是她的网名“爱弥儿”。在学校,陈文静还发现,孩子们最缺的是书籍和文体用品。她看在眼里,回到长沙后又采购了30个书包、30副跳绳和10个足球,托网友“天涯芳菲”交给茶庵铺的孩子们。

陈文静说,这些微不足道的帮助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哪怕有一个孩子因此享受到了踢足球的乐趣,有一个孩子因此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陈文静来说,因为热爱,所以执着。非教育科班出身的她要做好一名教育记者,定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潇湘晨报记者徐海瑞 实习生林丽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