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該公司虧損額進一步擴大55%至7.59億元,雖然今年前兩個季度實現盈利,但新掌門肩上的擔子依然不輕

《投資時報》記者  宋希

對於一家已成立11年的保險公司而言,董事長更迭將會給這家近些年表現並不佳的公司帶來怎樣的新發展契機,或許是人事變動背後,業界最爲關心的問題。

9月12日,中國銀保監會下發批覆稱,經審覈鄒平笙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覈准其擔任信泰人壽董事長的任職資格。

對此,信泰人壽方面對媒體表示,“本次人事變動是任職到期後的正常人員變動。公司將按照既定的發展規劃,繼續保持穩健發展。”

《投資時報》記者從保險業界瞭解到,業界對於這位新任董事長多不熟稔,鄒平笙的相關履歷目前亦尚未公佈。有業內人士表示,從信泰人壽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鄒平笙上任之後若想做出一番業績,挑戰不小。

高管股權皆不安穩

這已是信泰人壽今年以來第二次出現高管變動。

今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批覆稱,同意李國夫出任信泰人壽總經理。資料顯示,李國夫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有着超過30年的豐富從業經驗,曾先後擔任建行多家支行行長、建行信託公司及租賃公司負責人、建行總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建行臺北分行總經理及中國建設銀行(印度尼西亞)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等要職。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信泰人壽近年來連番不尋常的股權變動後,折射出略顯混亂的局面。成立於2007年5月18日的信泰人壽,成立之初共計9家股東,包括巨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巨化集團)、浙江永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永利)、北京九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九盛資管)、浙江華升物流有限公司(下稱華升物流),持股比例分別爲17.14%、17.14%、14.29%、8.57%。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九盛資管所出資的5000萬元中,有4000萬元爲巨化集團代持。同時,華升物流爲巨化集團全資子公司。某種意義上可理解爲,巨化集團爲信泰人壽的實際控制人。

幾乎與2014年保監會因償付能力問題責令信泰人壽停止開展新業務的同時,信泰人壽股東之間,以及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矛盾開始見諸報端。

2014年10月,在浙江金融界頗有盛名的原信泰人壽總裁鄭秋根因涉嫌違規投資被捕入獄,信泰人壽前期股東之一連雲港同華文化總經理祝同華同時被警方帶走。據瞭解,該公司是時有兩款萬能險產品入賬的90億元不明去向,同時其對外高達169億元的投資行爲未經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董事和股東大會批准。此後公司原董事長馬佳也遭撤換,多名高管先後出走。

2015年3月,巨化集團通過浙江產權交易所將其持有的巨化控股(現名盛達融通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和擁有的1.76億元債權開始尋求掛牌轉讓,掛牌價格爲92255.7萬元,最終由銀信潤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於2015年5月接盤。

2016年7月,巨化控股將其持有3.69億股信泰人壽股權轉讓給利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利時集團),利時集團共持有信泰人壽10.46%的股權,巨化控股則從信泰人壽退出。

2016年10月,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也宣佈將所持信泰人壽全部股份轉讓給北京九盛資產管理公司,由此徹底退出信泰人壽。相關議案顯示,此次轉讓股份數爲1.04億股,轉讓後,北京九盛由原持股股份增加至9.9億股,持股比例達19.8%。

2018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信泰人壽的前五大股東爲浙江永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永利)、九盛資管、華升物流、利時集團、連雲港同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同華文化),持股數量分別爲23.56億股、9.9億股、7.45億股、3.69億股、1.2502億股。

引發業界關注的是,前五大股東中,除了利時集團所持股份處於正常狀態,前三大股東浙江永利、九盛資管、華升物流和第五大股東同華文化的股份均處於“部分被質押”或“被凍結”狀態。

據瞭解,浙江永利爲紹興人士周永利於1986年創辦,前身是紹興楊汛橋紡織總廠。目前,該集團除工貿產業和地產業外,在銀行、保險、租賃和基金業中均有投資佈局。

虧損擴大償付能力堪憂

股權頻頻變動必然會對一家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和經營活動產生影響。

自2009年至2014年,信泰人壽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具體來看,這六年該公司分別虧損2.1億元、1.6億元、1.9億元、2.17億元、4.8億元、2.06億元,共計虧損額高達14.63億元。

在2013年底至2014年3月,由於償付能力不足問題,保監會先後向信泰人壽下發三道監管函,處罰方式包括暫停新設分支機構、暫停新的不動產投資和暫停新業務。爲此,信泰人壽進行了多次增資,並最終於2015年扭虧爲盈,當年實現淨利潤1.86億元。

然而幸福總是短暫,2016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再次轉盈爲虧,且虧損額高達4.89億元。2017年年報顯示,該公司虧損額進一步擴大,全年共計淨虧損7.59億元,和2016年相比同比增虧約55%。

截至今年6月末,信泰人壽雖然已有兩個季度實現盈利,但是第二季度環比下降56.07%的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在保險業務收入上,該公司卻實現逐年增長。2017年年報顯示,信泰人壽去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18億元,和2016年的28.2億元相比上漲了318.44%。不過今年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爲10.55億元,較上季度的42.42億元環比下降75.13%。但即使如此,其今年保險業務收入也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一半。

另一個問題是,信泰人壽迄今依舊沒有擺脫償付能力的困擾。2017年末,該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比均下降57.49個百分點至135.19%。在2017年年報中,信泰人壽方面表示,“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公司2017年度虧損,導致公司實際資本較2016年有所下降。實際資本由70.02億元下降到59.55億元,減少了10.47億元。”

而今年二季度末,上述兩個指標均爲128.37%,環比上季度末下降10.27個百分點。

各種問題盤根錯節的同時,今年 2月5日,信泰人壽遼寧分公司又因存在“向監管部門報送虛假報告、虛列營業費用、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等三大問題,收到遼寧保監局下發的監管函。監管函顯示,信泰人壽遼寧分公司共計被罰52萬元,相關責任人共計被罰42萬元,合計共被罰94萬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