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年輕人偶爾摔個跟頭,不算什麼大事兒,可老年人一旦摔一下,那可不是鬧着玩。這不,今年78歲的陳爺爺,平時看着身子骨挺硬朗靈活的,前一陣早上跟家門口遛彎兒,一不小心咣噹就摔地上起不來了,家裏人給送到醫院一檢查髖部骨折,醫生說情況很嚴重,趕快就給安排做了手術,幸運的是陳爺爺的手術非常成功,術後恢復的也很好。

跌倒摔跤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老年人跌倒後最容易導致骨折,其中多數骨折部位爲髖關節、脊椎骨、股骨、手腕部等處,尤其髖部骨折最爲嚴重,也是危及老年人生命的元兇之一,被稱爲老年人“人生中的最後一次”骨折。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30多萬人死於跌倒,其中60歲以上的人佔一半以上。

生活中,老年人跌倒的情況時有發生,然而又無法完全避免,而跌倒後一旦骨折,不僅需要長期臥牀進行恢復,甚至還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專家提示,家中老人不慎摔倒時,切記有個“正確姿勢”,關鍵時刻能救命。所以,平時一定要告訴爸媽:萬一摔倒,一定要用手撐地,儘量將摔倒後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通常跌倒時常發生兩種情況,一種是臀部着地導致的股骨頭骨折、髖部骨折或腰椎壓縮性骨折;另一種是用手撐地導致的手臂骨折。相對於臀部着地或一側身體着地,用手撐地給老年人造成的傷害,以及治療難度要比其他部位小得多。如果跌倒時坐到地上,支撐點落在臀部,容易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由於縱向的超負荷引起的脊柱損傷,骨折後需要臥牀3個月,癒合非常慢。如果椎體壓縮超過1/2,情況就比較嚴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果摔倒的時候,用手撐地,往往損傷的是腕關節,頂多導致尺骨遠端或橈骨遠端骨折。這種手臂骨折在護理上不需要臥牀,而且康復訓練也容易做,更不會發生致命的併發症。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老人不幸跌倒摔跤,一定要保持鎮定。可先試着自己挪動身體,看四肢是否有知覺,然後藉助腿部和後背的力量平移,弓起腿翻身,側身跪立,再找支撐物站起。整個過程需謹慎緩慢,不能自行勉強行動。如感到疼痛或受傷時不要隨意移動,可大聲呼救或猛拍地面、牆壁,以引起他人注意,尋求幫助。

家屬或陪護者發現老人摔倒時,不要急着扶起,先看其意識是否清醒,要邊安撫邊詢問其傷情,意識清醒的,可詢問老人對跌倒的記憶,以及身體各部位感受,如果沒有明顯身體不適,可緩慢扶起。由於老年人對疼痛感知較差,往往容易忽視,導致病情越拖越嚴重。所以,一旦老年人摔倒後身體出現不適,必須儘快就醫。如果有外傷、出血,應立即止血、包紮並護送老人到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如果發現摔倒老人意識模糊,或出現劇烈頭痛或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腳無力等症狀,可能與中風有關,此時扶起老人可能會加重腦出血或腦缺血,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撰稿/幹部病房九區 孔令紅

編輯/張洪濤

校對/張義含

技術處理/魏育鴿

空軍總醫院

長按圖片掃描關注

空軍總醫院公衆號

空軍總醫院微官網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