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創出版的《上海傳媒發展報告(2018):網絡生態治理與建設》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藍皮書聚焦傳媒態勢,解讀傳媒格局,追蹤熱點事件與焦點現象,已經成爲備受學界、業界關注的探究傳媒發展趨勢、研讀問題併力圖找出對策路徑的權威參考。聞天將陸續摘取藍皮書中的核心觀點、文章精要進行分享。

2017年中國互聯網建設成就斐然,成爲構建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力量,邁開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建設的新徵程。網絡生態治理與建設能力總體處於較好水平,網絡強國觀、依法治網論、網絡命運共同體等戰略理論日趨深化,踐行依法治網,治理實踐常態化精細化,多措並舉推進多元協同治理機制,保持網絡空間良好的運行。同時對信息污染、網絡犯罪、安全危機、資源不均衡等比較突出的生態問題的治理尚待進一步深化拓展。互聯網生態治理是不斷探索、反覆實踐、持續改進的動態過程,多元化、複雜性、整體性、動態性是常態。未來在“網絡發展觀”“網絡人民觀”指導下,通過制度設計、技術治理、行業規範、文化建設、價值認同等協同創新發展,完善網絡生態的治理與建設體系,維護網絡生態平衡, 提升全球網絡話語權和網絡競爭力。

一、態勢與熱點

2017年中國網絡建設成就斐然,互聯網不再僅僅是信息高速通道傳播平臺,而是與人民的工作生活、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息息相關。據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互聯網普及率爲54.3%,較2016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

隨着互聯網的深入發展,我國網絡治理體系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從理論和戰略部署到治理措施治理成效呈現日趨深化的良性趨勢。由互聯網治理延伸的網絡生態治理理念,伴隨着對網絡安全的高度關注而不斷豐富。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自此網絡生態概念正式納入我國網絡治理框架體系,“網絡生態治理”的研究和實踐覆蓋了國家管理、社會發展秩序、個人應用等方方面面。 通過對信息污染、安全危機、網絡犯罪、資源短缺等多重維度的引導治理,網絡生態系統內各主體秉持協調、創新原則,維持了網絡空間良好的運行功能。2017年我國網絡生態綜合治理能力總體處於較好水平。

二 、問題與挑戰

在全球範圍內,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內,互聯網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對其資源、話語權的爭奪也日趨激烈,成爲權力鬥爭的重要場域。2011年美國發布了《網絡空間國際戰略》, 2016年2月發佈了《網絡安全國家行動計劃》(CNAP)  強調各國合作應對互聯網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中國正在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中逐漸顯示自己的力量提出自己的主張。

“互聯網治理”概念由國際電信聯盟在1998年正式提出,聯合國互聯網治理工作組2005年將其界定爲“政府、私人部門和公民社會根據各自的職能,制定並應用影響互聯網發展與使用的共同原則、規範、條例、決策流程與綱領“。雖然被頻繁應用,但互聯網治理的理念策略路徑等並未達成共識。“互聯網生態”(Internet  Ecology)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美國商務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2011年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報告中提出了建立健康有彈性的“網絡生態系統(Cyber Ecosystem)”理念。

由於互聯網的技術性、開放性、共享性,管理主體、管理方式的問題一直困擾着人們。回顧過去20多年互聯網中國發展歷程,互聯網生態的治理與建設也是在學習中不斷完善、在探索中不斷規範。

三、前景與對策

服務方式共享,治理模式互動協作,發展模式共創共建是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互聯網生態治理是不斷探索、反覆實踐、持續改進的動態過程,多元化、複雜性、整體性、動態性是常態。因此,構建完善的現代治理體系必須以法律規制作爲基本防線,以發展和創新爲宗旨,通過制度設計、技術治理、行業規範、文化建設等層面協同進行。

(一)堅持發展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堅持發展理念的前提下,”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二)堅持網絡人民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完善網絡法律體系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網絡治理的基本保障。在制定網絡治理法律法規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差異化對待,區分網絡安全、網絡主權、網絡民生、網絡文化等不同領域。

對涉及網絡民生、網絡文化等領域的治理規則體系,應當着重空間秩序的引導規範,在動態的調整實踐中進行總體把握和管理。網絡空間中內容生產信息傳播引發的衝突大抵是文化和價值理念的重推,因此開放、多元、包容的治理規則尤其重要。

(四)構建多元協同治理機制

網絡生態系統主要由環境、資源、主體構成,協同治理機制包括兩個層面的指向:一是由政府、機構、企業、網民組成的主體之間相互協調,二是主體與環境資源因素的互動發展,內外兼顧形成系統化的結構和層次,才能提升治理效果。

黨的十九大倡導要提升全民“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對互聯網發展而言,網絡治理就是一個文化認同、價值認同的過程。只有不斷增強技術的競爭力、經濟的影響力、文化的吸引力,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提升網絡話語權,促進互聯網快速穩步發展,才能構建清朗有序、生機勃勃的網絡空間,維護網絡生態平衡,建設網絡強國。

(原文參見:強熒 焦雨虹. 網絡治理體系的協同機制與生態平衡[A]. 上海傳媒發展報告(2018)網絡生態治理與建設. 2018: 1-15.)

編輯:方師師 張心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

Institut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mail:[email protected]

Website:http://www.sass.org.cn/xwyj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