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灣只有三個女人最適合穿波西米亞的長裙,三毛、齊豫和潘越雲。”三十幾年前,作家三毛曾對齊豫和潘越雲說。三十幾年後,兩位穿着波西米亞長裙的女人懷着對三毛的想念,將於8月17日在工人體育館舉辦“三個女人的壯闊人生——三毛、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借音樂與她“重聚”。

因製作演唱專輯《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三毛、齊豫與潘越雲這三位充滿傳奇性的女人相識了。1985年誕生的這張《回聲》,不僅是臺灣第一張本土製作的專輯,也是三毛唯一一張自傳性質的專輯。其中收錄的11首歌曲由三毛親自作詞,講述了她讀書、初戀、旅行等人生方方面面的故事,李泰祥、李宗盛等音樂人擔任譜曲,最爲人所熟悉的《夢田》就出自這張專輯。

一晃33年過去,齊豫和潘越雲想在舞臺上與三毛來一次精神上的重聚。“這是一場文學性很濃的演唱會,現場不一定有尖叫。”齊豫說,這場演唱會不久前曾在臺北上演,演出現場的舞臺四周掛滿了長長紗幔,伴隨着多媒體投影的變幻,三毛當年親筆寫下的字跡,齊豫和潘越雲爲這次演出寫的文字,都投射在紗幔上,三毛和荷西的合影也會不時出現。“這種感覺,就像她從來沒有離開。”齊豫說。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齊豫爲這次演唱會翻出了三毛的原聲。當年在製作《回聲》專輯時,三毛曾爲歌曲錄製了旁白,齊豫就想,會不會還有她當年的聲音沒有被整理和公開?於是,她找出了當年三毛在錄音室裏的聲音記錄,一點一點重聽,直到臨近整張專輯的結尾,她聽到三毛用俏皮可愛的聲音說了一句:“我們都在噢!”一時間,齊豫感慨不已,瞬間決定“就用它做開場聲音了”。三毛的這句獨白也會出現在北京站演出中。

重新提起這張專輯,齊豫心情十分複雜,她有時甚至懷疑當初自己“冒犯”了三毛。因爲在現在問世的歌詞創作出來之前,三毛曾有另一個版本的歌詞,風格更加古典、唯美,但不是很適合歌曲的傳播,“於是我們跟她說,希望她可以改一改歌詞的風格。”三毛應允了,還跟她們討論歌詞應該怎樣寫。在最終推出的專輯中,三毛第一批創作的歌詞只留下了一首,就是潘越雲演唱的《曉夢蝴蝶》。

“當時我們特別津津樂道,認爲我們說服了三毛,讓她和我們一起做了一張專輯,可我現在想來,不知道當時的自己是不是有一點兒失禮。”齊豫暗自回想,或許《曉夢蝴蝶》裏那個古典的她,纔是真正的三毛,“可我們硬是讓她變成了一個大家眼裏的、書迷想要的三毛。”

這張專輯的問世爲樂壇創造了一個奇蹟,也留下了三毛的聲音。帶着明顯的“臺灣腔”,三毛的聲音異常溫柔,齊豫一開始也沒想到,三毛會是這樣的形象。“我以爲她會是個俠女的形象,好奇心強,又勇敢。”可她第一次看到三毛時,卻發現她聲音十分輕柔,“還有一點孩子氣,喜歡用疊句,和她的文字給我留下的印象搭不起來。”

因爲這場演唱會,齊豫重新“認識”了三毛,“很多三毛的情緒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這一次注意到了,同時我們的嗓音經過33年之後也變得更加厚重,有一個‘增厚’的過程。”屆時,她與潘越雲將再次演繹經典歌曲,有關“撒哈拉”“橄欖樹”“野百合”的故事,都將在舞臺上重現。本報記者方非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