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临沂方言叫“姐溜猴”。

过去,有些人不知道怎么写这几个字。

所以有一个真实的笑话。

说是多年以前,某乡镇干部到村公干,应邀吃了一碟油炸知了猴。

年底村干部在村务公开栏赫然写道:

某年某月某干部来村,吃了两个煎饼,外加40个小动物。

闲话休提,先说正事。

最近临沂正直盛夏,酷热难当,居然下了一场豪雨,城市立刻变得清凉。

朋友忽发奇想,说是要下乡去捉姐溜猴。

这种事,还要商议吗?

最浪漫的事情就是说走就走哇。

临沂辣么大,我要去看看。

去哪里?去临沭。

为什么?有熟人!

晚上简餐之后,一帮人带着手电小桶塑料袋等必备工具,一身短打扮,向东而去。

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临沭的朱苍,东盘西盘附近。

朋友介绍说,海棠林是捉姐溜猴的好地方。树不高,林不密,便于捉拿。

天还没黑,捉姐溜猴太早。

朋友说,根据经验,7点半以后最好。

为什么7点半呢?难道姐溜猴也看新闻联播?

远处是临沭的苍马山。

我们在林边小路上闲荡,等着天黑。

路边的无名野花,娇美可爱,灿若云霞。

古人诗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野花,体现了诗人独立世外清高纯净的内心。

忽然发现地上有很多小洞,不用说,你就知道什么原因了吧?

雨后,才是捉姐溜猴的时候:土软了。

天哪,快点黑吧!

远处的山影,近处的玉米,令人想起了陶渊明老先生的《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老过着简单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心中充满着自由和快乐。

迫于生计,我们已经难以复归田园,但心随时都在试图从城市的藩篱中逃逸。

天还没黑,同伙竟然从土中挖出一只姐溜猴!

首战告捷,士气大振。

大家纷纷窜入林中,准备一展身手。

不一会儿,天好像突然黑了,林中很暗,一声惊叫,发现了第一只姐溜猴!

随后五分钟左右,又从绿叶下发现了第二只。

同行的朋友们大呼小叫,各有斩获。

看到姐溜猴趴在树上,那种发现的快乐,就像是走路的时候,捡到了一只小元宝!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姐溜猴!

据说它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面壁修炼,三年之后,道业乃成。

感受到大雨之后土壤松软,才破土而出。

宏图远志未得伸展,便被我们抓获。

心中不免有一丝假惺惺的叹息。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有时候,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所有的箴言都有另一面,可我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小编以往最多只捉过四五个姐溜猴,今天看来打破记录不成问题。

在八点半左右,大批姐溜猴纷纷出土,根据本能向树顶爬去。

如果捉晚了,爬到树叶间就找不到了。

竟然有两个!

第一次见到!

抓到最后一只!

月亮升起,夜色沉沉,该回去了。

据说到十点半还会有一拨,但我们已经累乏不堪了,准备回去!

夜深人静,路边的小屋,灯火,家什,满满的生活气息,安详而亲切。

乡间夜色宁静,小路阒无一人。

手电照了一下,这是我们的战利品。大概有一百多只。

根据朋友的经验,放在水里,姐溜猴不容易变黑。

知了猴要经过数年,才能长成知了猴。

然后出土、上树、蜕变、繁衍,完成自己生命的轮回。

北美有一种周期蝉,它们在地下要过17年。因而被称为“十七年蝉”。

为什么是十七呢?

据研究,说是17是一个质数,也就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

这样容易避开周期性的恶劣气候和凶猛天敌的繁殖周期。

你看看!这些看起来笨拙的姐溜猴,竟然深谙大自然的密码。

每一次走进山野田间,都是对尘封已久的灵魂的一次荡涤。

如果你在喧嚣中,在车流中,在闪烁的霓虹中感到疲倦和迷惘的话,那么,乡间田园的宁静和舒缓,夜色中的星光和月华,像一曲飘渺悠扬的弦歌,会让你的内心充满快乐和感动。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山泽林莽,才是我们灵魂最初的家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