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京“美食”或小吃你首先会想起什么?除了自幼吃惯本地食物的北京原住民,大部分人对它的体验都算不上美好,网上随便就能搜到大量关于“难吃”的吐槽。下面看看你都被哪些坑过?

一、全聚德——又贵又油腻

全聚德作为经典老字号,价格一直不菲,最便宜的烤鸭是168一只,在店内吃的话,需要加收百分之十的服务费。如果五六个人一起的话,轻轻松松就上千了,这个价格真让人承受不来……

就跳跳妞的个人经验来看,刚开始吃一两片还好,吃多了很容易油腻。而且所谓的椒盐味对于我来说,太淡了,几乎没有味道,真的是很失望了。

二、豆汁儿——酸香的绿豆残渣发酵物

提到北京小吃,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首先浮现豆汁儿。那么豆汁儿究竟是什么呢?“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将过滤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而成”——百度如是说。这种简单的描述又岂能描述出豆汁儿的精髓呢?!

当年的跳跳妞还是非常勇敢的,面对这带有酸香味的神物,毫不畏惧,捏着鼻子就尝了一口,可惜没抗住……但是看着旁边吃得津津有味的北京人,明白了一句话——“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三、炒肝——混着蒜味的羹水

作为北京地区传统名吃的炒肝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是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通常吃炒肝时会搭配小包子一起食用。

对于北京本地人来说,炒肝是“芡汁洪亮,肥肠不腻, 满口生香”,对于外地的跳跳妞我来说,炒肝是“混着蒜味的羹水”,大致形容是,在喝肥肉……

四、卤煮——重口味猪下水

北京著名的一道传统小吃——卤煮,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带着对美食的向往,跳跳妞也照例去品尝了一下这道著名美食。当碗端上来时,我开始意识到事情不简单。黑黑的一大碗里浮现着肥肠、肺片,看上去就十分重口。颤抖的端起来喝了两口,还能感受到一股下脚料的味道,也真是阴影之一了。

五、北京小吃为什么难吃?

大概只有北京小吃被搜索时第一个词条时为什么这么难吃了……如果在网上搜索吐槽北京小吃的评论,大概可以绕地球几圈吧。

北京菜难吃,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不同于南方的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种类丰富,北方的气候冷,本地食材种类较少,外地的食材又难以长久保存,因此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比较粗犷,喜欢用盐和酱来掩盖食物本身的异味,口味比较重。同时勾芡除了口味重外,还可以让食材更好的锁水,肉质更鲜美。

其实北京也有好吃的小吃和美食,像羊蝎子、爆肚、驴肉火烧都是跳跳妞很喜欢吃的,但总体而言我还是不太习惯老北京口味。你们呢?有没有吃过什么难吃的北京菜,在评论分享一下呗~~~

(想知道更多新奇有趣的旅游资讯、见闻、趣事、攻略,欢迎关注头条号“那个跳跳妞在路上”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