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的蓬勃發展衍生瞭如短視頻、社交APP等諸多新興文化產業,於早期互聯網產業而言,則意味着全新調整,新金融行業同樣如此。儘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爲新金融行業不斷加持科技基因,但日益複雜的金融市場需求也要求了新金融行業於科技的更深入融合,新金融行業再度進化成爲必然,金融科技To B已然成爲新金融企業眼中的“必爭之地”。

  在C端市場紅利被分食殆盡的環境下,金融科技To B是一個新的商機。有業內觀點指出,隨着玩家們悉數入場,金融科技To B已然形成三大陣營:以建設銀行、平安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爲代表的,基於自身金融業務衍生,成立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以螞蟻、京東、360金融爲代表的,依靠豐富數據和技術輸出的互聯網巨頭;以及以同盾科技爲代表的,依靠技術賦能To B業務,與金融機構聯合運營的科技平臺。

  To B市場到底有多大誘惑?以助貸行業爲例,360金融CEO徐軍認爲,中國無抵押個人貸款市場潛在規模超過十萬億,未來仍有極大的空間能夠被開拓。事實上,對於追逐這個藍海市場的企業而言,技術與資源的角逐成爲了入場的天然壁壘。

  得益於360集團在互聯網安全領域多年的深耕,360金融在To B過程中,逐步搭建了以安全爲核心的“金融大腦”系統。“金融大腦”以用戶、數據、技術爲基礎神經元進行搭建,在實踐中表現了智能、高效的學習和指導能力,並在面向銀行、信託、消金等客戶羣體時,輸出了綜合金融和科技能力。

  隨着普惠金融的深入,金融機構的信貸人羣越來越下沉,信貸活動越來越多在網上發生,這對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制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針對此種情況,360金融憑藉“金融大腦”系統爲金融機構提供了覆蓋信貸全流程的風控解決方案。

  在貸前環節,“金融大腦”根據合作客戶的機構屬性、發展規劃、行業及客羣特點等,通過關係網絡分析綜合篩選其金融屬性信息,同時通過運用包含20億關係節點和150多億的關係邊的網絡分析,進行貸前准入覈驗及反欺詐評估。在此基礎上360金融還推出了“三分一名單”,即信用分、借貸意願分、資金飢渴分和黑灰名單。基於這些反欺詐、風控、營銷手段,銀行可以做出更高質量的信貸決策,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高的效率。

  在貸中管理環節,360金融智能銀行雲信貸利用分佈式智能匹配系統,向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了專屬的信貸解決方案。該方案根據實時匹配成功率和用戶反饋進行自我優化,通過實時計算客戶的身份標籤、信用標籤等7大類數百個子標籤,結合銀行的個性化需求,將資金供需兩端進行精確匹配,大大節約了金融機構決策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

  作爲全流程技術輸出閉環的重要工具,“金融大腦”同樣應用在貸後管理,其智能催收產品在常規性的提醒的同時,基於智能決策和智能語音的機器催收平臺,以自身強大數據生態系統爲依託,輸出適用於銀行、電商、新金融和保險等各類場景的催收模式,利用智能催收管理平臺、失聯修復等功能,將貸後催收進行環節拆解,實施了全面的智能化改造。除此之外,360金融還通過與仲裁機構的深度合作,在網絡仲裁領域合力打造多元完善的法律服務、智能仲裁、證據鏈存證、貸後服務矩陣。

  作爲一家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360 金融堅持以數據爲基礎,以技術爲手段,爲金融機構輸出強大的數據和風控能力,目前已服務了包含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在內的諸多金融機構。正如 CEO 徐軍表示,“未來的金融,是完全基於科技的服務”,360金融依託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將利用“金融大腦”更好地賦能金融機構提高運營效率,重塑傳統金融行業產業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