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爸爸媽媽都有寶寶不斷往地上扔勺子,而我們不斷撿的經歷。我們也一定還有過寶寶在家翻箱倒櫃地把各種東西丟的到處都是的經歷。孩子貌似是屢教不改的熱衷於丟東西這件事,其實這又是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但這種現象會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自然而然的被糾正過來。

探索世界學習因果關係

寶寶最初發現丟東西這個新技能可能是在椅子上,在他們八九個月大的時候,剛剛學會坐在椅子上,嘗試自己用手抓東西的時候,偶然發現,原來勺子掉在地上是一件這麼有趣的事情,於是他們開始執着於這項新的活動。雖然丟勺子這個小舉動,讓爸爸媽媽覺得甚是心煩,但其實寶寶學到了不少知識。首先,寶寶會發現勺子丟下去,他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換了空間位置,他們會努力尋找勺子丟在哪裏,找出丟勺子的位置和落地點的關係。這是寶寶開始掌握物體恆常性的過程,也就是他們在體會當把一個物體丟出去,他們不會消失,而是出現在另外一個地方。其次,寶寶發現每一次把勺子丟在地上,爸爸媽媽都會把它撿起來,寶寶又學到了因果關係的奧祕。原來自己的一個丟勺子行爲可以引發爸爸媽媽的另外一個動作。可是,爲什麼寶寶要週而復始地重複這個動作呢?這也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方式,通過反覆的練習加強記憶,從而掌握某種技能。寶寶的學習過程往往是不斷地嘗試,並在腦海中印刻結果,因此,他們總是那麼樂此不疲。我們成年人在學習某項技能的時候不也是這麼做的嗎?

在寶寶一歲左右的一段時間內,他們又會發掘出亂丟東西探索世界的新技能。這個年齡的寶寶能夠自由活動,會爬或者會走。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去翻自己想要探索的抽屜或者櫃子破壞能力明顯升級了。其實,寶寶這麼做是在繼續深入的對因果關係進行學習。他們發現櫃子裏有各種各樣的物品,他們形態各異,材質不同,有軟的,有硬的,有易碎的,又發出響聲的。

當寶寶把這些東西丟到地上時,會發現有的東西可以滾出很遠,有的東西輕飄飄的怎麼也丟不遠,有的東西丟到地上會發出清脆的響聲,而有的東西無聲無息地就掉了下去。通過這種看似搗亂的學習方式,寶寶可以快速建立對身邊各類事物的認識並建立更好的邏輯關係。

孩子扔東西行爲的正確打開方式

丟東西並不是孩子在故意搗亂,我們家長也並不需要可以去制止和干涉。可是,把家裏翻得亂七八糟一定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景象。雖然無法制止寶寶丟東西這種發展的需要,但是我們家長可以把孩子丟東西的方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比如,我們可以把一切貴重物品,活着不能讓寶寶隨意亂翻的抽屜和櫃子上鎖,留出一兩個抽屜,放入一些不需要的用品和寶寶的玩具。這樣既滿足了孩子亂翻東西的需求,也保證了爸爸媽媽物品的完整和孩子的安全。在比如說,當孩子丟了一些不能丟的東西時,我們可以教導孩子,這是不能丟的東西,而不給孩子明確地指明可以丟那些,他們就會感到迷惑。那麼下一次,他們還是會拿起不該丟的東西亂丟。

結語:就如同教育孩子一樣,告訴他們玻璃杯不能隨便丟在地上,但是糗事可以丟的。我們家長有的時候也要自己選一個既不破壞孩子天性,又不影響我們正常生活的可解決的方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