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即便许多IP作品有吸引人的原著打底,如何创造出一个适合舞台呈现方式和节奏的新版本故事,也是商业戏创作者要重新面对的挑战。第二季阴阳师音乐剧并没有碰到许多大型IP改编会碰到的普遍困境,即需要将长篇内容压缩在2小时左右舞台版本中呈现,而选择了一个原著中类似于“番外”的短篇故事。

通常来说,国内大大小小的”IP舞台剧”很难吸引我。普遍的原因是,不少“IP作品”的呈现看起来都在“消费情怀”,只能凭借原著粉丝的热情和期待来吸引票房,而制作水准却远达不到它售出的高昂票价。

而网易出品的《阴阳师》音乐剧是一个值得一谈的优秀范例。2018年出品了第一季“平安绘卷”后,今年阴阳师音乐剧第二季“大江山之章”也与观众见面。

两周前在上海人民大舞台看了它的全国巡演第一站,拖到现在迟迟才动笔,是因为我在看完戏之后,真的把许久未碰的《阴阳师》手游又下载回来玩了好一阵子。

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和我之前看过的由同一家公司制作的其他“2.5次元”作品一样,优秀、精湛,令人振奋。最直观的印象是,现场的深度游戏玩家们欢呼和大笑,而我这种不那么熟悉阴阳师的观众,也对原作游戏再次产生了高涨的兴趣。

很多时候,对于“商业戏剧”的评价是缺失的。原因自然有文首所说的关于中国IP戏剧现状的因素,也有主流戏剧界更注重剧场的艺术和学术功能,而有意无意忽略戏剧作为消费品的重要功能的原因。

为什么这一系列“商业戏剧”都如此成功?商业戏剧的成功能否总结出其可复用的方式?阴阳师音乐剧的第二季其实是个相当不错的研究范例,想就此展开说说。

一部成功的商业戏,“把故事讲好”是我认为排在第一顺位的成功要素。一个好的故事内容是所有观众能欣赏到作品的最直观角度,所有意图“商业”而非“艺术”的作品,都一定要有一个适合大众审美的故事作为基础。

而即便许多IP作品有吸引人的原著打底,如何创造出一个适合舞台呈现方式和节奏的新版本故事,也是商业戏创作者要重新面对的挑战。

这一季阴阳师音乐剧的剧情和上一季一样,依旧来自于游戏内容。音乐剧将游戏中“平安奇谭”单元里关于鬼切的故事完整展现,同时也重点描写了诸如源赖光、鬼切、酒吞童子、茨木童子等玩家们十分熟悉的人气形象。

第二季阴阳师音乐剧并没有碰到许多大型IP改编会碰到的普遍困境,即需要将长篇内容压缩在2小时左右舞台版本中呈现,而选择了一个原著中类似于“番外”的短篇故事。这个故事在游戏中大约需要2-3小时的总体验时间,与舞台剧的长度完美契合。

不得不说,原作游戏给出了一个极好的剧本。故事从一次复仇开始,在阴谋、欺骗和杀戮的交织中推向顶峰。而在顶峰过后,阴谋破灭、真相大白,英雄觉醒,最初的“复仇者”又成了被复仇的目标,环环相扣且高潮迭起。

许多许多的IP改编,都倒在了舞台文本这一关。许多来自于压缩原著长度带来的内容缺失,也有部分来自于戏剧编剧对于原著的理解薄弱,还有不少来自于对于舞台叙事节奏的失控。

阴阳师音乐剧第二季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们一个启发,IP改编可以把握的是原著的“故事宇宙”而非一定是主线情节。一个典型人物便可以是创作中心,这一点上,漫威宇宙和复仇者联盟等作品已经在电影界给了我们太多成功的范例。

在成功的故事过后,则要谈到表现故事的形式。

被选中改编的二次元IP大多有着“热血漫画”类型的剧情,在故事上有其固有特点。

其二,更倾向于用独白、宣言和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

一条条看来,这类作品的舞台化呈现,采用“音乐剧”的形式再合适不过!动作戏的场面有着大量专业的编舞、武术指导和动作指导的支撑,而结合了多媒体和传统舞美设计的舞台,利用纵深空间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这甚至是电影在大银幕上也无法实现的效果。

相较于语言讲述,音乐剧用“唱”的方式使得氛围和情感上都更胜一筹。创作了机动战士高达《SEED》系列等顶尖动漫作品的作曲家佐桥俊彦继续担纲本作的作曲,从上一部作品沿用下来的主题曲“急急如律令”(kyuukyuu-nyo-ritsuryou)依旧令人热血沸腾,而每个角色的核心唱段都能把气氛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在“2.5次元舞台剧”中演员的表演,是每次都让我感叹的精湛表现,阴阳师音乐剧也不例外。

类似这样的“日式热血漫画”之中的角色,情感、动作和语言相较于三次元作品会浓烈上几分。而舞台上这些熟悉2.5次元表演的演员,能够极好地表现出二次元角色的那种极致状态。对角色一种强烈到“中二”的信念感和舞台能量始终贯彻在他们的表演过程中,这同样是给观众代入感的极重要因素。

阴阳师音乐剧在制作上的专业程度则是另一个保证其呈现质量的关键因素。

“官方出品”的高质量舞美、服装、道具、化妆,是从二次元跨越到三次元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高清图片细细观察,晴明的狩衣、酒吞童子身背的葫芦、茨木童子的鬼手等等一系列重要服装道具以及他们的妆造,不仅在整体设计上,从质感、用料以及造型,音乐剧都达到了“不计成本”级别的还原效果。

舞台之上的细节也是一部作品趋向完美的致胜之道。举个小小的例子,时刻挎着三把刀的角色“鬼切”在每一次刀入鞘的时候,都会配有细微的金属摩擦声来体现真实感。

经我认真观察,这是来自于音控台现场配出的音效,演员们自然也不可能带真的金属刀剑上台。诸如此类的音效不会喧宾夺主,却在在诸多不那么引人注意的地方贡献着质感。

最后一点关于作品外想谈论的,是这部IP作品与游戏本体的联动。

在演出预热阶段,游戏内官方活动已经通过线上任务或是抽奖等方式,让玩家们提前开始知道演出的资讯,以及获取入场券;阴阳师音乐剧的巡演过程中,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中“现世妖约”的部分在音乐剧的演出现场进行LBS互动,进行游戏中的战斗或是抽取宝物;演出的门票也有游戏内道具的限量兑换资格,由此不少玩家由此对于购票趋之若鹜,开票后极短的时间便出售了数千张门票。

篇幅所限,无法像论文一样面面俱到地描述这部商业戏的成功特征。在最后总结一下观点,即“大众认可的故事”+“适合舞台的文本节奏”+“符合文本特征的表演方式”+“追求极致的制作细节”,共同构成了它的成功要素。

商业上的成功,完全可以是一部剧场作品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而一部好的商业作品,也一定有它在“流行文化”上的高造诣带来的艺术性。

如果中国的商业制作能够向类似于阴阳师音乐剧这样水准的作品不断接近,一定会给整个戏剧行业带来更广泛的受众,从而使从商业到艺术到独立到实验的剧场作品的生存环境整体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