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上海召開,與會代表在考察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對建青實驗學校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走過一間間教室,每個班級都在上垃圾分類課,而且不盡相同。作爲一所中小幼"一貫制"學校,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 校方"由淺到深",將垃圾分類和教學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

十五個年級課課不同,這個學校的垃圾分類課簡直了!

“三種垃圾他們在土當中的分解速度是不同的,而且對植物的生長也是有着不同的影響。”

十五個年級課課不同,這個學校的垃圾分類課簡直了!

上午,建青實驗學校小學部五年級的一堂拓展課上,小學部教務主任、科學與技術韋海峯老師,正就實驗結果,和學生們探討垃圾分類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三個月前,同學們分別從幹、溼垃圾和可回收物選取了餐巾紙、橘子皮和塑料瓶,放置於種着蔥的土壤中,並觀察垃圾的變化和植物的生長曲線。通過放大鏡,可以明顯看到,橘子皮已經開始發黴腐爛,而另外兩個則沒有變化。

十五個年級課課不同,這個學校的垃圾分類課簡直了!

建青實驗學校小學部五(三)班學生王睿迪發現:溼垃圾分解得很快,對植物也有幫助,但是幹垃圾和可回收物放進去沒有分解的跡象,植物也長得不好。

十五個年級課課不同,這個學校的垃圾分類課簡直了!

建青實驗學校小學部五(三)班學生餘心旖得出結論:如果我們把垃圾一股腦地全部都堆肥的話,不僅會浪費土地資源,還會浪費那些可以循環利用的東西。

十五個年級課課不同,這個學校的垃圾分類課簡直了!

走出教室,在實驗樓一樓的這棵環保樹,則是中學部學生在課餘時間打造的可回收物再利用空間。同學們不用的書本,甚至是家裏閒置的物品,都可以捐贈到這裏,供有需要的人使用,在源頭上做到減量。

建青實驗學校環保社副社長、中學部六年級學生王瀚成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有些東西不需要了,就可能會扔掉了,太浪費了,所以我們這棵環保樹就是可以讓他們收納這些東西,他們捐贈到這個地方,然後再幫助一些同學,他們會到這裏來借,起到一個資源共享再利用的作用。

十五個年級課課不同,這個學校的垃圾分類課簡直了!

建青實驗學校副校長童葆菁介紹:建青實驗學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貫制的學校,早在2017年,該校就將垃圾分類融入到學校的課程中。全校67個班級共兩千多名學生,校方從幼兒園到高中,由淺到深的,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展垃圾分類的主題教育活動。幼兒園我們讓孩子基本能夠正確地對乾溼垃圾進行認識,而且可以通過一些可回收物製作一些小玩具。那麼小學生和初中生我們會讓他們深入地去了解爲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和怎麼樣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到了高中,我們的學生會帶着課題進行環保類,包括垃圾分類的一些研究型學習報告的撰寫。讓學生們從被動地接受教育到主動地落實到他們的行爲中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