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妃子众多却子嗣稀少,原因竟是她们都不愿意生子 | 文 三只眼文斋

近来,宫廷剧十分流行,里面皇帝的众多妃子,为了争夺皇帝,大家斗得你死我活,而最终胜出者,几乎全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为皇家生下龙子的那位。母以子贵,这似乎是每一个朝代的惯例。无数宫女想爬上皇后的宝座,无不受美貌程度、有无子嗣、门第高低、德行优劣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有无子嗣”差不多是一票否决的条件。为了得到皇帝宠幸而生“贵子”,妃子们无所不用其极,或用色,或恃势,或援亲,或施计……甚至暗算怀有身孕的其他嫔妃,其目的都是想要生个皇子,作为自己后半生的依仗。

母以子贵固然多有,然而立子杀母的现象也曾存在过。因为,往往“子贵”以后,就很可能会导致外戚专权。这种情况下,轻则大权旁落,重则改朝换代,王朝将陷入混乱,这是任何一个皇帝不愿意看到的。为防太后和外戚专权,皇帝会对此做出一些“防御措施”。例如,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勾弋夫人在自己死后擅权,因此,在立刘弗陵为太子时,就以小错为借口,赐死了勾弋夫人。

这样的惨事在历史上还屡见不鲜。在这个王朝,后妃打死也不敢生皇子,还私自堕胎。这就是北魏王朝,其建立者是鲜卑族的拓跋圭。当时的鲜卑族,才刚刚脱离生产落后的原始社会,出于父系社会的早期,同时,鲜卑族内部还有“先母而后父”的传统,因此,母权还十分的强大,鲜卑自古就有母系长辈干政夺权的传统。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圭建立北魏的过程中,就凭借了其母族和妻族的强大支持,这些外戚当时都掌握了朝廷大权,雄霸一方。

北魏为了王朝的稳定,同时借鉴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做法,规定凡是被立为太子的,其母亲必须处死,这也就是立子杀母的制度。据《魏书》记载,北魏王朝的每代皇后,在儿子被立为太子时,将按照祖制被赐死或者要求其自杀,这种母死子存的残忍做法自北魏孝文帝拓跋圭形成了稳定的制度。这样情况下,妃子们打死也不敢生皇子,怀了孕还要私自堕胎。其实,这样就打破了后宫争宠的源头。因此,当时北魏的后宫形成了两个奇怪的现象。

一是,后宫无争斗,不像以前为皇帝的宠信争的你死我活,现在大家都很惧怕皇帝的恩宠,皇帝不喜欢自己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活着啊!珍爱女儿的官宦人家,也不愿意送女入宫邀宠,这不是送掉自己女儿的命吗?因此,北魏的后宫的确是最和谐的。二是,后妃们都不愿意生孩子了,一旦察觉自己有身孕,那还等什么,赶紧趁没有被发现之前,就药物堕胎吧!担心自己生下皇子,而“不幸”又被皇帝看上,要立为太子,那自己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因此,不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问题终于出现了。孝文帝拓跋圭登基已久,突然发现自己一个儿子也没有,倒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妃子们都不愿意生。后来,孝文帝宠幸了一个小宫女,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宫女胡氏,担着不怕死的殉道者的精神给孝文帝生了个儿子,也是孝文帝唯一的儿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圭自己也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估计再难有儿子出生了,王朝很可能面临没有继承人的尴尬境地。因此,无奈之下孝文帝才下诏废除了这个制度。当然,这位宫女胡氏也成为了受益者,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贵,她做了太后!

相关文章